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芳 徐燕
摘 要:為進一步了解和改善焦作市農村人居環境狀況,選取了比較有代表性的示范區文苑街道開展研究。對該街道人居環境整治情況進行專題調研,實地調查了仇化莊、南李萬、蘆堡、周平陵等12個村的人居環境現狀,分析了當前農村人居環境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建議。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6-0004-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0;X321? ? ? ? 文獻標志碼:A
1? 農村人居環境現狀
文苑街道位于示范區的核心區,屬于典型的城鄉接合部,有12個行政村、2個社區。12個村中有1個正常進行拆遷改造,而其余11個村還有待改造。近年來,該街道結合一系列改造措施改造農村環境工作,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1.1? 農村生活垃圾規范化處理
積極推廣“農戶分類、集體收轉、統一處理”模式,建成垃圾中轉站13個,對各村生活垃圾基本實現集中處理。在南李萬村試點推行政府購買服務,由外包公司對該村實行全時段、全覆蓋清掃保潔,改變過去臨時突擊、集中行動的方式。投入30萬元將農戶生活污水納入城市管網,徹底解決農戶生活污水排放問題。蘆堡村、欽平陵村正在制訂生活污水入網方案。
1.2? 農村改廁有計劃推進
2019年以來,分3個批次啟動12個村2 176戶1 993座旱廁改造工程,對有管網的周平陵村進行水沖式改造,其他村全部實行三格式或兩甕式改造。
1.3? 綠化亮化硬化初見成效
在調研的12個村當中,道路基本達到了硬化標準,且道路綠化率達到了25%。
2? 存在問題
2.1? 思想認識不到位
調研中發現,部分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意義認識不足,環境整治工作存在“上邊熱、下邊涼”的現象。個別街道和村組干部沒有真正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高到“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的高度上來考慮,存在敷衍塞責、得過且過的現象。農村群眾受落后的生產生活習慣影響較深,認為環境整治可有可無,重視程度不高、參與意識不強,對村中的“臟、亂、差”現象視而不見。少數人治理、多數人污染現象依然存在,相當多的村莊污水、垃圾還處于隨意處理狀態。
2.2? 村莊規劃編制欠缺
通過調研發現,農村當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如住房步距隨意、混亂,住房建設沒有規劃性,不僅對村容村貌產生了影響,而且還有很多衛生死角。
一是普遍性存在亂堆、亂建、亂倒問題。調研的12個村都沒有編制完整的建設規劃,在很多村落中都存在違章建設的情況。雖然在近年進行了“雙違”整治,村外周邊、耕地上的違建有好轉趨勢,但農村自住房屋加蓋、擴建現象依然嚴重。特別是位于河南理工大學南門的南李萬村,每天流動人口近萬人,農戶大多以出租房屋為主要收入來源,農戶自建房屋越蓋越高,日均有2~3戶農戶在翻蓋房屋。沿街店鋪和流動攤販侵占原本就狹窄的街道,建筑垃圾隨意堆放,雜物亂堆亂放,再加上生活垃圾隨意丟棄,導致人居環境質量處于全街道最下游。
二是建筑垃圾堆積量巨大且與日俱增。城鄉接合部往往會成為建筑垃圾的集散地。文苑街道建筑垃圾主要有項目征遷、城中村改造及農戶自建翻蓋房屋3個來源。絕大多數村莊出現建筑垃圾亂堆亂放、圍村堵街現象。
2.3? 基礎設施配套不足
一是污水處理欠賬大。在調研的12個村中,實現生活污水全入管網的僅有1個,僅占4%;正在施工建設的1個,占8%;計劃實施的2個。各村基本屬于自排自處。
二是有些鄉村道路和出村路路面破損嚴重、年久失修。韓靈路多處路面出現坑洼;欽平陵村西生產路約800 m全段損壞;仇化莊老村各條街道路面不平,出現破損。
2.4? 農業垃圾日益增多,面源污染嚴重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業生產作業也向現代化方向發展,在農作物種植中普遍使用化肥、農藥。一些農民環保意識較差,在使用完化肥、農藥后,隨意丟棄包裝袋,對環境造成了很大污染,甚至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健康。
3? 原因分析
3.1? 工作機制缺失
一是在統籌謀劃方面存在不足,影響綜合治理工作的進行。農村環境整治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任務,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配套,環境保護和治理的責任也沒有落實到底,通常是遇到上級的檢查時才會突擊整治。村干部在人居環境整治方面不重視,使農村人居環境和城市產生了較大的差距。
二是約束激勵機制不足。在整治過程中,村民的作用并沒有得到有效發揮,很多整治活動都是由政府牽頭,而村民缺乏主動性。
3.2? 經費保障不足
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對于政府資金的依賴性太強。據統計,2019年該街道進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所投入的資金數額達到了600多萬元,而這些資金僅用于處理村民生活垃圾。要進行其他方面的治理,則必定會花費更多資金。如果僅依靠政府資金投入進行農村環境整治是不可行的。
3.3? 群眾意識不強
一是存在嚴重的臨時應付思想。在農村環境整治過程中,往往是干部熱情高漲、農民不管不問。還有一些村干部在思想上沒有意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只是完任務,沒有起到良好的引導宣傳作用,導致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效果不佳。
二是受到傳統思想以及生活習慣的束縛,很多農民沒有保護環境的意識,普遍存在隨手亂丟垃圾的情況,影響環境整治效果。
3.4? 輿論引導缺失
在農村地區進行環保宣傳,應當注意內容要通俗易懂,利用農民普遍接觸的媒介來進行傳播。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宣傳缺乏針對性,宣傳工作不到位,導致農民在思想上不重視農村環境整治工作,沒有意識到生活環境污染所帶來的危害,沒有形成良好的環境保護習慣,影響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的落實。
4? 意見建議
4.1? 強化組織領導
各級政府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組織者和實施者,要切實擔負起領導責任,統籌謀劃,加強服務與指導。市、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聯席會議辦公室要負責好日常組織協調、工作指導、督導檢查、業務考核等工作。主管部門要牽頭抓總,將農村環境整治工作作為重要工作任務,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完成此項工作,嚴抓責任,確保將具體的責任落實到個人。
農民群眾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實施主體。要充分發揮村黨支部、村委會的組織領導作用,發揮農村黨員帶動示范作用,采取有效手段加強對農民的教育,引導農民養成良好的生活生產習慣,動員農民自覺動手改造和美化家園[1]。
4.2? 堅持科學謀劃
農村環境整治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要有長遠、科學的規劃。
一是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針對當前農村存在的主要污染問題、主要污染源、污染特點,加大治理力度。
二是堅持因地制宜。根據各村經濟發展水平和規劃建設的現實情況,合理確定改造任務目標,分步實施,逐步完善和改進。
三是注重文化保護。根據不同村落的自然環境、民俗風情、歷史文化特點,注重人文環境的保護與修復。
4.3? 健全保障機制
一是完善政府投入機制。政府要充分發揮動員和組織的優勢,進一步保障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經費,推進美麗村莊建設、農村環境“三大革命”和城中村改造等項目,統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造。
二是完善考核評估機制。建立環境保護管理和環境保護工程建設的綜合評價監督體系,將環境保護管理和環境保護工程建設納入領導干部的責任目標和環境保護監督的重要內容。同時,加強環境保護的日常監督和評價,以評價為重點,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三是完善資金保障機制。一方面,繼續加大多渠道籌資力度,形成“同級財政獎補、上級單位爭取、部分投入整合、受益群體自籌資金、集體經濟補充、社會捐贈贊助”的多元格局,重點開發社會企業、地方人才等資源,深入交流,凝聚共識,實現互利共贏。另一方面,應明確資金范圍,合理確定項目成本,加強項目跟蹤管理,進一步提高資金有效性和資金分配規范。
4.4? 試行公司運作
鼓勵引進市場化服務機制,試行農村管理社區化。由鄉鎮(街道)統一購買服務,承包給物業公司。物業公司從本村或鄰村聘用農民群眾從事日常保潔,按照日工作量進行考核。鄉鎮(街道)負責對物業公司進行監督、考核、獎懲,提高工作效率和資金使用效率。
4.5? 營造良好氛圍
農村環境整治要從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著手。要通過開展環境整治工作,來改善農村環境。還要加強宣傳,讓農民認識到改善居住環境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于法穩.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9(2):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