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博 徐照 高志英 張熙婕
摘 要:脫貧攻堅重在精準,難在可持續,應充分利用蔚縣自身的文化和特色資源,牢牢把控脫貧攻堅戰、鄉鎮振興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2022年冬奧會的多機遇疊加優勢。通過研究蔚縣鄉村旅游發展現狀,提高脫貧質量、鞏固脫貧成果,讓蔚縣鄉村旅游具有穩定可持續的內生動力。
關鍵詞:鄉村振興;旅游發展;蔚縣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6-0040-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3;F592? ? ? ? 文獻標志碼:A
河北省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經過數千年積淀,是名副其實的文化資源大省。河北省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8處,居全國第3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7項,居全國第2位;長城、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廟宇、清東陵、清西陵等3項5處世界文化遺產;邯鄲、保定、承德、正定、山海關、蔚縣6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6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最特殊的是“雙帽”縣——張家口蔚縣,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目前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1處,與河南登封市并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最多的縣(市),又是國家級貧困縣,承擔著脫貧攻堅的艱巨任務。
1? 蔚縣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1)生態旅游。蔚縣自然風光旖旎,擁有北部丘陵、中部河川、南部深山3種不同的自然區域。蔚縣生態旅游資源豐富,地形多樣,氣候適宜,有非常良好的生態旅游條件。2009年“中國生態旅游年”以來,蔚縣響應國家號召,生態旅游已成為當地旅游的一種主要形式。圍繞蔚縣特色農產品,例如杏扁、煙葉、貢米等,推出農業觀光體驗項目,依托多家特色農產品企業開展合作,將發展農業、脫貧攻堅與生態旅游相結合,打造特色生態旅游產業。
(2)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千年文明的延續,形成了獨樹一幟的蔚州文化,全縣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72項。蔚縣剪紙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蘇繡、鈞瓷并列成為代表中國的三大城市(民俗)文化名片。蔚縣秧歌被郭沫若先生稱贊為“百花叢中一點紅”,與拜燈山共同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打樹花被稱為“中國一絕、世界一絕”。旅游可以帶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展現古蔚州魅力[1]。
(3)歷史文化古城。蔚縣現有文物遺存點1 800余處,國保單位22處,省保單位18處,是全國第1的國保文物大縣。蔚縣古城堡和開平碉樓、福建土樓都是人類歷史留下的奇跡,目前保存下來的還有300多處,被譽為“河北省古建筑藝術博物館”。蔚縣是200萬年以前東方人類的發源地之一,是紅山文化、仰韶文化、后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代國和古代郡的治所所在地,是宋遼時期燕云十六州之一,有6 000年綿延不斷的文明進化史,是具有3 000年建制史的千年古縣,曾經是中華文明的三岔口,吸引著各地游客紛至沓來。
2? 蔚縣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不足
(1)鄉村旅游需要統一規劃。現存的鄉村旅游景點種類較多,但各類旅游產品發展不均衡,某些觀光旅游項目游客參與度低。各地域之間鄉村旅游發展存在不均衡,部分地區各自經營的情況。一些旅游項目過渡集中,各鄉鎮景區發展水平相差較大,甚至存在基礎設施極不完善的情況,對游客造成不便。近幾年,在蔚縣政府的重視下,完成了一系列規劃編制工作,但縱觀整個縣域鄉村旅游,還有部分旅游項目體驗度不足、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甚至基礎設施落后、服務水平低,影響游客的滿意度,不利于蔚縣鄉村旅游項目的推廣[2]。
(2)地域特色有待加強。蔚縣生態景區、名俗文化、古堡古建筑、特色美食等旅游資源豐富,開發潛力極大。部分重點發展的鄉村雖然已具備一些規模和特色并打造了旅游品牌,但由于缺乏資金、重視程度不足等原因,沒有發揮出很多景區應有的價值。例如很多歷史古城開發程度有限,知名度低,很多鄉村旅游景區想把各類項目囊括其中,吸引各種類型的游客,但反而失去地域特色,造成同質化現象,影響游客的體驗度。
(3)缺乏專業人才。蔚縣鄉村旅游的很多景點還處在開發階段,部分鄉村景點的經營主體主要是當地居民,處在粗放式發展階段。相關部門缺乏統一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尚需完善,景區缺少專業化的管理模式及管理人員,服務技能水平有限,進而影響了游客對鄉村旅游的滿意度,制約了蔚縣鄉村旅游的發展進程。
3? 蔚縣鄉村旅游發展思考
(1)切實與鄉村振興“無縫對接”。蔚縣鄉村旅游發展必須服務于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打造鄉村旅游品牌,圍繞各景區精心規劃,形成農業生態、非遺特色、文化古城等方面的精品旅游項目。以鄉村環境、風土人情、人文歷史等為切入點,注重游客休閑體驗,使游客感受蔚縣鄉村旅游的獨特魅力,令游客流連忘返。提高旅游經濟效益,延伸旅游產業生態鏈,促進鄉村產業、文化、旅游、社區等功能融合。完善基礎設施,提升鄉村旅游環境,包括改建鄉村道路、保障村莊水電供給、改善排水及垃圾處理等[3]。
(2)以地域特色為主,因地制宜開展鄉村旅游。深入挖掘蔚縣生態、文化、歷史旅游資源,依托京津冀、晉冀蒙兩大經濟圈和環渤海都市圈的節點區位優勢,以突出的生態環境、特色農業、深厚的文化底蘊、源遠流長的歷史吸引游客,激發各類旅游資源潛力,不斷增強鄉村旅游硬實力。深入挖掘蔚縣特色民俗,在傳統基礎上,利用冬奧會契機,加入流行元素,發揮核心文化特點的同時豐富其內容,更好地吸引游客。各村鎮依托自身鄉村旅游資源,把握好獨特性,突破同質化發展,求特不圖全,形成有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同時,大力發展農村旅游附屬產業,形成復合生態循環產業鏈,引入綠色生態發展理念,實現旅游資源可持續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保障。
(3)構建電子推廣平臺,培養專業人才。構建“互聯網+鄉村旅游”服務推廣平臺,使鄉村旅游資源知名度更高、受眾面更廣。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營銷模式,拓寬鄉村旅游項目推廣渠道。成立旅游協會組織,明確政府、企業、居民等參與者的權利與義務,打造利益共同體,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同時,按照旅游產業角色,分層次制定服務項目,培養相應的專業服務人才。組織村民培訓,引導其正確參與鄉村旅游管理與服務,更好地發揮主人翁作用,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有力支持,提高鄉村旅游服務能力及品牌形象,滿足廣大游客需求,提高其滿意度。
4? 結束語
2020年要實現貧困縣摘帽和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但脫貧后如何提高脫貧質量和鞏固脫貧成果,讓脫貧具有穩定可持續的內生動力,具有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更好地實現脫貧攻堅戰與鄉村振興戰略的無縫銜接,促進鄉村旅游發展,是具有前瞻性的研究。
參考文獻:
[1]王彩彩,徐虹.鄉村旅游創業生態系統構建研究——以陜西省袁家村為例[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9(12):201-208.
[2]李天寧.鄉村振興背景下四川平武漢藏結合部旅游業與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的研究[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19(9):182.
[3]曠琴.羅江鄉村旅游社會經濟效益分析及對策研究[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19(9):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