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


【摘要】 目的 比較缺鐵性貧血(IDA)、地中海貧血(THA)的血常規檢驗結果。方法 選取50例IDA患者和50例THA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分別設為A組(IDA患者)和B組(THA患者)。兩組患者均給予血常規檢查, 比較兩組患者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量(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平均紅細胞體積(MCV)、紅細胞計數(RBC)、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RBC/Hb)、血紅蛋白(Hb)以及白細胞計數(WBC)和血小板計數(PLT)異常情況。結果 A組患者RDW(19.00±2.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17.00±2.00)%, RBC(3.05±0.65)×1012/L、Hb(73.31±22.16)g/L均低于對照組的(3.35±0.75)×1012/L、(96.58±12.87)g/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MCHC、MCV、MCH、RBC/Hb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WBC和PLT異常率分別為30.00%、24.00%, 均明顯高于B組的10.00%、8.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IDA患者和THA患者的血常規檢驗中, RDW、RBC、Hb水平存在明顯差異, 通過檢測三項指標可為確定疾病類型提供可靠依據。
【關鍵詞】 缺鐵性貧血;地中海貧血;血常規;檢驗結果;指標異常;血紅蛋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2.037
貧血屬于常見臨床癥狀, 該癥狀是由人體外周血紅細胞容量減少至正常范圍下限導致的。貧血根據臨床特征不同可分為不同類型, 其中, 缺鐵性貧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和地中海貧血(thalassemia, THA)屬于較為常見的兩種類型[1]。IDA屬于缺乏營養導致的疾病, 是由于患者體內長期缺乏鐵供給, 導致機制失衡, 對鐵的吸收能力降低, 或患者本身鐵成分快速丟失, 難以為紅細胞提供所需的鐵成分, 進而引發貧血[2]。而THA具有溶血性和遺傳性特征, 該病致病原因為體內珠蛋白基因存在缺陷, 引發Hb成分異常, 致使形成THA。患病后易導致患者出現頭昏、嗜睡、易疲勞、耳鳴、失眠和面色蒼白等癥狀, 嚴重時甚至會影響患者身體健康。IDA和THA兩種貧血類型發生機制完全不同, 臨床治療方法存在較大差異, 且THA患者血常規結果多表現為小細胞性貧血, 易被臨床誤診、漏診, 影響患者治療效果。因此, 應及早采用適合方式進行治療, 而為保證治療效果應通過相應診斷方式區分病情, 為疾病治療提供可靠指導[3]。血常規為臨床中輔助診斷血液系統疾病首選輔助檢查, 可明確紅細胞、白細胞、Hb等含量, 并能分析相關細胞形態, 具有檢測簡便、經濟等諸多優點。分析IDA和THA患者血常規表達差異, 對臨床中初步診斷貧血及鑒別診斷IDA、THA有重要價值。本次研究中主要探討IDA和THA兩種貧血血常規檢驗結果的差異,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從本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血常規檢驗者中選擇50例IDA患者和50例THA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分別設為A組(IDA患者)和B組(THA患者)。A組中男27例, 女23例;年齡20~63歲,?平均年齡(37.9±8.4)歲。B組中男28例, 女22例;年齡21~64歲, 平均年齡(38.2±8.6)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臨床診斷確診為貧血;②IDA診斷結果顯示紅細胞壓積(PCV)<30%, Hb<100 g/L;③THA診斷結果顯示HbA2>3.5%或<2.5%;④患者存在頭昏、嗜睡和易疲勞等臨床癥狀;⑤患者均接受血常規檢查。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精神、意識功能障礙患者;②患者不配合進行相關檢查;③存在嚴重心、肝、肺等臟器功能障礙患者;④存在凝血功能障礙或嚴重出血性疾病;⑤存在其他類型血液系統疾病患者, 如再生障礙性貧血、血液系統腫瘤等。
1. 3 方法 全部門診貧血患者均于醫院門診進行血常規檢驗, 住院患者次日, 取其清晨空腹靜脈血, 采集量約為2 ml, 并將采集標本置入含有乙二胺四乙酸二鉀(EDTA-2K)、抗凝劑真空采血管中, 搖勻后使用XN-1000(B1)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希森美康醫用電子有限公司)和相應配套試劑(DCL稀釋液、WNR溶血劑和染色液、WDF溶血劑和染色液、DFL稀釋液、RET染色液、PLT染色液、SLS溶血劑)進行檢驗, 具體操作要求如下:①調整血液標本檢驗環境溫度和濕度, 通常溫度控制在10~40℃, 環境濕度控制在40%~60%, 電源電壓控制在100~240 VAC和50~60 Hz。②血常規檢驗前, 先檢查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 重點檢查外接線和電源插頭, 并對設備相關參數進行校準。③使用EDTA-K2抗凝進行全血樣本處理, 使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對紅細胞、白細胞、Hb和血小板等平均值、標準差和CV值進行精確測量。④檢測中以流式細胞術+核酸熒光染色的原理對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數目進行檢驗;檢測方法主要使用血紅蛋白檢測試劑盒(SLS-Hb 法), 通過獲取Hb濃度確定具體數值。測試速度控制中, 若通過自動進樣方式進行確定, 要求≥60個樣本/h, 若使用封閉進樣控制速度, 要求速度≥50個樣本/h, 以半導體激光為光源, 以流式細胞檢測器為檢測系統。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血常規指標(RDW、MCHC、MCV、MCH、RBC、Hb和RBC/Hb)。其中, MCV正常范圍為82~100 fl, MCH正常范圍為27~34 pg, MCHC正常范圍為316~354 g/L, RDW正常范圍為10.1%~16.0%。統計比較兩組WBC和PLT異常情況, 其中, WBC正常范圍為3.5×109/L~9.5×109/L, PLT正常范圍為125×109/L~350×109/L。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血常規指標比較 A組患者RDW(19.00±2.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17.00±2.00)%, RBC(3.05±0.65)×1012/L、Hb(73.31±22.16)g/L均低于對照組的(3.35±0.75)×1012/L、(96.58±12.87)g/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MCHC、MCV、MCH、RBC/Hb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WBC和PLT異常情況比較 A組患者WBC和PLT異常率分別為30.00%、24.00%, 均明顯高于B組的10.00%、8.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受飲食不均衡等方面因素影響, 貧血已經成為血液科常見臨床疾病, 對患者影響較大。而導致貧血的主要原因為外周血紅細胞數量下降, 致使患者產生嚴重頭暈、頭痛和注意力不集中、失眠、耳鳴等癥狀, 會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 導致患者生活質量降低。并且該病加重后易引發其他相關血液疾病, 因此, 應及早進行診斷和治療[4]。IDA和THA屬于較為常見的兩種貧血類型, 兩種臨床癥狀表現相似, 主要為鐵代謝異常, 診斷中易出現誤診。但貧血發病原因、治療措施等方面存在差異, 為保證后期治療效果, 為醫生判斷病情提供可靠參考, 必須做好對疾病診斷, 明確貧血類型[5]。
其中, IDA屬于由體內缺鐵導致機體供給平衡喪失, 引發體內紅細胞鐵含量不斷減少導致的貧血類型。患者患病后主要表現為血紅蛋白尿、頭暈、乏力、氣短和耳鳴等癥狀[6]。而THA屬于遺傳性溶血性貧血, 該病主要發病于海南、廣東等地區, 致病原因為飲食生活中攝入鐵量不足, 造成珠蛋白基因缺陷影響Hb合成不良形成的, 患病初期癥狀不明顯, 隨著病情加重后會出現黃疸、發育不良等問題[7]。THA患者誤診為IDA, 經臨床中補充鐵劑治療, 可增加THA患者鐵代謝負擔, 反而加重患者病情, 因此, 臨床中應對患者貧血類型明確進行診斷。IDA診斷需要檢測患者血清鐵蛋白、鐵蛋白結合力, 甚者需要骨髓病理診斷。THA患者診斷需要進行基因檢測, 具有檢測手段有限、檢測費用高等, 難以在臨床中廣泛開展[8]。血常規為臨床中輔助診斷和鑒別診斷貧血的重要指標, 傳統醫學及基層多采用血常規結果對貧血類型進行鑒別診斷。目前, 血常規診斷方法不斷發展成熟, 各種新型檢驗技術不斷被應用于臨床診斷中, 通過觀察血液內指標數值變化確定具體貧血類型, 以此實現對癥治療, 改善患者病情, 臨床診斷效果顯著, 具有推廣使用價值[9]。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A組患者RDW(19.00±2.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17.00±2.00)%, RBC(3.05±0.65)×1012/L、Hb(73.31±22.16)g/L均低于對照組的(3.35±0.75)×1012/L、(96.58±12.87)g/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MCHC、MCV、MCH、RBC/Hb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WBC和PLT異常率分別為30.00%、24.00%, 均明顯高于B組的10.00%、8.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RDW反映紅細胞體積形態, 根據IDA和THA發病機制, 認為IDA為鐵缺乏所致紅細胞生成原料不足, 紅細胞尚未成熟, 但THA為基因因素所致紅細胞生成障礙, 因此, IDA和THA患者紅細胞在形態上表現出一定差異。此外, IDA患者貧血程度受到鐵缺乏影響, 往往表現為貧血程度嚴重, 且RBC生成嚴重減少, 臨床中可根據患者RBC及Hb數目對IDA和THA進行初步判定。可見通過檢查RDW、RBC、Hb三項指標, 能夠有效區分IDA患者和THA患者, 為疾病治療提供可靠參考依據, 便于及早制定針對性治療方案, 幫助患者快速恢復身體健康。有學者同樣研究指出, IDA和THA患者血常規結果表現有一定差異, 在RBC、Hb及RDW指標上存在差異, 臨床中可通過對比三項指標差異進行鑒別診斷[10]。
綜上所述, RDW、MCHC、MCH和RBC等是IDA和THA診斷中常用指標, 其中, RDW、RBC、Hb在兩種疾病檢測結果中存在明顯差異, 通過對三項指標判斷, 利于確定具體病情, 有效區分不同類型貧血癥, 并且血常規檢查方式操作簡單、安全, 使用效果良好, 三項指標在臨床診斷中具有較高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海濤, 彭雨, 楊文麗. 血常規檢驗在地中海貧血和缺鐵性貧血診斷與鑒別診斷中的應用. 慢性病學雜志, 2018, 19(6):23-24.
[2] 田麗萍, 李碩輝. 缺鐵性貧血和地中海貧血患者的血液檢驗與結果研究. 中國醫學創新, 2019, 5(6):39-42.
[3] 韓丁丁, 馬聰, 趙羚, 等. 缺鐵性貧血患者鐵代謝與血小板參數的相關性分析. 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 2018, 26(6):1738-1741.
[4] 黃德善, 李明, 張巧霞,等. 血常規檢驗在地中海貧血和缺鐵性貧血診斷與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分析.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 2019, 8(2):168-169.
[5] 孫晶. 血液檢驗運用于貧血診斷與鑒別診斷的臨床價值探析.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8, 12(11):46-47.
[6] 謝瑩. 血液檢驗在貧血診斷與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中國社區醫師, 2019, 35(16):47-48.
[7] 田麗. 血常規聯合血細胞形態檢查在嬰幼兒缺鐵性貧血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河南醫學研究, 2019, 67(16):56-57.
[8] 沈麗麗. 網織紅細胞與紅細胞參數在鑒別診斷缺鐵性貧血中的臨床意義. 慢性病學雜志, 2017, 18(11):1284-1285.
[9] 關佳灝, 代飛, 楊洋, 等. 地中海貧血和缺鐵性貧血早期診斷中應用血常規檢驗的效果及鑒別準確性分析.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 2020, 9(3):48-49.
[10] 趙連杰. 血常規檢驗在地中海貧血和缺鐵性貧血診斷與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20, 18(5):85-86.
[收稿日期:20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