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銘

1979年4月,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首次提出要開辦“出口特區”;7月15日,中央正式批準廣東、福建兩省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四個經濟特區的設置,標志著我國的改革開放進一步發展。
今年,四個經濟特區已經成立了40年,我們來看看它們的“成績”:1979年底,四座城市的GDP(國民生產總值)共18.83億元;2019年,其GDP達3.9萬億元,增長了2000倍以上。四個經濟特區的平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52500元,遠超全國平均水平。2020年,四座城市共有12家企業登上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9年,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的環境空氣質量排名中,廈門、深圳和珠海依次為第4名、第9名和第14名。其中,廈門全年空氣質量優、良的天數共356天。作為全國最熱門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2019年,廈門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超過1億人次,旅游總收入超1655億元。
1979年,深圳常住人口31.41萬人;2019年,達到了1343.88萬人。40年間,深圳常住人口增加了40倍以上。2019年,深圳的城鎮就業人口規模超1166萬人,40年間增長超80倍。如今,深圳正全力以赴打造全球5G標桿城市。截至2020年8月14日,深圳的5G基站已建成46480個,基站密度居國內第一。
回顧這40年的風風雨雨,我們看到深圳創造了一個個“中國速度”——它從一個小漁村,逐漸成為今天的國際化大都市。就像《昨天,這兒是一座村莊》中寫的:“祖國邊陲的這座村莊,奇跡般地改變了自己的模樣。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濘的古道,破舊的土屋變成了廠房幢幢。兒童樂園充滿著歡聲笑語,彩燈噴泉裝點得像仙境一樣。”
現在,我們國家除了以上四個經濟特區,還先后設置了海南、喀什和霍爾果斯這三個經濟特區。有了前面四個特區的范例,相信這三個特區必將創造新的“中國速度”,譜寫改革開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