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木
在新中國十大元帥中,葉劍英進入黨政軍高級領導崗位的時間是比較晚的,1966年虛齡70歲的他才進入中共中央書記處和政治局。1973年,在中共“十大”上,葉劍英當選為黨中央副主席。在“文化大革命”中,葉劍英曾在湖南有著不尋常的經歷。
遭遇到許多不如意的事情
1969年中共“九大”之后,鑒于中蘇關系緊張,毛澤東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準備打仗”。10月,根據毛澤東和中共中央的統一部署,在北京的一些黨和國家領導人、高級干部被“戰備疏散”到外地。
10月20日,葉劍英乘坐一架蘇制“伊爾14”飛機離開北京,來到湖南。出發前,周恩來曾親自向湖南省領導人打電話說明:葉帥到湖南要搞些調查研究,要盡量照顧好他的生活。然而,林彪集團卻通過部隊系統交代:對葉帥要保持距離。因此,葉劍英在湖南期間,當地領導人對他很冷淡,除四十七軍軍長黎原和副政委李振軍外,很少有人來看望他。
“戰備疏散”期間,葉劍英遭遇到許多前所未有的不如意的事情。被抽調到葉劍英身邊當專職警衛員的胡家虎回憶說:“葉帥到湖南時,已是深秋。突然從干燥的北京到陰冷潮濕的南方,葉帥很不適應,時常患感冒,并反復引起肺部感染。當地領導不重視,醫院也不給好藥,他的病久治不愈,身體狀況日漸衰弱。葉帥身邊沒有一個親人,很孤獨,加上長期疾病纏身,心情不好可想而知。”
胡家虎回憶說:“到湘潭大約半個月后的一天,葉帥想到一個兵工廠去看看生產情況。我隨即將他的要求轉告當地一位負責保衛的干部。那位保衛干部又向湘潭有關領導報告了,可等了幾天,沒有回音。那位保衛干部又向有關部門詢問,得到答復是:‘這個工廠不能讓葉劍英去看。當那位保衛干部把這個答復告訴葉帥時,他老人家陷入沉思,久久沒有說話。”
身處逆境不減旺盛斗志
“戰備疏散”期間,葉劍英盡管備受冷遇與屈辱,而且體弱多病,但他依然心系黨的前途、國家的命運和百姓的疾苦。他先后到長沙曙光電子管廠等單位進行調查研究,了解生產情況和工人的收入、生活情況,并把了解的情況親自整理寫成調查報告報送中央,或向省市領導人提出建議。當他了解到湖南全省將近80%的公社和生產隊沒有廣播站,不通有線廣播這個情況后,便向湖南省革命委員會建議“要發展人民廣播事業,普及農村廣播網”,并提出了一些具體措施。
在岳陽調研的一周時間里,葉劍英先后參觀了岳陽榨糖廠、岳陽橡膠制品廠、城陵磯造紙廠、岳陽五七漁場等基層單位。他同干部、工人、農民親切交談,勉勵大家搞好工農業生產。
葉劍英在湖南期間,雖然身處逆境,但他始終保持著旺盛的斗志和樂觀的情緒。凡是他讀過的書,重要的段落下都用筆劃杠或用圓點圈上,有的還作了眉批。他除了讀書外,還堅持每天看報紙。
葉劍英看報紙時特別注意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國內的生產形勢,其次是國內外的政治形勢。他尤其對《參考消息》特別關注,總是把國際上發生的大事摘抄下來,并按不同國家和不同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分類整理。
重新主持中央軍委工作
1970年7月16日,葉劍英由長沙乘機返回北京,結束了近300天的“流放”生活。
8月30日,毛澤東召見了葉劍英。毛澤東問他近來身體可好,湘潭習慣不習慣?葉劍英沒有講下放湘潭的種種苦衷,只是笑著說,去年11月他和曾山等一起從湘潭去韶山的事情。
毛澤東開玩笑地說:“你一再去韶山,不要把我搞成什么天才哦!”“不,您是我們的領袖和導師。”葉劍英發自肺腑地說。
毛澤東認真地說:“還是那句話,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林彪和陳伯達說我是天才,其實發現天才的人,才是天才。我多次說過不設國家主席,別人偏偏要設國家主席。這個國家主席,哪個想當就當,他們想設國家主席嘛,搞突然襲擊。”葉劍英頻頻點頭,表示堅決擁護毛澤東的意見。這次深夜召見,是毛澤東將重新重用葉劍英的一個信號。
1971年9月24日,根據毛澤東的決定,葉劍英重新主持中央軍委工作。(摘自《世紀風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