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菊 賈曉東 柳西波
摘要:邢臺農村電商快速發展,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穩步實施,但存在區域發展不均衡、沒有形成規模和人才供需不平衡等突出問題,這也是河北農村電商現狀的縮影。文章提出了通過政府統籌挖掘農村的電商發展潛力和打造區域農特產品牌等建議,特別提出成立農村電商產教特區、構建電商人才分層次培養體系、做好農村電商網紅達人培育的規劃。其中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基于“產教特區”的“工程創新班”模式的實踐探索,對建好河北農村電商人才梯隊,推動河北電商趕超發展有重要的啟發。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電商;邢臺;產教特區;工程創新班
農村電商在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鄉村振興上發揮重要作用,各省市高度重視農村電商和產銷對接工作,有效促進了農村產業轉型升級。河北2019年農村網絡零售額達915億元,其中邢臺農村網絡零售額達258.8億元,增長7.1%,排河北省第三位,淘寶村數量居河北首位。因此研究如何推動河北農村電商健康發展,可從研究邢臺農村電商發展問題的解決入手。
一、邢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概況
(一)試點建設成果彰顯
近年來受益于政策支持體系逐步完善,邢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持續升溫,淘寶村、淘寶鎮數量持續增長。2019年河北省全省淘寶鎮共計149個,邢臺以25個淘寶鎮和98個淘寶村的數量居河北省第一位。尤其是清河縣現有5個淘寶鎮和34個淘寶村,成為河北最大的淘寶村集群。根據阿里研究院統計數據和入圍規則,邢臺處于河北農村電商的優勢地位。當然,邢臺雖然有發展潛質,但與江浙地區相比仍然差距很大。
(二)資源優勢明顯
一是農業特色產業資源較良好。邢臺的羊絨、蔬菜、寵物食品、面食等農業產業知名度不斷提升,但還需進一步打造品牌內核,提升競爭力;二是鄉村旅游和文化資源豐富。王硇村、小辛旺村、前南峪和紀家寨村等集務農采摘、紅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鄉村旅游和晏家屯鎮手工線編、內丘白瓷、臨城手工織錦、寧晉工筆畫等鄉村手工藝爭奇斗艷,蓬勃發展,2019年鄉村旅游和鄉村手工藝業收入超過350億元,但在鄉村旅游和農村電商深度融合方面做得不夠。
二、邢臺農村電商發展的問題
(一)區域發展不均衡
河北農村電商發展存在著明顯的發展不均衡問題,總體表現為冀北地區農村電商發展整體領先于冀南地區,而冀南產業優勢明顯的村鎮領先于沒有產業優勢的村鎮,見表1。
以清河為代表的區域因經濟基礎好,支持配套優勢明顯,出現了運營良好、收效顯著的獨立平臺和淘寶村集群,但其他區域缺乏產品和人才支撐,農村電商發展緩慢甚至停滯。南河、廣宗、臨西、威縣四縣均只有1個淘寶村,新河、巨鹿兩縣淘寶村建設至今未實現零突破。
(二)沒有形成規模
如表1所示,邢臺農村電商以清河、平鄉為代表發展較好,但整體存在品牌分散、地區特色不突出、輻射能力較弱等不足,農企普遍規模小,品牌化程度低,網絡經營效果差強人意。
(三)人才供需不平衡
人才是農村電商發展的基礎,但以邢臺為代表,農村電商人才一直存在三多三少,供需不平衡問題。
從需求側來說,一是招聘企業多,無論清河羊絨、南和的寵物食品企業還是農業合作社,常年招聘仍不能滿足用人需求;二是招聘崗位多,農村電商相配套的攝影、文案、網店美工、短視頻制作等傳統電商和懂直播帶貨、會短視頻制作、優質內容輸出的新電商運營人才缺口都很大;三是留人花費多。根據調查,邢臺農村電商崗位增長為第一年人均底薪2500~3000元/月,第二年人均底薪3000~4000元/月,第三年人均底薪5000元以上/月,跳槽率高,人力成本與收益不匹配。
從供給側來說,一是培養總量少。例如邢臺市大中專院校電商類專業在校生5582人,留在省內發展的僅1/5,造成需求量與供給量之比為10:1;二是合格人才少;三是精英留下少,特別是高端人才留不住,已然成為制約河北農村電商行業健康發展的瓶頸。
三、推動邢臺電子商務發展的建議
(一)政府統籌,挖掘發展潛力
全市一盤棋,成立邢臺電商產業研究院,對邢臺農村電商產業升級做整體規劃,依托9個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立足現有規模優勢,實現農村電商公共服務精細化、鄉村旅游電商和農特產品品牌化。
(二)打造區域農特產品牌,擴大規模
一是建立邢臺市特色農產品名錄,指導邢臺地區農特產品的品牌培育。例如邢臺縣的蜂蜜、棗,臨城的核桃,可以以縣域政府或縣級協會、合作社等為單位,申請由邢臺市級單位主管的名為“邢襄農匯”的市級區域公共品牌商標,授權給邢臺市所有農產品滯銷的農戶或合作社公用,解決“無商標無法做電商”問題。還可以依托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南宮黃韭、萬畝冀南蜜桃等,積極幫助農戶拓展網絡影響力。
二是強化精準化營銷服務。例如整合快遞物流企業,列出收購清單,實現“以銷定產”,加快推動農產品上行銷售。
三是推動邢臺各縣市區土特產品牌、消費者、商家實現產銷對接;如定期舉辦“互聯網+”農特產品展銷會,加強邢臺各涉農企業、農業合作社、新農村電子商務服務中心與第三方電商平臺、運營托管機構的合作,利用扶貧頻道、淘鄉甜、特色館等資源,推動農業產業規模化。
(三)整合資源,建好河北農村電商人才梯隊
1. 多方聯動,做好農村電商人才復合培育
一是與培訓機構合作,抓培訓,提素質。積極與淘寶大學、京東商家成長中心、無界電商等機構合作,以本地化留人、差異化培養與孵化為原則,為邢臺農村電商從業人員開放培訓資源。
二是與企業合作,重實踐,產融教。鑒于農村電商運營的特殊性,以長期培養為主、短期培訓為輔,以差異化為主,普眾化為輔,聯合京津冀地區農村電商龍頭企業進行產教融合、現場實踐+遠程輔導型教學。
三是與地方職業院校合作,孵人才,蓄動能。推動實施校企聯合,鼓勵大中專院校在涉農企業、田間地頭、農業合作社、農村電商產業園、特色鄉旅村和鄉村手工藝作坊建設教學基地和實踐基地,培養更多懂農特產品、鄉村旅游和鄉村文化電商業務的從業人員。
四是與行業協會合作,招名師,育人才。充分發揮電子商務協會在人才培訓、辦會辦賽、資源對接等方面優勢作用;深入實施農村電商人才百千萬工程,招募組建農技與農商領域的專兼職講師團,培養滿足河北農村電商需求的實用型人才。
2. 創新體制機制,構建農村電商產教特區
可以由政府推動,邢臺本地大中專院校引進第三方知名電商企業,三方聯動創建“政府、學校、企業三主體共育”的農村電商創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打造產教融合示范基地。
一是建立農村電商“產教特區”。例如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創建基于“產教特區”的“工程創新班”,融入地方產業,引入企業項目,優化培養方案,創新“公司就是班級,職場就是教室,項目就是課程,業績就是成績”的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該模式縮短了電商人才引育用留時間,打造出集企業孵化園、產業聚集園和人才智慧園為一體的產教融合新機制。
二是建立電商人才分層次培養體系。建議成立邢臺市電商研究中心,研判電商迭代與發展趨勢,不僅要引進精英,壯大中間,培養基層,更要量體裁衣,分人群、專業、區域和崗位培養培訓,從邢臺農業特色與解決農村電商人才缺口問題出發。
三是搭建人才交流互動平臺。吸引與承辦電商領域的學術會議和專業論壇,為青年學生和農村電商專家來邢臺考察調研,提供資助;舉辦或承辦各類電商賽會,推動農特農旅項目展示、農特產品展銷和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的教科研成果交流;搭建有河北特色的農村電商在線公共服務平臺,開放基于河北地區農業產業特點的線上培訓課程、鄉村手工藝、農村電商運營專家直播、農業技術指導、農特項目輔導和創業孵化。
3. 與時俱進,做好新農村電商人才培養
一是加大農特產網紅主播苗子的培訓力度。依托專業直播教育機構、主播孵化機構,定期舉辦農村網紅經濟專題講座、農村直播電商授課和農村直播電商技能大賽,吸引村民了解直播、參與直播。
二是大力扶持農村網紅達人。依托直播機構和MCN機構,對邢臺地區農產品主播進行包裝和打造,保障優質內容的持續輸出,力爭扶持一批頭部農村網紅。
總之農村電商的發展,需由政府牽頭,一盤棋統籌,打造區域農特產品牌,以培養農村電商人才為支撐,促進河北農村電子商務高質量趕超發展。
參考文獻:
[1]邢臺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N].邢臺日報,2020-03-22.
[2]張憲.河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6.11.
[3]丁菊,柳西波,孫永道.數字鄉村戰略下河北省農村電商發展策略研究[J].品牌研究,2020(05):92-93.
*基金項目:河北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研究課題科研合作項目(JRSHZ-2020-02065);邢臺市社科規劃項目(XTSK1901)。
(作者單位: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