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麗

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程陽八寨”,是八個連成一片的侗族山寨。據說,很久很久以前,程陽本是荒蕪之地,直至兩位叫“程”和“陽”的男子一個自北、一個從南攜家眷至此,架屋定居,開荒種田,生息繁衍;再后來,楊、吳、陳、李、石等姓氏人家先后遷至此處,與程、陽兩姓共同建設這片古老的家園。大伙兒都公認程、陽二氏是這塊土地的祖先,于是稱此處為“程陽”。清朝以來,程陽逐漸形成馬安寨、巖寨、平寨、大寨、東寨、吉昌寨、平坦寨、平甫寨八個自然村落。
程陽八寨的村民以侗族為主,這里仍然保留著過南瓜節的習俗。南瓜節是程陽八寨男女青年普遍喜愛的節日。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前夕,當地的少年男女以村為單位分別組織“南瓜隊”和“油茶隊”。參加油茶隊的少女要準備好煮油茶用的各種配料,參加南瓜隊的少年則要提前在夜間去田間“偷”摘南瓜。按當地習俗,在此節日期間,“偷”瓜再多,瓜主也不會生氣,因為村民認為南瓜隊偷誰家的瓜,誰家明年準有大豐收。不過“偷瓜者”也要遵守一定的規矩:瓜藤上有兩個瓜時,只摘走一個;有四個瓜時,則可摘兩個。摘走一個瓜,要插上一朵花,以示此處的瓜已被“偷”走。南瓜隊“偷”得足夠的瓜后,就要為南瓜節的高潮節目——“打南瓜仗”做準備。
南瓜隊在八月十五這天挑選幾個最大、圓頂最平的南瓜,按由大到小的順序串在一根竹竿上。瓜上插著許多彩色的小旗和小花,頂上要插一朵大紅花。南瓜隊浩浩蕩蕩地將插滿小旗小花的南瓜抬往鄰村去找油茶隊,一踏進油茶隊村莊,便遭到村民搶花,南瓜隊要拼命護花,若花被打落或搶去越多,南瓜隊越無臉面,反之,將插著小旗小花的南瓜完整地抬到油茶屋,南瓜隊臉上就添了許多光彩。于是就出現了護花和搶花熱鬧而激烈的場面。
南瓜隊成功將南瓜送到油茶屋后,對過山歌,喝過油茶,油茶隊便將蒸好的南瓜拿出來給南瓜隊吃,但是少年們邊吃邊嫌南瓜不甜,并向女方鬧著要更甜的南瓜,喊喊鬧鬧,少年順手打瓜糊到女孩身上,女孩也不甘示弱,幾塊南瓜也打過來,雙方便用煮熟的南瓜對打起來,熱氣騰騰的南瓜在天上亂甩亂打,一進一退,越打越激烈,雙方隊員無不被南瓜擊中,新衣服上片片金黃,這樣你來我往,直到把盤里的南瓜都扔完還是難分勝負,雙方隊員快樂無比,相約明年再來,打南瓜仗方告結束……
這么有特色的南瓜節,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原來南瓜節跟許多節日一樣,來源于當地特殊的地理環境以及一個美麗的傳說。
程陽八寨地處云貴高原南麓邊緣,山地與丘陵的過渡地帶,村與村之間雖然不遠,但是山林阻隔使得交通極為不便。這里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降水充沛,光照充足,但地面不平,種植其他作物不合適,卻適合種植南瓜。因為南瓜適宜在當地種植,便逐漸成了當地的主食。久而久之,關于南瓜和南瓜節有了一個美妙的傳說。
相傳在很久以前,侗族祖先部分人遷徙到此地開始安營扎寨。由于不熟悉當地的氣候環境,所以收成年年不高,人們食不果腹。就在大家為此事愁煩的時候,天空中飛來了兩只神鳥。兩只神鳥嘴里銜著種子,并將種子撒落在土里,沒過多久就發芽并快速長大,幾個月后就結出了兩個巨大的瓜,足有半人高。一開始沒人敢去碰這個巨大的瓜,有一天晚上,村里有個小孩實在餓得不行,好奇之下就跑去偷吃大瓜。第二天人們發現大瓜開裂了,瓜肉變少了。人們“順藤摸瓜”找到村里偷吃大瓜的那個小孩。發現小孩并沒有什么異樣,還說瓜肉味道甜美,非常好吃。大家便把大瓜分吃了,還將里面的瓜子保存下來。
第二年春天的時候播種,沒想到獲得了大豐收,從此人們不再擔心餓肚子。后來,大家給瓜取了名叫作 “南瓜”。因為南瓜適應環境強,產量高,很快便擴散到其他地方種植。不同村子的人還比賽,看誰能種出最大的南瓜,就能獲得神明保佑和人們的祝福。每年在南瓜成熟的季節舉行 “偷南瓜”和“打南瓜仗”的習俗也是圖個好彩頭。
如今,打南瓜仗被當地旅游部門挖掘打造成為旅游節品牌項目。在每年的國慶期間表演,現場很多游客也加入打南瓜仗的隊伍里來,在漫天飛舞的南瓜里嬉笑打鬧,仿佛少兒時的短暫放肆又回到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