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倩 馬高強



摘要:江蘇作為知識產權強省建設先行者,研究知識產權對其經濟發展的影響具有現實意義。文章以2006~2018年三種專利受理量及GDP數據為基礎,研究三種專利受理量與GDP的關系,根據回歸系數說明不同專利對江蘇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結果顯示:江蘇實用新型專利對經濟增長影響最大,發明專利次之,外觀設計專利影響程度最小,并以此為基礎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分類專利;經濟增長;嶺回歸
一、引言
專利作為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強力推動全球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及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的背景下,江蘇積極開展全球專利態勢分析,調整優化知識產權結構,確立專利驅動工作思路,實現專利支撐創新,助推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2018年,江蘇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達60.03萬件、30.7萬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比上年增長6.31%,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1.21%;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17.56%。全年技術合同成交額比上年增長32%。
二、文獻綜述
專利作為知識產權主體部分,引發國內外學者的密切關注及研究。Croshby研究發現專利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且不同類型的專利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存在差異。Jalle研究發現專利對經濟增長產生積極的影響。張英研究得出中國的專利數量對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且發明專利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作用越來越高。張杰等研究發現發明專利對增長率造成顯著U型影響,而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未產生顯著的影響。張愛華研究結果顯示河北省專利產出與經濟增長二者存在因果關系且對地區經濟增長有推動作用。陳永清、朱芳芳、潘紅玉等人通過對專利與經濟增長的研究,同樣發現不同類型的專利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程度存在差異,發明專利的影響程度日趨重要。王念研究發現三種專利與GDP的因果關系在滯后期1~5年內呈現不同特征。曾鵬、趙聰通過分析專利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路徑,提出專利數量與經濟增長成正比,但有一定的界限。張優智研究得出發明專利對中國的經濟增長具有促進作用,但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對經濟增長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綜上所述,不同類型專利對經濟增長都有一定的影響。江蘇作為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的引領省,研究不同類型專利對其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從中找出知識產權發展過程中的強弱項,彌補發展中的短板,以實現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有效助推經濟快速健康增長。
三、實證分析
(一)數據選取與初步處理
本文選取三類專利的申請受理量作為衡量專利發展的指標,GDP作為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為了消除物價上漲因素的影響,基于2000年GDP指數對GDP進行調整;同時,為消除原始數據的異方差,對三類專利及GDP分別取對數。
通過數據初步分析江蘇三類專利的構成情況,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江蘇專利申請受理總量的構成比例有較大的變化,江蘇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的比例呈現上升的趨勢,外觀設計專利的比例出現下降的趨勢。由此可看出,江蘇三大專利在向一個較好的方向發展,注重提升專利的科技含量,專利申請的質量在不斷改善。
(二)專利申請受理量與GDP的關系
首先分析江蘇專利申請受理總量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對實際GDP的對數(lnpgdp)與專利申請受理總量的對數(lnpa)的相關性進行檢驗,結果見表1。
由表1可判斷出模型通過顯著性檢驗,相關系數R=0.946,因此,專利申請受理量與GDP之間的線性關系模型為:
ln pgdp=4.70+0.459ln pa
t=(7.906)(9.686)
江蘇專利申請受理量每增加1個單位,實際GDP平均增加0.459個單位,說明專利申請受理量對江蘇經濟有促進作用。
(三)三種專利申請受理量與GDP的關系
由于三類專利的科技含量存在較大差異,因此需要進一步分析不同專利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對三類專利與GDP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見表2和表3。
從表2可以看出,F統計量為479.45,說明三類專利的對數與實際GDP的對數具有顯著線性關系,且可決系數R2為0.99,說明模型擬合效果非常好。
由表3發現,方差膨脹因子VIF最小為3.822,說明解釋變量之間可能存在較為嚴重的多重共線性,違背最小二乘法的應用條件。為消除多重共線性的影響,采用嶺回歸的方法建立回歸模型。根據逐步搜索法,選取k=0.0到k=0.6,步長為0.05,通過SPSS語法命令得出嶺跡圖,見圖2。
從圖2可看出,嶺參數k在0.4~0.6之間時,嶺回歸系數已基本平穩,再參照復可決系數,當k=0.5時,R2=0.93,因而可選取嶺參數k=0.5做嶺回歸,回歸結果見表4和表5。
由表4可知,F檢驗值為39.838,因此回歸方程整體通過顯著性檢驗,通過表5可以得到嶺回歸方程為:
ln pgdp=6.968+0.135ln pi+0.149ln pu+0.026ln pd
從回歸分析結果可看出,不同類型專利對江蘇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不同,實用新型專利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最大,回歸系數為0.149,說明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受理量每提高1個單位,實際GDP平均增加0.149個單位;發明專利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程度略低于實用新型專利。
四、政策建議
從江蘇近年來三類專利的結構來看,江蘇應繼續堅持“數量布局、質量取勝”的策略,注重優化專利結構,支持高價值專利培育,同時為了激發研發者的創造積極性,應在專利申請費和代理費方面給予支持與補貼。
在《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的背景下,已明確將發明專利納入科技創新指標評價體系,發明專利作為企業發展的硬性指標。對于江蘇來說,未來的經濟增長必須以科技水平的提高作為堅實的后盾,要實現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就需加大發明專利的研發。江蘇應鼓勵企業加強技術研發,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加大對科技的投入力度,促進具有自主專利權的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更好地促進企業發展。同時企業也應注重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切實有效地推進專利創造與運用相結合,將理論運用到實際生產中。江蘇通過提升專利創造與運用轉化,促進江蘇產業結構優化,推動經濟向高質量水平發展的進程。
參考文獻:
[1]CROSBY M.Patents,innovation and growth[J].Economics Letters,2000(76):255-262.
[2]JALLE J T.How to measure innovation?New evidence of the technology growth linkage[J].Research in Economics,2010(64):81-96.
[3]張英.專利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檢驗:基于1991~2010年中國省級面板數據的研究[J].東岳論叢,2014,35(02):50-54.
[4]張杰,高德步,夏胤磊.專利能否促進中國經濟增長——基于中國專利資助政策視角的一個解釋[J].中國工業經濟,2016(01):83-98.
[5]張愛華.專利產出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基于河北省1985~2012年數據分析[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5,36(05):114-119.
[6]陳永清,羅歡.廣西專利產出對產業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06):88-92.
[7]朱芳芳.不同類型專利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研究[J].數理統計與管理,2017,36(05):879-890.
[8]潘紅玉,賀正楚,吳敬靜.專利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基于31個省市面板數據分析[J].系統工程,2017,35(10):95-104.
[9]王念.廣西三種專利與區域經濟增長的均衡關系研究[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8,48(09):308-315.
[10]曾鵬,趙聰.知識產權對經濟增長的影響[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6(04):58-68.
[11]張優智.不同類型專利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非線性影響[J].技術經濟,2017,36(12):91-98.
(作者簡介:李曉倩,江蘇大學京江學院;馬高強,江蘇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