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每個人都希望能擁有燦爛人生,小敏也不例外,并且努力付諸行動。大學剛畢業的她只身來到離家很遠的城市找了一份工作。每天一個人早出晚歸,工作很不穩定,收入也不高,生活很無味,也很孤獨!后來在朋友的介紹下她認識了一位高大帥氣的男孩,男孩的一切讓她感到非常滿意,很有安全感,感覺自己成了上天的寵兒,這么快就找到了理想的愛人。
為了盡快結束單身漂泊的生活,認識不到半年的時間兩人就結婚了。婚后的生活卻沒有想象中那么完美,甜蜜的日子很快趨于平淡,丈夫在婚后也發生了不少的變化—他的脾氣越發暴躁,也不再像婚前那么體貼和照顧她了,生活中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就會和她爭吵,每次吵完架都是她先道歉認錯再去哄對方。她覺得婚姻完全不是她最初理想的樣子。
后來小敏還發現老公在生活中疑心有點重,經常偷偷地翻看她的朋友圈,還會莫名吃醋和生氣,追問她的行蹤,她每每都要不停地解釋。如果發現異性打電話過來哪怕是陌生人,他也會沒完沒了地追問,還勸她避免與一切異性聯系。生氣時他會發瘋似地暴跳如雷,平靜下來后總是以愛她作為說辭,這種控制的愛讓她喘不過氣來。小敏也經常反思自己,是自己太過敏感還是對方太不正常呢?
為了緩解兩個人莫名的爭吵和緊張的關系,給彼此創造一點空間和距離,小敏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偷偷參加了全國研究生考試,這也是自己曾經未能實現的一個夢想。沒想到一試竟然成功了,她考上了離家很遠的一所北方的大學,當她把這個消息告訴老公的時候,他極不情愿但最終還是同意了。
一個人去了北方的大學,終于暫時逃離了讓她窒息的家,嶄新的生活讓小敏的身心重獲自由,內心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熱情。因為距離的緣故,她一學期才回去一次,平時偶爾通通電話,避免了很多無謂的爭吵,生活趨于平靜了一段時間。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她沒辦法再去上學,只能在家里跟老公一起居家學習和生活。她發現經過這一年的時間老公的疑心病好像更加嚴重了,有時候一個人自言自語,甚至監聽她的電話,限制她的自由。她每天小心翼翼盡量不做他不喜歡的事情,即使這樣他的脾氣也像過山車一樣起伏不定,爭吵每天都會發生,如果稍微不順從他的心意還會受到威脅和恐嚇。
小敏的丈夫還把自己的思維邏輯強加給她,跟她說上學沒用,并勸小敏退學。在生活中哪怕自己做錯一點小事情也會受到他的嘲笑和言語打擊,并一定要跟上學這件事聯系在一起。長時間的洗腦一度讓她對自己的價值觀產生了懷疑,只有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她才能松一口氣,靜靜地想一想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丈夫沒有外遇,也沒有想離婚的想法,可是他這樣的強勢和疑心讓她快撐不下去了,再這樣下去她感覺自己都要崩潰了!
與婆婆生活過一段時間之后,小敏驚奇地發現老公的疑心病跟婆婆如出一轍,婆婆找不到東西也會疑神疑鬼,還說肯定是鄰居家那個人給她偷走了,結果后來小敏發現是婆婆自己放錯了地方。每當婆婆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她也是不停地自言自語說肯定是小敏的老公公做的,可是這個老公公已經過世很多年了,怎么會做那么多影響她的事情呢?于是小敏懷疑自己的丈夫很可能有家族遺傳精神病,因此也想過很多辦法勸丈夫去醫院,每每都以失敗告終。可是老公在家里越來越鬧騰,他不僅能言善辯還會用各種理論邏輯去支撐自己都是對的,每件事情需要按照他的意志行事,稍有不如意就會發瘋似的大吵大叫,跟這樣的人生活在一起實在是太痛苦啦!以前完美的老公,現在變成了這個樣子,這可怎么辦呢?這樣的疑心病到底算不算一種病呢?
疑心病與精神病的關系
在生活中我們有時也會聽到“疑心病”這個詞。其實,疑心病在當今國際主流的精神疾病分類手冊中并不作為一種單獨的疾病,更確切地說,疑心是一種癥狀,疑心的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還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從小敏的敘述可知,她丈夫的行為確實偏離了正常人的行為表現。根據她丈夫懷疑的程度和偏離現實的程度,倘若是真的失去理性認識,且對自己的疑心完全沒有自知,這種情況可能屬于精神障礙層面的問題,如精神分裂癥,需要去醫院精神科看醫生。如果他只是心理缺乏安全感,對自己和雙方的感情不自信,或者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曾經在感情上受過傷害而產生了心理陰影,進而出現對小敏不信任、情緒不穩定等情況,從而產生疑心大,則屬于心理層面的問題。疑心病患者多數情況下是因為產生了錯誤的認知,可以通過心理咨詢或心理疏導等方式進行調整和治療,讓他消除不良的心理暗示,盡量減少憂心多慮的狀態,建立自信心,形成正確的認識,慢慢修復內心的創傷,重新建立良好的夫妻關系,克服不良的心理。
作為妻子,當丈夫出現疑心病大吵大鬧的時候,首先應該冷靜下來,以一種理性的方式去對待他,不要被他的情緒所感染,不要生氣,更不要跟他去講道理,可以心平氣和地給他更多的理解和關愛,從心理上去寬慰和幫助他。其次,帶他找專業的醫生或治療師進行疏導和科學治療,避免給雙方和家庭帶去更多的傷害。希望通過共同的努力會讓小敏的家庭關系變得更加融洽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