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不易
收獲的時候,沒必要因為不忍丟下,被牽絆住腳步。
我從沒想過,會整整一年沒踏進電影院,其中的過程平淡又漫長。
去年秋天前,我還是各大電影院持會員卡的常駐用戶。因為校區偏遠,無數個沒課的下午和周末,我都是一個人在車上顛簸一個鐘頭到影院,夾在人群中激動地看完一部期待了好久的電影。時間再往前推一點兒呢?最夸張的一次,高三的最后一個月,我逃掉了畢業照去看蒂姆伯頓的新片。
據不完全統計,三年前到一年前,我每年的觀影費用高達一兩千元,我不知道別人覺不覺得多,但對平時搶紅包比別人少3角錢都難過的我來說,已經大方得像是失去理智了。倒是我爸會一個勁兒說我浪費:“在電腦上看不一樣嗎?”我跟他據理力爭:“在影院的觀感是不一樣的!”
學影視編導的人都這么認為,因為在意聲畫和細節,也是課業興趣需要,大家去電影院就像去圖書館,而電影院也確實陪伴我太多時間了。
后來大家都去實習,只有我待在家寫故事,情緒不夠激昂或是心情不好時,就溜去電影院找回情緒和生活熱情。那種感覺太開心,太自在了,特別是秋天涼爽又溫和的日子,提前10分鐘出門,一路小跑到KFC買果汁,再跑進電影院,裙擺和頭發都被風吹得輕飄飄。
工作日經常能包場,遲到1分鐘,正好前面的廣告放完了,空蕩蕩的影廳只有前面聚著光,只有我熱氣騰騰。
我以為這種生活會持續很久,但去年深秋,我連續忙了幾周,身體也不太舒服,剛想著去看場電影,就臨時去了另一個城市。而后可能是忙,也可能是省會城市電影票有些貴,我一直拖啊拖,感覺積蓄的渴望快要爆炸時,終于熬到放了農歷的年假,回家的那天,疫情爆發了,一切就是這么云淡風輕又巧合。
我為此難過了很久,我想電影院想得發瘋,會在刷票的時候想哭,和所有人一樣,一邊懷念電影院,一邊在幾個月后影院解封的消息出來時,發票圈慶祝。
但奇怪的是,我沒有第一時間去看電影,我怕不安全,又覺得要戴那么久的口罩很煩,一等就等到現在,忽然發現我已經習慣不去電影院的日子了。即便它沒有重開,也沒什么關系了。
它在我心里像是攪進了時代的漩渦,消失不見,我想起時還是有點兒微微的難過,但,是在難過那段關于影院的快樂,在我心里就這樣消失了。是不是沒有什么不會被新事物取代、不會被快速忘懷的啊?
認識一個很厲害的小姐姐,最近她有了新的戀情。
在我的記憶中,似乎不久前她剛考上研,而她考研時因為太忙,體重持續下降,她當時的那任男友沒法去看她,就給她點外賣,還甜蜜地威脅她:“下次再見面時,如果你瘦了,就……”她發的這條動態,一字一句都能讀出膩人的甜。
其實仔細算,確實也沒過去多久,她依舊在讀書,不知怎么的就發了條朋友圈跟那個男生告別。我和朋友私底下談論起,說:“好可惜啊,他們相遇的故事可是登上過《晚安日歷》的,那樣浪漫又奇妙的故事,那么堅定的兩顆心。”
想起這些不是因為她尋找到了新的彼岸,人總會往前走這我知道。她開始寫關于現任的連載。大家都吃糖吃得連連鼓掌歡呼,我有時也看得很開心,直到有天突然刷到她的微博,她說:“最難忘的一個七夕。”后面是一張小作文的圖。
第一次刷到時我沒敢點開,心想:她這樣喝著蜜戀愛的女孩子,能讓她難忘該多讓我嫉妒啊!我承受不了,第二次刷到,沒忍住點開了,一口氣看完,愣了半天,心想:“就這樣?”是甜的,但也太平淡了,無非是鮮花和雀躍的心,感覺大家都經歷過,還沒她別的故事夸張動人大悲大喜,可能難忘的、在她心里登峰的,是和這個人在一起的時光吧?冠以了節日之名,更有儀式感。
那之前的事情呢?我不信她和前一個喜歡的人沒有這樣的難忘,也覺得往后的每個節日,都會變成她口中的最難忘。不是說這樣不好,只要幸福就是好的,但我還是有點兒遺憾,從前的珍貴那么輕易就被抹平刮凈,蕩然無存了嗎?
習慣無法阻止大的變化,愛也不能,夢想更不堪一擊。
我已經很少說“夢想”這個詞了,它可能只屬于十幾歲,還是始于小學,止于高一高二的那種存在。有個小妹妹給我拍過一段話,大致是關于夢想會一直奮勇直前,底下的破折號后面居然是我的名字。
她說:“剛翻出來以前的摘抄,現在看還是很喜歡。”我心虛地跟她打個哈哈岔過去,但我已經是我圈子里,堅持做從前想做的事,最久的人了。
有次在群里聊天,我說某某是我拉進來的,以前我們經常寫信,關系很好,她寫過幾篇故事的,但后來就不寫。于是突然想到,不知道為什么,好多人的夢想都是這么放下來的,沒有那些小說里的糾結和痛苦,是很自然的不做了就是不做了,開始新的生活,對過去只字不提。
我還有個朋友特別喜歡剪片子,上學時關于劇組關于后期的一切,不管待遇怎樣、累不累都打了雞血似的要去。那么大熱的天,她每天天不亮就拎著巨重的相機扛著三腳架出門,但現在她還是回了沒什么傳媒公司的老家,去小公司上班,想辭職還沒辭掉。我問她:“那你之后做什么?”她說:“不知道。”
還有我最早認識的嬌嬌,此刻也正在俄國那邊一個我總是記不準確名字的小國家的陶瓷廠工作,我和她正兒八經聊“夢想”和“寫東西”最多,但最早為生活打拼,讓我看見“夢想消失了”的也是她。
不是放棄,是很悄然地消失了。我一直不能接受這種改變,從前的信誓旦旦就這樣被時間風化了嗎?那就沒什么值得我們真正去在意的了,反正都會丟下。
直到前幾天,一個室友突然說:“我要去當兵了。”我半天才反應過來。
記得大學第一天,我們都在抱怨即將到來的軍訓,她一開口就說想去當兵,過了那么久,我還以為她早就忘了。
似乎那些被我們遺忘了的事物,并不是真的被遺忘了。那一瞬間我忽然釋懷了,我想起夢想,想起那個小姐姐和她的微博,以及電影院,覺得其實我們都沒忘,只是有些事物有些人,只能陪我們那一程,照耀我們生命里很短暫的一段時光。
它不是被覆蓋被舍去了,它完成了自己的職責:像任何一道普通的工序;像我們讀完了小學,要再去讀初中;像我們從一個地方去另一個地方,要先過安檢再乘車;像少女的手被爸爸遞到少年的手中,長成大人。一則則一幕幕,結束,再開始新的生活,就是這么簡單。
而如果真的忘了呢?那就忘了,存在過的不會消失,擁有過就是有過,真正重要的不會忘卻,有過快樂,但現在去另一個地方獲得新的、更想要的歡喜而已。
收獲的時候,沒必要因為不忍丟下,被牽絆住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