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素娟
【摘 ? 要】 作為高校大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生源大學生是社會和整個家庭的希望。但是由于生活環境和成長經歷的不同,使得農村生源大學生容易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因此,高校要對這一問題給與充分的關注,對農村生源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從而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本文主要對農村生源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簡要的分析,進一步說明了農村生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對策,從而保證農村生源大學生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 農村生源;大學生;心理問題;關愛;情感
中圖分類號:G444 ? ? ? ? ? 文獻識別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6-1073(2020)12-0060-61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rural students are the hope of society and the whole family. 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t living environment and growth experience, rural college students are prone to different degree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herefo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full attention to this problem, analyze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rural students,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m.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rural college students, and further explains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rural college students, so as to ensur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ural students.
[Key words] rural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care; emotion
農村生源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同時也是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調查結果顯示,農村生源大學生普遍存在著一些心理問題,給學生的成長以及學校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高校要加強農村生源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切實的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1 ?農村生源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1.1 ?自卑的心理
農村生源大學生大多數在高中時期是品學兼優的,得到了老師、同學和父母親戚的喜愛與尊重,但是進入到大學時期后,他們便不再享受到這樣的優勢,而且一些大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較好,所以使得農村生源大學生在生活水平上感受到了一定的差異,因此存著自卑等心理。除此之外,一些農村生源大學生沒有接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所以在知識層面、音樂等特長方面與其他學生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也會給農村生源大學生帶來極大的心理負擔。
1.2 ?脆弱和敏感的心理
由于我國城市化水平的不斷發展,使得社會思想觀念、價值觀念和農村生源大學生的思想價值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心理矛盾,面對社會中激烈的競爭和復雜的人際關系,農村生源大學生往往不能很好的應對,因此容易產生脆弱和急躁的心理問題。在心情煩躁的時候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過于注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經常會引起內心情緒的大幅度波動,并且對周圍的事物較為敏感。
1.3 ?固執和逆反的心理
在大學生的時光里,和其他學生比較而言,農村生源大學生在經濟水平或綜合素質等方面和城市生源學生具有一定的差異,使得學生不能正確的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從而否定自己,喪失自我。將自身的不足歸因于學校及社會,而且自身的調節能力不足,心理敏感脆弱等因素,使得農村生源大學生容易出現對社會不滿的情緒,導致逆反等心理。
1.4 ?排斥和封閉的心理
農村生源大學生淳樸善良,但是他們的溝通能力以及人際交往意識有待提高,一般是等著別人來接近自己,對其他的同學有一定的戒備以及排斥等心理,這給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發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2 ?農村生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對策
2.1 ?建立高校心理咨詢機構
高校要建立心理咨詢機構,選擇專業性的心理咨詢人才。心理咨詢機構要充分的注重農村生源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構建完善的農村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不僅要最好輔導員對農村生源大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還要聘請專業的人員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從而保證高校心理咨詢機構發揮最大的作用,切實的幫助農村生源大學生解決一些心理問題。
2.2 ?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咨詢工作相結合
首先,農村生源大學生的心理咨詢工作要符合實際,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農村大學生的就業、成長等方面密切的聯系起來,保證農村生源大學生能夠和社會的規范和個人的需求相適應,同時不斷的增強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積極主動性,使得農村生源大學生具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此外,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養,進行心理素質以及教育水平的培訓考核,強化教師關于心理方面的知識以及責任意識,從而切實的提高農村生源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2.3 ?發展健康的校園文化
大學校園是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因此學校要發展健康的校園文化,減輕大學生的心理負擔。首先,可以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鼓勵農村生源大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能夠增長社會實踐經驗,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其次,可以根據農村大學的愛好興趣開設一些特長培訓班,發展學生的特長。最后,要保證校園活動的開展傾向于農村生源大學生的擅長方向,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2.4 ? 開設心理素質教育課程
高校可以通過開設心理素質教育課來解決農村生源大學生面臨的心理問題,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推動學生的健康成長。此外,不僅可以開設相關的人文素質課程,而且可以利用廣播、校刊等方式來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從而提高農村生源大學生的非智力水平。
3 ?結合社會和校園實例進行心理疏導教育
工作實踐經驗數據顯示 ,農村大學生比城市大學生更易出現心理問題,他們的心理狀況更為脆弱,這和他們少兒時期的留守經歷、農村教育資源缺乏導致的綜合素質差距。近年來社會和校園內屢屢出現因心理問題而產生的各類事件,引發了社會的反響和關注。為了更好地做好農村大學生的心理疏導教育,我們要結合理論知識,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首先,案例教育的優勢在于時效性和互動性,從生命態度、社交需求、職業發展等幾個方面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教育。通過網絡心理教育及線下心理健康教育,打破時空的限制,遵循主體性、整合性、靈活性和人文性的原則,對創新的內容、方法和手段與學生溝通交流。意大利哲學家克羅齊說“歷史是生活的教師”,案例式心理教學的內容可以反映出心理教育方面缺失存在的各種問題和導致的嚴重后果,教學過程中的共情也可以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基本心理需求,降低他們的焦慮。生命態度的心理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理想、存在感、死亡態度、生命態度、生命自主、愛與關懷等,對生命的起源和消亡有積極正向的評價,也可以在遇到心理困擾或心理問題時有較強的求助動機。其次,其當代農村大學生的學習和人際及生活等方面有著較多的心理問題,他們的人生發展任務越來越艱巨,個體心理發展的滯后在面對種壓力時無法解決,在不能讓得到及時解決時甚至會引發傷害他人和傷害自己的偏激行為。調查可知,對生活充滿希望,對未來有著較為明確規劃的學生,他們的健全人格、增強社會適應性和培養人際關系方面都有較強的調節能力。此外,由于社會結構的板結化,多數農村大學生畢業后面臨的就業失業壓力比城市大學生大的多,案例中也有部分因為對工作不滿意而導致的各種心理問題。調查結果顯示,雖然農村大學生在積極學業情緒上的得分要明顯高于城市大學生,他們積極的課堂學業情緒與認知之行為之間有著正向聯系,也獲取了較好的學習效果,但是數據 同時也顯示 ,他們在校期間對于通過個人的才華和拼搏改變命運的信念較弱,社會所熱議“階層固化”導致的嚴峻社會現實,已經成為農村大學生成長所面臨的嚴重問題,這也是對他們心理教育要進行行為控制感的訓練 ,行為--控制期望--結果控制期望,這分別是行為會被接受和執行的期望,對一個人的行為所產生結果 的期望,讓他們正確認識努力過程與成敗歸因,幫助他們減少對未來不確認的焦慮和厭倦情緒。
4 ?總結
本文通過對農村生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分析,使我們了解到了,農村生源大學生普遍存在著自卑、敏感、封閉等心理問題,這就需要引起高校的重視,對農村生源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通過建立高校心理咨詢機構、發展健康的校園文化、開設心理素質教育課程等途徑,幫助農村生源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從而推動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常 芳.激勵與中國農村教育[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 ? ? 2018,(12).
[2] 梁 明,魏曉紅.新時期農村生源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 ? ? ? ?探索[J].南方農機,2020,51(7):192.
[3] 任學敏.農村生源大學生入學前的心理健康狀況研究——以 ? ? ?江南大學為例[J].商情,2020,(2):238-239.
(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