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婕艷

【摘要】 目的 探究在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臨床護理中實施間歇性袋鼠護理模式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方法 90例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45例。予以對照組患兒常規護理模式, 予以觀察組患兒間歇式袋鼠護理干預。對比兩組體重增長率、院內感染率、住院天數、抗生素使用時間。結果 觀察組體重增長率75.56%、院內感染率8.89%, 均優于對照組的44.44%、26.67%,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天數(7.85±3.67)d、抗生素使用時間(5.64±1.45)d, 均短于對照組的(15.24±4.45)、(10.37±2.14)d,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臨床護理期間實施間歇性袋鼠式護理干預, 能夠有效提高患兒的每日體重增長率, 降低院內感染率、患兒住院天數、抗生素使用時間, 提高其生存質量。
【關鍵詞】 間歇性袋鼠式護理;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1.076
Analysis of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intermittent kangaroo mother care for very low birth weight preterm infants? ?QI Jie-yan. Jiangx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Nanchang 3300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intermittent kangaroo mother care for very low birth weight preterm infants. Methods? ?A total of 90 very low birth weight preterm infa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erical table,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mod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intermittent kangaroo mother care. The weight growth rate,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tibiotic use tim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weight growth rate 75.56% and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8.89%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44.44% and 26.67%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7.85±3.67) d and antibiotic use time (5.64±1.45) d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15.24±4.45) and (10.37±2.14) d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termittent kangaroo mother care for very low birth weight preterm infants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daily weight growth rate of the children, reduce the rat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hospitalization time antibiotics use time,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Intermittent kangaroo mother care; Very low birth weight; Preterm infants
袋鼠式護理干預在在國際醫學中已有30多年的討論歷史[1], 并且現在我國臨床護理中對其重要性認識越來越深刻, 在臨床護理中實施袋鼠式護理干預措施對母嬰均有幫助作用, 能夠有效促進患兒生長發育, 降低發病率[2]。本研究探究在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臨床護理中實施間歇性袋鼠護理模式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護理干預的90例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為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45例。觀察組中女20例, 男25例, 日齡15~32 d, 平均日齡(23.5±4.67)d;平均胎齡(28.45±2.12)周;平均出生體重(1.32±0.34)kg。對照組中女24例, 男21例, 日齡14~34 d, 平均日齡(23.98±5.41)d;平均胎齡(27.98±2.23)周;平均出生體重(1.24±0.44)kg。兩組患者性別、日齡、胎齡、出生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兩組患兒在參與本次研究之前, 家屬均需在充分了解研究內容與注意事項的前提條件下, 自愿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文件。
1. 2 方法 兩組患兒在出生后均接受臨床治療, 在此期間為對照組患兒實施常規護理干預措施。觀察組患兒實施間歇性袋鼠式護理干預措施, 主要內容為:觀察組患兒在出生2周之后, 若未存在有創通氣情況, 且出生后24 h未出現血氧飽和度下降問題, 患兒在院治療期間可以為其實施間歇式袋鼠式護理, 2次/周, 1 h/次,?到患兒出院為止。若患兒在袋鼠式護理干預期間, 病情發生變化需要實施有創通氣處理, 袋鼠式護理干預不應繼續進行, 再次實施舒適護理干預需在患兒恢復無創通氣, 且24 h后未發生血氧飽和度下降問題。袋鼠式護理干預應由經過專門培訓過的護理人員實施, 患兒脫掉衣服僅戴帽子、穿內褲, 取直立俯臥位直接接觸母體皮膚[3]。
1. 3 觀察指標
1. 3. 1 體重增長率及院內感染率 患兒入院治療48 h后, 發生任何炎性病變均屬于院內感染, 同時記錄患兒、體重增長、院內感染情況。
1. 3. 2 住院天數及抗生素使用時間 對患兒住院天數及抗生素使用時間進行記錄, 作為對比依據。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體重增長率、院內感染率對比 觀察組體重增長率75.56%、院內感染率8.89%, 均優于對照組的44.44%、26.67%,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住院天數、抗生素使用時間對比 觀察組住院天數(7.85±3.67)d、抗生素使用時間(5.64±1.45)d, 均短于對照組的(15.24±4.45)、(10.37±2.14)d,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幾年, 隨著我國醫療技術水平發展進行的不斷深入,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的出生率[4], 但是這類新生兒出生后, 由于各項身體機能還未發育健全, 因此容易引發各種影響其生長發育的問題[5], 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在臨床上具有病死率高、患病率高等特征[6], 因此, 在臨床護理中如何有效提高這類患兒的成活率以及生存質量, 已經成為醫療界與人們共同關注的問題[7]。相關醫學研究結果證實, 在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臨床護理期間為其實施袋鼠式護理干預, 能夠對促進其成長、發育起到積極作用[8]。袋鼠式護理干預措施由于接近母體環境, 可以延長患兒睡眠時間, 減少了哭鬧次數, 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9], 從而使患兒體重增長;患兒與母親皮膚接觸還能減少熱量的散失, 而能量的保存有利于體重的增加[10]。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體重增長率75.56%、院內感染率8.89%, 均優于對照組的44.44%、26.67%,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天數、抗生素使用時間, 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在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臨床護理期間實施間歇性袋鼠式護理干預, 能夠有效提高患兒的體重增長率, 降低患兒住院天數、院內感染率、抗生素使用時間, 提高其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黃曉睿, 周文姬, 高薇薇, 等. 間歇性袋鼠式護理在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中的臨床應用探討. 中國婦幼衛生雜志, 2018, 9(6):13-17.
[2] 劉軍英, 申利霞. 納米纖維包裹袋鼠式護理在低體重兒體溫不升中的應用研究. 心理醫生, 2016, 22(31):233-234.
[3] 陳倪, 邱麗娜, 林娜, 等. 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出院前實施母嬰同室個體化照護指導的效果評價.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6, 22(4):453-456.
[4] 侯文婭, 王嘉樂, 何淑貞. 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的家庭參與式護理. 護理學雜志, 2018, 33(7):39-41.
[5] 錢小芳, 劉桂華, 歐萍, 等. 延續護理對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母親心理影響的研究. 中華護理教育, 2015, 12(4):245-250.
[6] 伊婷婷. 過渡期家庭參與式護理對極低出生體重兒有效延續居家護理的效果評價.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8, 37(2):164-166.
[7] 魏寧, 徐丹洋, 楊瑞琴. 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極低出生體重兒智力發育及體格發育的影響. 現代醫藥衛生, 2018, 34(14):135-137.
[8] 甘玉丹. 極低生體重早產兒的臨床護理體會. 醫藥前沿, 2016, 6(15):291-293.
[9] 侯世香. 袋鼠式護理在NICU的應用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甘肅科技, 2018, 34(20):93, 142-143.
[10] 陸寧, 楊娟. 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對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體格發育、母親心理狀態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8, 15(17):76-78.
[收稿日期:202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