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芳,劉小華,楊 波,楊 劍,王錫玲
(1.上海市徐匯區婦幼保健所,上海 200235;2.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上海 201204;3.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上海 200032)
近幾十年來世界范圍內剖宮產率均升高明顯,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1],大數據報道,中國剖宮產分娩占分娩總數的54.50%,其中無指征剖宮產占13.37%[2]。而過度使用剖宮產,尤其是在缺少手術指征的情況下,會增加母親和胎兒的發病率和死亡率[3]。因此降低社會因素引起的無指征的剖宮產率尤其受到關注,2015年WHO再次發表聲明:不需過分追求理想的剖宮產率,而要盡力提供臨床必要的剖宮產[4]。本研究在孕婦社區早孕建冊時,通過問卷對產婦進行分娩意愿及分娩認知的調查,因為本組選擇的孕婦沒有慢性疾病、排除雙胎、無子宮手術史,是剖宮產的低危人群,而且孕早期未受到任何干涉,對此組人群進行調查,有利于探索降低人群因社會因素導致的無指征剖宮產率,從而降低整體的剖宮產率。
于2019年3月1日到2019年12月1日向上海市徐匯區各社區建冊孕婦發放問卷2 000份,剔除填寫不完整問卷,最終回收有效問卷1 942份。本研究已通過我院學術委員會及倫理委員會審核,所有對象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沒有生育史、B超確定為孕7~12周、單胎妊娠、既往無嚴重內外科疾病史、無子宮手術史、計劃在徐匯區各家醫院分娩的孕婦。
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問卷是在參考有關文獻及相關資料的基礎上自行設計并經專家反復修改而成。該問卷共由4個部分組成:①基本資料,包括年齡、戶籍、身高、體重、孕周、文化程度、職業、家庭收入、孕產次;②是否要二胎,包括是否為獨生子女,是否計劃以后生二胎及其原因;③分娩意愿,包括對分娩方式的選擇、理由;④分娩知識掌握情況,包括對陰道分娩、剖宮產知識的掌握,共10小題,滿分100分。該調查表Cronbach’α系數為0.736,KMO系數為0.792,說明調查問卷的信效度良好。
使用Epi Data 3.1雙錄入問卷,SPSS 25.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不同組間的比率比較采用卡方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進行多因素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 942例孕婦的平均年齡為(29.97±3.60)歲,平均孕周為(8.25±2.32)周,本市戶籍1 037人(53.40%),外地戶籍905人(46.60%)。
1 942例孕婦中,選擇剖宮產260人(13.39%),選擇陰道分娩1 370人(70.54%),對分娩方式不確定312人(16.07%)。分娩方式的選擇在年齡、戶籍、文化程度、是否獨生子女、有無意愿生二胎方面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以是否選擇剖宮產(否=0,是=1)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年齡、戶籍、文化程度、希望以后生育二胎(去除選擇不確定者)、是否獨生子女5個因素作為自變量納入回歸模型中,進行非條件多元逐步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高齡(≥35歲)(OR=3.233,95%CI:1.501~6.962)、本市戶籍(OR=2.524,95%CI:1.777~3.587)、大專或本科(OR=2.024,95%CI:1.306~3.137)、高中及以下(OR=4.720,95%CI:2.471~9.016)、不愿意以后生二胎(OR=2.382,95%CI:1.628~3.486)的孕婦更傾向于選擇剖宮產分娩,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1 370名孕婦選擇陰道分娩的前3個理由分別是:“陰道分娩是自然過程”,占73.87%(1 012/1 370);“陰道分娩恢復快”,占71.39%(978/1 370);“對胎兒好”,占24.23%(332/1 370)。260名孕婦選擇剖宮產分娩的前3個理由是:“高齡”,占44.23%(115/260);“怕分娩不順利”,占43.46%(113/260);“怕痛”,占28.08%(73/260),見表3。

表1 不同特征的孕婦在分娩方式選擇上的差異[n(%)]

表2 妊娠早期孕婦選擇分娩方式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表3 260例孕婦選擇剖宮產分娩的理由
本研究顯示是否希望以后生育二胎是選擇分娩方式的影響因素之一,不希望生育二胎的孕婦選擇剖宮產分娩的比例是希望生育二胎的2.382倍,95%CI為1.628~3.486,說明不希望以后生育二胎的孕婦更傾向于選擇剖宮產分娩。據報道,2016年二孩政策開放以后,未來將有2 000萬夫婦計劃生育二胎,而其中45%~50%是有前次剖宮產瘢痕子宮史的[5],而瘢痕子宮再次妊娠會增加產后出血、腸粘連、子宮破裂及由于子宮破裂導致子宮切除的幾率[6],而且剖宮產對嬰兒免疫系統有負面影響[7]。首次剖宮產使生育二胎的風險/效益比發生了改變,所以更多有意愿生二胎的孕婦首次分娩更傾向于選擇陰道分娩。研究也證實“二孩”政策后剖宮產率有所下降[8],對于有生育二胎意愿的初產婦來說,她們會更少地考慮剖宮產分娩,同時在沒有任何指征的情況下會更少地要求行剖宮產終止妊娠。這也提示我們可以抓住“全面二孩”的時機,降低剖宮產率。
年齡是孕婦選擇分娩方式的影響因素之一,從本研究數據得出,高齡(年齡≥35)孕婦選擇剖宮產分娩的比例是20~24歲孕婦的3.233倍 (95%CI:1.501~6.962),其他兩個年齡段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在妊娠早期,高齡孕婦更愿意選擇剖宮產分娩,而且有44.23%的孕婦將高齡作為選擇剖宮產分娩的原因,且排在第一位。有研究顯示,高齡孕婦的肌肉力量變差,骨盆僵硬,子宮伸縮能力變差,而且孕期合并糖尿病、高血壓的比率增多,更多的高齡孕婦傾向于選擇剖宮產分娩[9]。據此,國內很多醫院的醫生也將“高齡初產,產婦要求”作為剖宮產指征,但這也增加了不必要的剖宮產,增加了不必要的母嬰損害。
戶口類型是孕婦選擇分娩方式的影響因素之一,本研究中本市戶籍孕婦選擇剖宮產分娩的比例是外地戶籍孕婦的2.524倍(95%CI:1.777~3.58),說明本市戶籍孕婦更傾向于選擇剖宮產分娩,這與其他報道一致[10],城市地區的剖宮產率高于農村地區。文化程度也是影響因素之一,與碩士及以上學歷比較,大專或本科(OR=2.024,95%CI:1.306~3.137)、高中及以下(OR=4.720,95%CI:2.471~9.016)學歷的孕婦更傾向于選擇陰道分娩,可能與受教育程度越高,對分娩知識的知曉程度越高有關。
本研究中孕婦的平均年齡為(29.97±3.60)歲,是低風險的初產婦,有70.55%的孕婦在妊娠早期選擇陰道分娩,并認為陰道分娩是一種自然過程、恢復快,說明經過長期的自然分娩促進行為,自然分娩已被相當多的孕婦所認可。但是仍有260例(13.39%)孕婦希望剖宮產分娩,她們的原因是高齡、擔心分娩不順利、怕痛等因素,這部分孕婦極可能是以后無指征剖宮產的主要人群,他們的擔憂是因為對分娩知識的欠缺,這需要通過產檢中的孕婦學校、專業醫生不斷地講解專業知識,不斷增強她們的信心,打消其顧慮。
綜上,對于以上有剖宮產意愿的重點人群,醫生要制定合理的醫療干預,以降低非醫學指征的剖宮產率,保障母嬰安全。本研究數據是在早孕的時候對孕婦進行分析,還缺乏分娩之后對最終分娩方式的分析,所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