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房顫)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可能導致心力衰竭。
藥物治療不可以治愈房顫,只能暫時控制或者減少房顫發作,但這些抗心律失常藥物存在一定副作用,對于發作頻繁的患者,短期應用藥物治療還可以,但長期應用對患者沒有太大益處。導管消融治療是從大腿根部的股靜脈穿刺,將導管放到心臟里面,然后放電,將房顫起源的心臟病灶消融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把房顫治愈。對于陣發性房顫,一次手術治愈的成功率為70%;對于持續性房顫,一次手術治愈的成功率為40%至50%,一些患者需要2次以上的手術才能治愈。
那么,房顫患者都適合做導管消融治療嗎?
醫生表示,對于肥厚型心肌病、擴張型心肌病、心衰等合并房顫的患者,做導管消融治療的效果不好,反而可能加重不適的癥狀,甚至加重病情。因為這些心肌病或者心衰的患者,心房壓力增加,局部心房肌老化(纖維化)明顯,導管消融的能量很難形成透壁的損傷,局部燒不透,反而可能形成另外一種心律失常——房撲,房撲的心跳更快,更不容易控制,可能導致心衰加重。還有一些換過二尖瓣、主動脈瓣的患者,也不建議做導管消融治療,因為同樣可能引起房撲。并且,這類患者由于以往做過外科開胸手術,以后因為房撲再次開胸的機會基本沒有。
(摘自《長壽養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