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要求,建立健全健康教育體系,普及健康科學知識,促進全社會關注健康、重視健康,提升全民健康素養,促進人民群眾形成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出臺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我國衛生健康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2018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7.0歲,但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健康預期壽命比人均預期壽命少8年多。這同人民健康素養水平低、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能力不強有直接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倡導“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將每個公民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的法定責任制度化。
樹立正確健康觀。每個人都要充分理解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而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個人生活方式和醫療衛生服務是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要樹立和踐行對自己健康負責的健康管理理念,主動學習健康知識,提高健康素養,自覺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
強化個人健康責任。要樹立“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每個人都有維護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責任,每個人對家庭和社會都負有健康責任。要加強自身健康管理,倡導家庭成員相互關愛,養成符合自身和家庭特點的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控制影響健康的生活行為因素,形成熱愛健康、追求健康、促進健康的社會氛圍。
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4個方面。每個人要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動靜結合、心態平和。
提高健康基本技能。遇到健康問題時,能夠積極主動獲取健康相關信息,具備理解、甄別、應用健康信息的能力。懂得科學就醫、合理用藥的基本知識和工作流程,掌握必備的健康技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高人民健康素養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摘自《民生周刊》 2020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