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是我國為適應翻譯產業的快速發展而設立的一種高層次、應用型、專業性翻譯人才的專業學位,截至2019年全國已累計招生6萬余人。作為翻譯行業的準從業者,MTI學生對翻譯市場的認知會直接影響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影響其擇業傾向和翻譯市場的人才供給。開展MTI學生對國內翻譯市場的認知調查,有助于深入了解和掌握MTI學生對國內翻譯市場的認知傾向,發現MTI等翻譯專門人才培養當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解決現存問題的對策建議。這對于不斷完善我國翻譯專業人才培養體制,保證我國語言服務行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教育; 翻譯市場;擇業動機;全職翻譯
【作者簡介】陳佳鑫,女,朝鮮族,吉林長春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學助理,碩士,研究方向:翻譯和語言教學與測試。
一、引言
伴隨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中國與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聯系日益密切,翻譯產業也隨之蓬勃發展,大批翻譯服務企業應運而生。據《2019中國語言服務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8年底,在我國369,935家營業范圍含有語言服務的企業中,語言服務為主營業務的在營企業有9734家,有語言服務總產值為372.2億元,企業平均營業收入為382.3萬元,分別比2017年增加了12.9億元和10萬元。如此迅猛發展的翻譯市場,也帶動了國內翻譯教育教學產業的大發展,一批高校相繼創辦了翻譯專業,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便是適應這一市場需求推出的一種高層次、應用型、專業性口筆譯人才的培養模式。截至2019年,全國設立研究生翻譯專業(MTI)的院校已達253所,MTI招生人數由2008年的約350人,發展到現在每年招生1萬余人。全國MTI已累計招生6萬余人,畢業生約4萬人。作為翻譯行業的準從業者,MTI學生對翻譯市場的認知,直接影響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影響其業務水平和擇業傾向。因此,為了不斷完善我國翻譯專業人才培養體制,保證我國語言服務行業的健康發展,有必要深入了解和掌握MTI學生對國內翻譯市場的認知傾向,發現翻譯專業碩士等翻譯專門人才培養當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解決存在問題的對策建議。
二、研究方法
1.調查對象及方法。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個人訪談、文獻閱讀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首先,我們針對某高校翻譯專業(MTI)學生開展網絡問卷調查(問卷星),最終共收回有效問卷97份。問卷共設置了14個問題,包括11個單選題,2個多選題,1個開放性問題,并設置了多個跳轉題目。問題由基礎到復雜,涉及個人基本情況、自身職業選擇以及對翻譯公司的認知與預期。其次,為深入了解當前我國翻譯專業教育體系的構成與運作情況,以及相關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狀況,我們也采取座談的形式采訪了該高校高翻學院的2名老師。再次,為了解翻譯公司基本運作流程、業務概況以及目前面對的問題,我們對國內某知名翻譯公司的項目負責人進行了郵件采訪。
本文調查的高校自創辦MTI專業以來經歷了十余年的發展,已經在招生和培養模式等方面形成了相對成熟的體系,是國內翻譯碩士專業院校中較有代表性的一例。
同時,通過閱讀相關文獻,我們對國內翻譯市場有了初步的宏觀把握,發現目前翻譯市場存在一些普遍問題,為對調查結果的深入分析進行理論和實踐的知識積累。
2.調查目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把握MTI學生對國內翻譯市場的認知現狀以及學生整體的職業預期和職業傾向,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三、調查結果分析
1.對翻譯市場認知不夠全面。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絕大多數同學對翻譯市場狀況了解不夠全面,相關信息較少來源于與相關翻譯公司或機構的直接接觸,68%的資訊來源是網絡或其他媒體。對于相關翻譯機構或者公司的運作了解甚少,57%的同學只聽說過一到兩家翻譯公司,但同時有68%的同學認為目前翻譯市場較為混亂。52%的學生不清楚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等翻譯軟件技術在翻譯公司當中的使用頻率,而在對翻譯公司項目負責人的采訪中可以得知,幾乎所有大中型的翻譯公司都會采用Trados或其他輔助技術支持翻譯流程中的各個環節。
造成上述狀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是目前MTI學制一般為兩年,學生在完成日常學習任務后,到校外翻譯公司從事兼職和實習的時間有限,許多同學甚至沒有機會接觸實際工作,造成對翻譯市場知之甚少;
二是伴隨翻譯市場的繁榮,翻譯公司大量涌現。有的公司為爭取客戶,一味壓低價格獲取業務來源,價格戰引發的惡性競爭不但嚴重影響翻譯質量,容易使公司的名譽受損,也難以保證譯員獲得合理水平的報酬。有鑒于此,一些學生出于保障自身收益和名譽的考慮,不想輕易到公司兼職和實習,這妨礙了學生對翻譯市場的全面認知。
2.對從事全職翻譯意愿不強。專家訪談中,一位老師表示,他曾經在課上問過學生畢業后“有多少人愿意去翻譯公司工作”,沒有人舉手;又問“有多少人愿意全職做翻譯”,只有寥寥數人舉手;最后問“有多少人愿意兼職做翻譯”,所有人都舉手了。可見,全職做筆譯,或者去翻譯公司應該不是學生青睞的職業選擇。這在我的問卷調查結果中得到了進一步的印證。調查結果表明,有60%的同學表示今后不會選擇去翻譯公司工作。與此同時,在表示畢業后從事全職翻譯工作的同學中,多數人更愿意選擇口譯方向,只有9%的同學接受全職筆譯工作,38%的同學完全不愿意從事筆譯工作。從調查結果來看,不愿選擇全職翻譯工作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認為全職翻譯尤其是從事翻譯公司全職翻譯工作,未來職業發展不明朗(40%)且工作枯燥(22%);二是不滿意薪金待遇,有38%的同學認為翻譯公司的薪資水平不夠合理,例如,其中65%的同學認為假設筆譯5萬字/月,合理的薪資應在10000元以上;71%的同學認為假設陪同類口譯為主、工作40小時/月,合理的薪資應在15000元以上。三是對從事翻譯公司全職翻譯工作性質不滿意,有33%的同學認為翻譯公司的辦公時間和場所應更靈活,27%的同學認為翻譯公司應提供更快的職業上升空間;四是全職翻譯,尤其是筆譯,每天幾乎就是接稿做稿,周而復始,這樣的“枯燥”工作可能不太符合很多年輕人的職業期望。
3.全職翻譯從業動機趨多元。調查結果顯示,從事全職翻譯工作的從業動機越來越趨于多元化。在選擇今后考慮去翻譯公司的同學中,73%的同學認為公司是否位于一線城市是關鍵的考慮因素,67%的同學認為翻譯公司的優勢是可以幫助自己積累客戶源,60%的同學認為是可以通過全職翻譯更多學習掌握翻譯公司管理經驗。這表明,部分學生選擇全職翻譯工作的主要動機是取得留在一線城市的入門證,而在拿到該城市戶口后不再從事該工作的可能性極大;同時,為自己積累客戶和管理經驗也是畢業生選擇翻譯公司的主要考量因素。可見,從業動機具有多元性和現實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從業的穩定性。
四、結論與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盡管翻譯碩士項目在我國已初具規模,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我國擴大對外開放過程中所需高層次、應用型、專業性口筆譯人才的需要,但本文通過對MTI學生對翻譯市場認知的調查也發現,目前MTI學生選擇全職翻譯的從業動機趨多元,通過擇業獲取一線城市戶口的動機已超過對本身翻譯職業發展的考量;學制過短、實踐機會不足等培養體制以及翻譯市場的惡性競爭阻礙了學生通過實習、兼職等途徑獲取全面認知翻譯市場的機會。上述原因造成了MTI學生對從事全職翻譯意愿不強的局面,部分削弱了設立MTI專業的初衷。
為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培養單位要及時總結翻譯碩士培養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教學方式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和改革。首先,培養方案中要明確實習、實踐的具體學分要求,探討學制改革,進一步完善課程設置。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傳統的文學和語言學翻譯理論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原則,加強實踐訓練,增設前沿的翻譯信息技術課程,幫助學生全方面提高自身素養。
第二,翻譯公司等專業機構要注意改進公司內部管理機制,優化企業內部治理,逐步建立適合專業人才成長的企業文化和競爭機制,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存在感,激發員工的責任心和工作熱情,進而增強對優秀翻譯人才的吸引力。
第三,政府主管部門應針對目前翻譯市場準入門檻較低、行業內存在惡性價格競爭現象,建立健全法律制度,規范企業行為,為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構建優質營商環境,為翻譯行業吸引優秀人才奠定基礎。
第四,翻譯碩士應在完成課業之余,積極尋求了解翻譯市場的機會,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嘗試工作實踐,在實際工作中找到自己的薄弱環節;主動學習翻譯信息技術以及項目管理等市場需求的技能,這樣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也為未來求職和職業發展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崔啟亮.中國語言服務行業40年回顧與展望(1979-2019)[J].譯苑新譚,2019(2):23.
[2]王穎頻.基于順應理論的MTI學生翻譯決策能力培養研究[J].外語界,2015(1):73-79.
[3]程琳琳,劉春燕.語言服務業發展下的MTI課程設置創新[J].校園英語,2015(21):11.
[4]華也國際.2019中國語言服務行業發展報告[OL]. https://blog.csoftintl.com/cn/2019nian-zhongguoyuyanxingye-baogao/, 2019.
[5]車曉睿.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課程建設調查分析[J].大家, 2012(01):181.
[6]李昌銀.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研究生學制問題探討[J].上海翻譯,2013(02):51-53.
[7]穆雷,楊冬敏.從翻譯企事業員工的現狀和市場需求看專業翻譯人才的培養[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3):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