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娣


【摘要】 目的 探討妊娠早期孕婦血清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與自然流產發生的關系。方法 選取60例正常妊娠者作為正常妊娠組, 同期60例自然流產患者作為自然流產組, 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測定兩組血清β-hCG水平。比較兩組血清β-hCG水平。結果 自然流產組血清β-hCG水平為(3745.6±1072.3)mIU/ml, 低于正常妊娠組的(6937.2±2511.4)mIU/m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妊娠早期孕婦血清β-hCG水平降低與自然流產的發生密切相關。
【關鍵詞】 妊娠早期;孕婦;血清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自然流產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1.011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β-hCG level and spontaneous abortion in early pregnancy? ?ZHOU Yue-di. Fuyong Peoples Hospital Peace Social Health Center, Shenzhen 5181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β-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β-hCG) level and spontaneous abortion in early pregnancy. Methods? ?There were 60 cases of normal pregnancy selected as normal pregnancy group, and 60 cases of spontaneous abortion in the same period as spontaneous abortion group.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level of serum β-hCG in the two groups. The serum levels of β-hC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erum β-hCG of spontaneous abortion group was (3745.6±1072.3) mIU/ml, which was lower than (6937.2±2511.4) mIU/ml of normal pregnancy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decrease of serum β-hCG level in early pregnanc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spontaneous abortion.
【Key words】 Early pregnancy; Pregnant women; Serum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levels; Spontaneous abortion
自然流產屬于常見病理妊娠, 相關統計顯示, 自然流產發病率為14%~15%[1]。目前已知自然流產與孕婦激素水平較低、染色體異常等因素相關, 但仍有部分自然流產者未明確病因。近幾年臨床更重視研究相關實驗室指標與自然流產的相關性, 旨在了解自然流產病情, 改善預后[2]。有學者指出, 孕婦一旦發生流產, 其機體血清β-hCG水平將快速降低[3]。因而臨床治療期需要盡可能發現孕婦出現自然流產前其血清β-hCG水平的變化規律, 并在患者出現流產癥狀之前就能及時對其進行預防性治療, 進而有效防止流產等不良事件發生的幾率, 同時能進一步為原有自然流產史的早孕患者在血清β-hCG水平接近臨界值時為臨床治療提供一定的參考。此次研究通過測定正常妊娠者、自然流產者的血清β-hCG水平并分析其結果, 探討妊娠早期孕婦血清β-hCG水平與自然流產發生的關系, 評估其在預判自然流產時候的作用, 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現選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入住本院的60例正常妊娠者作為正常妊娠組, 同期60例自然流產患者作為自然流產組。納入標準:機體重要器官無嚴重疾病;基本指標(如心率、血壓等)都處正常范圍內。排除標準:存在惡性腫瘤者;非自愿參與此次研究者;有傳染病者;最近服用抗抑郁類藥品者;有血液、免疫系統病癥者;伴隨有嚴重的慢性高血壓、心、肝、腎疾病以及糖尿病史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1. 2 方法
1. 2. 1 標本采集 取肘靜脈血5 ml, 2000 r/min離心并分離血清, 將其置于-20℃環境下等待檢測, 所有過程按試劑盒說明嚴格操作, 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納入者的血清β-hCG水平。
1. 2. 2 測定方法 應用ELISA法對兩組的β-hCG水平進行測定, β-hCG試劑盒均由Biotech公司所提供, 且批內、批間誤差要<10%。相關操作流程需要嚴格依據試劑盒內的說明書來進行, 全自動雷杜Rayto酶標儀測定OD值。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血清β-hCG水平。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自然流產組血清β-hCG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自然流產屬于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早期妊娠并發癥, 其發病的幾率大約占全部妊娠的10%~15%, 且大部分均為早期流產。近幾年, 隨女性腹式手術、管內手術、性傳播疾病增多、生殖道炎癥發病率日趨升高, 異位妊娠發病率上升, 自然流產率也隨之上升[3]。大部分自然流產通常發生于孕早期(孕12周之內), 導致自然流產的因素多種多樣, 如內分泌、遺傳、解剖、感染、基因因子等, 加之醫療技術限制, 增加了明確自然流產病因的難度, 造成臨床上不明原因自然流產達40%~78%[4]。
血清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指的是一種糖蛋白, 由α和β二聚體的糖蛋白組成。女性受孕后由滋養葉細胞分泌, hCG可促使卵巢黃體轉化成妊娠黃體, 分泌大量孕酮維持妊娠, 與此同時, 還可將血內孕烯醇酮或膽固醇轉化成孕酮。充足的hCG能維持胚囊發育, 維持妊娠黃體不退化, 反之可對胚胎發育著床產生影響。人類生殖過程與血清hCG存在密切關聯, 同時在女性生長、發育過程中也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hCG不僅能調節機體能量及體重的平衡, 還能調節促性腺激素分泌、調控卵巢發育、胎兒的生長發育及營養等[5]。相關研究顯示, 孕婦血清hCG水平與其自然流產存在密切關聯, 不管是自然足月還是妊娠過程中任一時間, 血清hCG水平降低可預示孕婦自然流產的信號[6]。正常妊娠胚泡在著床時(排卵后5~6 d)可產出hCG, 約1.5 d后就可在孕婦血漿內檢測出hCG, 妊娠8~10周達到峰值, 從而發揮維持妊娠黃體的作用。hCG的分泌可持續7~14 d, 隨后快速下降, 妊娠中晚期其血清濃度約為峰值的10%, 且持續至分娩。目前已有研究證實, 異常妊娠者相比正常妊娠者, 其血清hCG水平明顯降低, 且血清hCG增長速度較慢, 倍增時間較長, 或呈下降趨勢[7]。
通常情況下進展為自然流產的患者其血清游離β-hCG水平會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 并且對于其他不良妊娠結局, 例如胎兒發育受限以及蛋白尿等并沒有比較明顯的變化, 因而可以認為在妊娠早期對血清游離β-hCG水平進行科學檢測能夠作為預測自然流產的一項關鍵性指標。此次研究顯示, 自然流產組血清β-hCG水平為(3745.6±1072.3)mIU/ml, 低于正常妊娠組的(6937.2±2511.4)mIU/m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孕婦發生自然流產的原因可能是因機體水平過低, 對血清β-hCG水平的合成及分泌產生不良影響, 進而抑制胚胎著床和發育, 發生流產。因此, 在妊娠早期對孕婦血清β-hCG水平進行檢測可用來預測其有無可能發生自然流產。相關研究指出, 反復自然流產的孕婦在妊娠早期, 其血清β-hCG水平相比正常足月分娩孕婦明顯降低, 這也提示血清β-hCG水平降低可作為自然流產的預測指標[8]。國外有學者指出, 妊娠10周時檢測孕婦血清β-hCG水平顯示, 在妊娠20周前發生自然流產的孕婦明顯少于妊娠>20周的孕婦[9]。同時有研究在對76例妊娠早期孕婦檢測血清β-hCG水平時發現, 發生自然流產的孕婦血清β-hCG水平顯著降低, 而對胎兒生長受限、蛋白尿等不良妊娠結局無明顯變化, 這也說明妊娠早期檢測孕婦血清β-hCG可當作預估是否發生自然流產的指標[10]。妊娠早期孕婦血清β-hCG水平降低的原因可能是因受孕后妊娠黃體異常發育, 對胎盤形成和絨毛發育產生不良影響, 導致滋養葉細胞無法分泌足量β-hCG, 進而造成流產。雖然血清β-hCG水平屬于早期妊娠診斷時的一大重要指標, 但因孕婦早期血清β-hCG水平波動較大, 自然流產和正常妊娠、異常妊娠存在較大程度重疊, 且血清β-hCG水平可被調節, 因此臨床可通過血清β-hCG水平及其他指標聯合檢測得到相對客觀的結果, 以預測自然流產的出現, 及早采取有效處理避免不良結果。
綜上所述, 妊娠早期孕婦血清β-hCG水平降低與自然流產的發生密切相關。
參考文獻
[1] 廖俠, 鮮瑤, 宋戈, 等. 孕婦維生素D水平與妊娠期貧血的相關性分析.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9, 36(5):819-823.
[2] 王林林, 陳俊雅, 楊慧霞, 等. 妊娠期子宮瘢痕情況與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孕婦發生子宮破裂的相關性.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9, 54(6):375-380.
[3] 肖碧如, 孫蓉蓉, 陳秋月, 等. 原因不明復發性流產患者絨毛組織中miR-29a的表達及其調控機制.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8, 53(11):776-778.
[4] Geng DF, Wang RX, Pan Y, et al. Maternal age and serum β-hCG concentrations at 14-16 days after embryo transfer are predictive factors for spontaneous abortion in IVF/ICSI cycles in Northeast China. Int J Clin Exp Med, 2018, 11(9):10223-10230.
[5] 張麗梅, 楊燕寧, 張瑞曉, 等. 自然流產兩次與三次及以上的早期復發性流產患者病因構成的比較.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8, 53(12):855-859.
[6] 徐曉敏, 鄭加永, 汪海, 等. 凝血因子Ⅴ基因的單核苷酸多態性與不明原因復發流產的相關性. 中華醫學遺傳學雜志, 2018, 35(4):577-581.
[7] 羅莉, 魏曙光, 常遼, 等. 乳腺癌BRCA1相互作用蛋白1基因功能區單核苷酸多態性與習慣性流產的相關性.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9, 32(6):959-961.
[8] Yin XQ, Li X, Ju HM, et al. Association of Estrogen Receptor 1 Genetic Polymorphisms with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isk.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18, 131(15):1857-1865.
[9] 莊旭, 陸漪婷, 陳云燕, 等. 子癇前期與妊娠合并慢性腎臟病孕婦血清免疫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和轉鐵蛋白水平的比較.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8, 53(2):77-81.
[10] Kelly MC, Brown SG, Costello SM, et al. Kelly Mark C, Brown Sean G, Costello Sarah M, et al. Single-cell analysis of [Ca2+]i signalling in sub-fertile men: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on to fertilization outcome. Human Reproduction, 2018, 55(6):6.
[收稿日期:2020-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