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京華
1978年10月20日,鄧小平到新華社視察,并看望了新華社的干部職工。這是新華社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在黨的新聞史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鄧小平此次來新華社視察,卻是一次不在日程之內的“意外”活動。
“意外”之行的緣起
對于新華社,鄧小平是十分熟悉的。鄧小平與新華社記者之間也有著深厚的情誼。1978年10月,把鄧小平請到新華社來的新華社總編室副主任李琴,是一名資深外事記者,多年直接負責采訪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外事活動。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首次訪華,李琴是中外媒體中唯一被批準參加采訪的文字記者。李琴的丈夫楊立三,是新中國第一任解放軍后勤部部長,在長征途中為病重的周恩來抬過擔架。
在1975年9月召開的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期間,江青接連在山西大寨發表講話,矛頭指向當時主持黨和國家日常工作、領導開展全面整頓的鄧小平,并影射攻擊周恩來。采訪會議的新華社記者將情況向新華社黨的核心小組作了匯報。聽取匯報后,副社長穆青提出應向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反映。作為新華社黨的核心小組成員,李琴也參加了這次會議。她在會上提出,如果不便以組織名義上報,可以以個人名義向上反映。社長朱穆之表示“完全可以”。
會后,李琴將江青在大寨講話的情況向時任外交部副部長王海容作了反映,請她代為向毛澤東報告。隨后,李琴又在采訪間隙向鄧小平作了簡要匯報。不久,朱穆之和穆青決定將記者整理的一份書面材料呈報毛澤東,并附上由他們簽名的呈報信。李琴接到材料和信后,毅然在信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在采訪外事活動時交給王海容上報毛澤東。
雖然在呈送過程中,形勢有變,信被退了回來,但后來這件事還是被“四人幫”知道了,在“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中,朱穆之、穆青、李琴被迫停職檢查,接受批判,這就是新聞史上著名的“朱穆李事件”。1976年10月,“四人幫”被粉粹后不久,“朱穆李事件”平反,朱穆之、穆青、李琴也重返工作崗位。
悄然到訪與熱烈歡迎
1977年7月召開的黨的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恢復鄧小平在1976年被撤銷的全部職務。1978年10月20日上午,鄧小平由北京市委第一書記林乎加、市委書記趙鵬飛等陪同,視察北京前三門新建的公寓住宅樓。鄧小平視察活動當時沒有發新聞。李琴聽聞鄧小平正在新華社附近的前三門一帶視察的消息,向社長曾濤匯報后便急忙趕了過去。鄧小平視察完建筑工程之后,陪在身邊的李琴以征詢的口氣問道:“新華社就在斜對面,是不是到我們那里坐坐,看看?”李琴也沒想到,鄧小平竟然很干脆地答應:“好嘛,去啊!”負責保衛的同志一聽急了,連連說:“下次吧,下次吧!”可是鄧小平卻示意李琴坐上他的車引路。
上午11時許,沒有事先通知,沒有前呼后擁,鄧小平乘車來到了新華社。進門時,門衛由于沒有得到通知,伸手示意不得進入。坐在車后排座位上的李琴連忙拉開咖啡色車窗簾,爭取門衛放行。幾乎是同時,鄧小平拉了拉李琴的上衣,示意不要讓人知道他坐在車內。幸好門衛認識李琴,順利放行了。
鄧小平來新華社,只有兩部車。一部車上坐的是鄧小平、李琴和衛士長,另一部車上坐的是陪同人員。
他們一行人來到新華社辦公樓門前下了車,徑直乘電梯來到位于四樓的社長曾濤的辦公室。曾濤看到鄧小平進來,滿臉驚喜地從座位上站起來,走上前與鄧小平握手。接著,副社長穆青也從辦公室過來。大家圍坐在長條會議桌四周。曾濤簡單匯報了新華社的工作。鄧小平便和大家隨意交談起來,氣氛融洽、親切。
當談話結束,他們一起走下樓時,新華社很多同志聞訊后已自發趕了過來。鄧小平看到滿院子的人,便問跟在身邊的李琴:“是不是你李琴搞的?”李琴答道:“這哪里是我安排的,是同志們聞訊后自發趕來向遭受‘四人幫迫害后復出的小平同志致意的!”新華社的同志們看到鄧小平出來,都熱烈鼓掌、歡呼,整個大院一片沸騰,鄧小平也含笑向大家揮手致意。此時,新華社攝影記者郭占英抓拍了一張十分傳神的照片。
偶然之中的必然
鄧小平這次來新華社,確實偶然。但偶然發生的事,往往也有其必然性。
對此,李琴曾表示,小平同志來新華社可能有幾個原因:一是“朱穆李事件”給他留下了印象;二是新華社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討論等重大報道中態度鮮明、報道有力;三是對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新華社懷有更大的期望。她個人起的作用只是抓住時機發出了邀請。
新華社記者張嚴平所著《穆青傳》一書中這樣評述了這場會面:“在剛剛經歷了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的這一天,鄧小平來到新華社,雖然沒有更多的語言,卻勝似千言萬語。這是一次心靈的相會,一次戰士和將軍的相會,一次歷史的相會。”
(摘自《百年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