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沙高鐵保潔員甘女士,在工作時撿到一枚價值萬元的鉆戒。甘女士擔心上樓交戒指耽誤打掃時間,就先工作。此時組長打電話詢問是否撿到戒指,甘女士表示有拾到并上交,但保潔公司認為她沒有及時上交失物,對她罰款500元。民警認為她是及時上交并幫其求情從輕處理,而公司仍以其違反規定為由罰款。甘女士自認為沒有私心,感到很委屈。
公司規定不近人情——據了解,該公司規定:員工撿到物品要第一時間上交,不允許帶出車廂,若有違反者,輕則罰款,重則開除。保潔員交晚了十幾分鐘,公司就認為其沒有做到“第一時間”上交而罰款,未免有些不近人情。
制定規定應“柔性”“正向”些——在涉及失物的規定方面,應該多往鼓勵人向善的方向去制定。該公司原先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太過強硬,容易造成“誤傷”。制定規定時,可以更“柔性”“正向”一些,比如:員工撿到貴重物品后上交,給予一定的金額獎勵等。
責人為善不如導人向善——從效力上來說,如此嚴格的規定是否有法律依據,是否有違勞動法“不得克扣勞動者工資”的規定,恐怕也不無疑義。在法律框架之內,無論是執法還是制定具體細則的時候,如果能少一點責人為善的急迫,多幾分導人向善的溫情,在這條路上久久為功,我們的法律才會更有生命力,生活也將變得更加美好。 (綜合《檢察日報》《光明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