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芳(同濟大學第一附屬中學 200438)
教材首先以文字的方式介紹了世界水資源緊缺的現狀,隨后以我國水資源分布圖及黃河斷流天數等數據圖,圖文并茂地介紹了我國水資源短缺的狀況。同時設置了三個專欄——“以色列的節水農業”“黃河枯水之年全線續流”和“上海——水質型缺水城市”,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拓展,邏輯清晰,內容翔實。但教材與學生的生活距離較遠,親切感不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以案例的形式找到教材與學生生活間的聯系,注重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廣度,構建水資源評價體系,綜合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以華北地區和上海地區為例,分析其不同的水資源問題,提升學生的區域認知素養。在分析過程中,教師總結水資源的評價方法、評價內容和水資源危機的解決措施,幫助學生構建評價體系,提升綜合思維能力和地理實踐力,樹立人地協調觀。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對教學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他提出教育生活化,在生活中踐行教育。在《水資源危機》一課中,學生對于身邊的水價并不陌生。從學生身邊的地理入手,以“華北地區為何水價高昂?上海水價中污水處理費用所占比例為何居全國第一?”貫穿課堂教學,分析水資源危機的影響因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的實踐方法之一,生活中是如何做的,學生在學習中就如何學,學生如何學,教師在教學中就如何教。實施南水北調工程、興建大型水庫、實行階梯式水價等是生活中解決水資源危機問題的具體做法。教師要引導學生頭腦風暴,思考解決水資源問題的具體辦法,踐行“教學做合一”理念,知行合一,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通過圖文分析,使學生理解,我國最缺水的地區是華北地區,上海屬于水質型缺水城市。分析華北地區、上海地區的水資源狀況,理解導致某地區水資源問題的自然和人為原因,構建水資源評價體系,能夠針對水資源問題提出合理建議,提升綜合思維和區域認知能力。在分析華北地區和上海水資源狀況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樹立節水意識、憂患意識和人地協調觀。
新課導入:水價的背后反映了當地水資源的哪些特點?

?
材料一:

圖2 中國各地降水季節分配表
材料二:京津冀地區占地面積小,水資源總量少,但人口稠密,農業、工業等經濟生產發達,用水量大,水土資源配合不協調。隨著人口的增長、城市化的推進、工農業的發展、水污染的加重,華北地區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前面我們從水價分析到南方城市上海,河網密布、水資源充足,水價卻較為高昂,其主要原因是污水處理費高,試分析上海污水處理費高昂的原因。

水資源質量評價:上海水資源狀況分析【展示材料】閱讀材料并分析上海污水處理費高昂的原因?!痉治鲇懻摗恳龑W生從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兩方面分析原因,完善水資源評價體系。小組討論學習,并展示分析結果。自然因素:位于長江流域下游,可能會承接上、中游的水污染。社會因素:農業化肥殘留造成水污染,工業廢水多,水資源利用率低等。

圖3 全國及京津冀等地區年平均降水量柱狀圖
材料三:我國環保局為加強地表水管理,防治水污染,將水體分為五類,即I 級~V 級,水質由優轉差,下圖為2018 年全國及上海水體質量分類(圖4)。

圖4 上海及全國水體質量分類圖
材料四:上海水源地出現水污染嚴重、水量供應偏緊的問題。黃浦江位于長江下游,水質較差,且頻繁發生的水上船只油污、危險化學品泄漏等突發事件,多次威脅水源水質。
材料五:上海農田化肥農藥消耗量非常高,氮肥施用量居全國各省市首位,其中約有8%的氮素和5%的磷素及其他有害物質隨降雨過程進入河道、湖泊和地下水中。
材料六:工業是上海的支柱產業,耗水量大,上海市工業廢水排放量為4.77 億噸。
材料七:2005 年起,上海農田灌溉單位面積平均用水量超過國家水平,灌溉方式落后,水資源利用率低。
無論是上海水質污染嚴重,還是華北地區水資源數量上的匱乏,都反映了我國水資源出現了數量短缺和水質變差的雙重危機。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做?

頭腦風暴——水資源治理金點子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分析討論】組織學生小組交流討論:假設你是政府機關、農業大亨、工業巨頭、普通市民、高中學生,提出水資源治理措施,每組推選一位代表發言?!究偨Y結論】總結學生發言,進一步完善水資源評價體系。預設學生回答:1.針對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問題:南水北調、修建水庫。2.針對水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發展節水農業、工業用水循環利用、生活上一水多用等。3.大力進行節水宣傳教育,呼吁節約用水,采用階梯式水價等。
看似簡單的水價,其實背后反映了我國水資源現狀與問題,出現了水資源短缺和水質變差的雙重危機。水資源如此珍貴,不要讓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是人類的眼淚!

圖5 “水資源危機”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對水資源缺乏和水質變差的理解與分析,理解難度不大,重在引導學生構建評價水資源的知識體系及評價方法,在評價水資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評價水資源的教學較為枯燥,需要不斷分析材料,剖絲析理。為了使課堂活躍起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踐行“生活即教育”理念,采用水價的方式導入新課,引導學生發現“華北地區水價最高、上海污水處理費全國第一”這樣的思維認知沖突,并與學生一同探討其背后的原因。在剖析原因的過程中,滲透評價水資源的體系與方法,讓學生深刻體會我國水資源短缺、水質變差的雙重危機,體驗到生活中的地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有效緩解了華北地區的缺水問題。2019 年12 月12 日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五周年,該工程實施的背后是無數人的無私奉獻,通過短視頻的方式啟發學生去感受人民的付出、水資源的珍貴。在探討上海水質型缺水的過程中,簡要介紹上海水源地的百年變遷歷史,引發學生關注身邊的水資源,珍惜水資源,熱愛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