陳宏武
(丘北縣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站,云南 文山 663200)
農機技術包含了所有與農業機械技術相關的操作和使用,比如維修、駕駛、養護、基本作業等相關的技術知識技能。近年來,農機技術的相關培訓工作深受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并成為促進農業新發展的契機,使得農業機械新技術得到了更好的推廣與應用。但是在農業技術使用時,很多農民對具體的操作并不熟悉,于是本著對做好丘北縣農機技術培訓工作的實踐進行了以下的深刻分析和研究。
2019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04億元,增長10%。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12億元,增長2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75億元,增長1%;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8.9億元,增長0.6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04億元,增長1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33元,增長8.2%;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58元,增長10.7%。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和貸款余額分別達96.77億元和71.93億元,分別增長5.3%和9.2%。其發展狀況交易與前之相比有了明顯提升,這都離不開農機技術的推廣與應用。丘北縣的氣候屬于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四季溫差小、干濕分明、氣候復雜多樣,轄區土地面積5038km2,耕地面積12.13萬余公頃,其中:水田1.2萬公頃,水澆地1333余公頃,旱地10.8萬公頃。適宜種植糧食作物和烤煙、辣椒、蓮藕、葡萄、三七等經濟作物。國家出臺的相關扶貧政策并具體的落實,使丘北縣的農業發展越來越規模化、科學化,其中農機技術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1]。
近年來,鄉鎮的農業機械管理處多數被撤銷或者合并,形成了綜合性的農業機械服務站,農機技術的管理與服務等都被大大削弱,導致對農業機械難以實行統一的監管和服務。新的農業形勢下也對農機培訓出了挑戰,粗放型的經營策略又使得專業的農機操作者難以集中。大多數的農機操作者對于法律條文并不熟悉,而且缺乏安全的工作意識,大多數工人只會單純使用機械設備,并不懂得對農機養護和管理,購買機器之后急于投放使用,使農機經常帶著故障作業。這樣的使用方式不科學,造成農機油料的浪費、致使農機使用期限縮短、導致農機作業效率低下等等。另外,如果使用不當甚至會造成農機損壞,發生事故,造成人員傷亡。所以認清現狀是開展農機培訓工作的開端[2]。
(1)加強農機培訓者的素質。隨著農業經濟的不斷發展與農機技術的不斷進步,農業生產對于農機的機械技術程度要求逐漸變高,農業機械的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農機的類型也越來越豐富多樣,所以這對于農機培訓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新型農機的操作和養護要求培訓者具有廣闊的農機使用知識面、精深的理論水平、豐富的實踐操作經驗、極強的動手操作能力等等。所以,農業機械技術培訓者的教學結構應該加以優化,選用高素質的培訓人才,提升農機教學的整體質量[3]。
(2)優化農機教學的內容。隨著農業機械技術不斷的使用和推廣,原有的教學模式已經與當前的技術設備不相符,所以將教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革乃是現在的首要培訓任務。優化教學內容時應該做到以下幾點:①以農業結構為整體,更新農機的培訓內容。農業機械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推廣使用,要求凝集技術培訓者應該隨時增加和更新培訓的內容,使農民能及時掌握最新的農機技術[4]。②加強農業機械技術的法治教育,學以致用。農機技術的許多學員大多數都是農民,他們學習的目的就是能夠更好、更快地播種或收割莊稼,但對于農機的相關法律、政策內容缺乏了解,比如遇到不合法的收費時,他們不懂得使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另外,農民在田間利用農機作業時,不懂得相應的交通規則,對于安全知識掌握得也很少。所以在對他們進行農機技術的培訓時,應該更加注重這些方面,加強農民對農機技術使用的相關法律和安全知識的了解和認識,加強他們的法制觀念,使他們使用農機作業時合理合法。
很多時候由于經費不充足導致農機技術的培訓質量不高,使得培訓起不到關鍵的作用。因此,農機的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農機技術培訓的資金投入,與財政部門進行協調,爭取更新培訓設備,加強基礎農機設施的建設,有效改善農機培訓環境,從而為農機技術培訓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增加投入相應的培訓資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農民的農機技術操作水平,使農機技術在農業行業被更好的推廣和使用,同時也能夠為辛苦勞作的農民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有利于加強整個農業區域的快速發展[5]。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為農業的建設描繪了宏偉的未來,將“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作為加強農業現代化建設,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根本舉措,這為農村經濟以及農業技術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條件和發展空間。因此,丘北縣應該大大激勵農民使用先進的農機技術,并加強對農民使用農機技術的指導,這樣才能有效提高農民收入,為新農村的發展與建設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