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辰 (太原市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隨著城市空間的不斷優化和拓展,城市內存在的一些功能,不斷向近郊有特色的區域完善,特別是近郊風景區,這些區域自然條件及人文資源較為豐富,具有農業、生態、人文等優勢資源,同時也是城市重要的休閑屏障。另一方面,鄉村的建設發展與近郊風景區的開發,可持續性的考慮,造成了部分村莊建設無序蔓延、人口流失加大、產業空間單一、風貌喪失等與近郊風景區發展不協調的現象。
近郊風景區周邊的鄉村可以概括為兩類,一類為近郊風景區范圍內的村莊,稱為近郊景中村,另一類為相毗鄰范圍外的村莊,稱為近郊景邊村。其中景中村具有特殊的區位優勢和固定的旅游人群,為郊區的鄉村旅游帶來了發展機遇。由于近郊風景區的開發與鄉村的建設沒有充分考慮兩者之間的優勢互補、分工協作,導致一些區域鄉村的職能定位不明,資源未進行合理最佳配置及產業發展脫節的問題。
近郊風景區范圍內的村莊在規劃建設引導上缺乏相應的引導,一些區域近郊風景區的規劃,往往忽略鄉村的功能性和與風景區的協調性,對于鄉村居民點的問題采取不同的規劃策略。某些鄉村居民點的規??刂戚^松,部分建設用地不斷侵占近郊風景區,風景資源遭到破壞。另一方面,近郊風景區的鄉村在規劃引導上,一些區域基于嚴格的保護目的,將其范圍內的鄉村全部搬遷,合并到周邊城鎮發展區,進行大規模的安置區與景區綜合服務區的建設。這種對待鄉村居民的建設方式,導致原有居民聚落所承載的具有濃郁地域特色建筑文化消失了,游客失去了了解居民生活場景的機會,喪失了承載當地習俗文化的鄉村載體,也喪失了文化的認知性與場所的體驗感。
一方面,一些近郊景區范圍內存在部分村莊,位于遠離城區的山區,村莊人口流失嚴重,公共服務設施及鄉村道路通達性較差,景區旅游線路縱深引導較弱,未形成旅游環路與景區配套的旅游專線。另一方面,在景區配套設施的建設中,景區內的配套服務往往布局在景區的入口處,內部的一些配套服務設施較少,景區觀賞游玩路線較長,在配套設施的設置規模和服務半徑上,旅游者的心理體驗與游玩的需求之間由于配套設施的缺乏,導致體驗感較差,設施簡陋難以吸引游客駐留消費。
近郊風景區內的村莊由于不同的資源稟賦條件,具有不同的發展基礎。根據風景區范圍內村莊居民點可劃定為絕對控制型的無人區、生態恢復型的人口衰減區、景村融合型的人口控制區。對于絕對控制型的無人區范圍內村莊及建筑質量不高,相鄰村莊之間距離較遠的村莊,村莊風貌較差影響景觀等因素,應考慮對范圍內的村莊進行逐步搬遷,降低建筑密度。而對于生態恢復區域的村莊,由于村莊人口逐漸減少,應逐步地向其他區域進行人口轉移,在保障現有用地規模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建設方式上的管控。對于發展條件較好的鄉村,應鼓勵景村與景區進行多方位、多維度的融合。
處于近郊風景區范圍內的鄉村,一般以旅游業作為鄉村發展的方向,有些村莊也逐步向人文、康體、娛樂、運動等方向進行拓展,由簡單的自然觀光向多元化的旅游產品體系轉型。應在整體分析近郊風景區范圍內,村莊分布特征的基礎上,結合旅游景點與村莊的時空距離,充分考慮近郊風景區范圍內村落之間的合理間距、村落的適宜規模的基礎上,根據游客的服務范圍劃定,合理確定近郊風景區范圍內村莊與景區融合發展的類型。筆者建議村莊的類型可分為旅游型村莊、住宿型村莊、綜合服務型村莊、特色風貌型村莊、休閑娛樂型村莊等,對村莊進行發展引導,一村一主導產業,帶動鄉村旅游專業化發展,把建設旅游特色村和特色旅游景區的旅游經濟模式整合在一起。
近郊風景區范圍內的村莊應作為景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村莊往往在村落選址的過程中綜合考慮各類因素,有些村莊近水源、有些村莊避災害、有些村莊周邊具有良好的農耕條件等,這些村莊經過多年的歷史,已經與近郊風景區融為一體。筆者認為應通過特色互補、產業協作、鏈條構建等方法,形成“以村為核、產業驅動、全域聯動”發展模式。具體應以村莊為點,構建近郊旅游服務大節點,逐步提升村莊的綜合服務水平和產業再生能力,積極建設旅游配套服務設施,打造高品質旅游景觀節點,使村民形成“生活在景區、工作在城區、離土不離鄉”的生活、生產模式,促進鄉村旅游和風景區旅游的互動良性循環發展。
一些近郊風景區范圍內往往考慮旅游景點之間的旅游線路的聯系,未充分考慮與村莊之間的交通聯系。近郊風景區應結合現有的旅游景點、人文資源,與鄉村進行板塊化融合發展,創建大景區。筆者認為應全面提升旅游道路服務水平,重點建設重要服務節點聯通道路,形成高效交通網絡,支撐旅游產業快速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應逐步升級改造現有鄉道、村道,形成成網、成環特色鮮明的旅游道路網體系,并以旅游主線為骨架,連接形成旅游大環線,形成縱向到邊、橫向銜接、功能完善的旅游格局,串聯景區與鄉村居民點。
近郊區風景區擁有自然景觀,部分地區融合了宗教、歷史及傳統文化,人文資源豐富,其中鄉村是近郊風景區范圍內這些非物質文化的空間載體,是厚重的歷史積淀,它具有觀光、休閑和文化體驗的功能內涵。鄉村地域文化是風景區的靈魂,在近郊風景區的建設過程中,應將鄉村特色地域文化的“文化體驗”作為具有旅游特色功能活動,起到傳承鄉村文化作用。
城市近郊風景區具有良好的自然資源稟賦條件,是城市居民短期休閑度假的熱點區域,對位于其范圍內的村莊,要合理分析當前村莊發展的條件,合理布局農村居民點,以旅游大通道為脈絡,建設可生長、可帶動發展的配套服務體系,在展現近郊風景區獨特的自然景觀與濃郁地域文化的同時,實現村莊與景區的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