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寶 姜大雨
摘? 要 以乙醇的消去反應為例,采用NOBOOK虛擬實驗室輔助傳統教學的混合式教學,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深化理解,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科學精神。
關鍵詞 高中化學;NOBOOK;電子白板;實驗教學;乙醇;消去反應;虛擬實驗室
中圖分類號:G633.8?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0)13-0118-03
1 前言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化學實驗教學應當由驗證性實驗轉變為探究性實驗、封閉式實驗轉變為開放性實驗[1]。目前,由于教學經費緊張、設備不足、部分實驗存在安全隱患等原因,導致大多數實驗課都是教師在黑板上畫實驗。對此,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進行演示,借助虛擬仿真平臺讓學生進行模擬化學實驗,能夠減少實驗對師生健康與環境質量的負面影響,讓學生接觸到傳統教學媒介難以表達清楚的實驗操作和實驗現象[2]。本文以乙醇的消去反應為例,以NOBOOK虛擬實驗室為實驗操作平臺,提供不同的實驗方案,輔助課堂教學,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與科學素養,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與參與感。
2 NOBOOK虛擬實驗室簡介
NOBOOK虛擬實驗室,簡稱NB虛擬實驗室,是虛擬實驗制作工具,可將微觀的實驗現象宏觀化,讓學生通過電子白板動手操作虛擬實驗室,從而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3 基于NB虛擬實驗室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設計案例:乙醇的消去反應
教學內容分析? 乙醇的消去反應是實驗室制取乙烯的常用方法,將體積比為1:3的乙醇與濃硫酸混合液加熱,將溫度升高到170 ℃來制取乙烯。此實驗中需要大量的乙醇和濃硫酸反應試劑,但其產率較低;后續清洗試管困難;產物里含有二氧化硫,會污染環境;溫度不易控制并存在一定安全風險;如若加熱時間過長,會造成副產物乙醚產生[3]。因此,可在NB虛擬實驗室里操作此實驗,可以控制溫度,也可重復操作,還能計算出反應前后的用量,環保無污染。
教學目標? 幫助學生掌握乙醇的消去反應原理,并能區分乙醇分子間脫水和分子內脫水的反應條件,學會進行除雜分析;提升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興趣,讓學生體驗到使用現代科學技術獲取知識的科技感,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維。
教學方法及活動組織策略? 通過不斷設問、探究,幫助學生拋棄繆見,再設問、再探究,最后分析比較,把單一概念歸納到結論中。教師采用問題引導,讓學生以組內討論、組間會談、自主探究的方式開展整個教學活動;教師演示NB虛擬實驗室中儀器的使用,講述實驗連接和實驗注意事項,讓學生通過模仿教師操作,自主進行實驗探究。教師組織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在電子白板上利用NB虛擬實驗室進行實驗操作,分析實驗現象,進行實驗改進、歸納概括,書寫實驗報告并驗證實驗。課堂活動組織策略如圖1所示。
教學活動過程
1)創設問題情境,確定主題任務。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都知道乙烯可以進行果蔬催熟,那你們知道實驗室是如何制取乙烯的嗎?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引出主題任務——乙醇的消去反應(實驗室通過乙醇的消去反應制取乙烯),進一步調動起學生對在NB虛擬實驗室進行乙醇消去反應的興趣。
2)講述實驗原理,演示操作流程。教師通過電子白板登錄NB虛擬實驗室,演示操作流程。教師講述本次實驗原
理:在濃硫酸催化的條件下(濃硫酸的作用是做吸水劑和脫水劑),溫度升高到170 ℃;乙醇的消去為β消去,與羥基相連的碳原子為α碳,與氫相連碳原子為β碳,在發生反應過程中,α碳提供羥基,β碳提供氫,分子內脫去水分子,形成碳碳雙鍵(不飽和),生成乙烯氣體(如圖2所示);乙烯能夠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并給出乙醇的沸點)。
3)模擬實驗過程,分組活動探究。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并預測實驗結果,分組進行操作實驗,組間進行交流討論;教師逐步引導學生,啟發學生積極思考。
初探:如何鑒定乙烯的生成?讓A組學生通過NB虛擬實驗室進行實驗探究。A組學生使用電子白板打開NB虛擬實驗室中的乙醇的消去反應,進行模擬實驗操作:在燒瓶中加入10 ml乙醇和30 ml濃硫酸的混合液,并加入幾片碎瓷片防止爆沸,鼠標點擊電熱套開關進行恒溫170 ℃加熱;觀察燒瓶溫度計示數,將生成氣體的導管先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中(圖3),觀察溫度計示數和實驗現象,整理實驗報告。
【實驗記錄1】當溫度計示數升到140 ℃時,虛擬實驗室界面的燒瓶中顯示了反應方程式???????(圖3),說明乙醇分子間發生脫水反應,產物是乙醚,此反應是取代反應。
【實驗記錄2】當溫度計示數升到170 ℃時,虛擬實驗室界面的燒瓶上顯示了乙醇消去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圖4);但反應了1 min后,虛擬實驗室界面里燒瓶上顯示一個新的反應方程式:
C+2H2SO4(濃)=== CO2↑+2SO2↑+2H2O
圖3現象表明,濃硫酸和乙醇的混合溶液加熱到140 ℃
時產生副反應,為了防止副產物乙醚的產生,需要將溫度迅速升高到170 ℃。圖4現象表明,在反應發生過程中產生CO2和SO2,CO2不影響乙烯的檢驗,只需除去即可;而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必須再次驗證二氧化硫的存在。
再探:如何檢驗能證明產生SO2氣體?讓B組學生根據A組的過程分析,進一步通過NB虛擬實驗室進行驗證實驗。B組學生使用電子白板打開NB虛擬實驗室,進入新建實驗,點擊實驗裝置背包,再次組裝跟A組相同的反應裝置,并將導管的另一端先通入品紅溶液(驗證是否有SO2產生),然后通入10%的NaOH溶液中(除去CO2和SO2),最后通入品紅溶液(檢測SO2是否除盡),如圖5反應前裝置所示;如果導管最先通入的品紅溶液褪色,需要再次加熱驗證是否恢復紅色,如果恢復紅色,才可驗證有二氧化硫產生。驗證二氧化硫實驗如圖5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