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對于我國的文化發展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本文從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定義與特征和其在發展歷程中面臨的現狀和問題等方面進行具體分析,并提出相關的法律保護路徑,希望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在將來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保護,從而實現更加穩定的傳承和延續以及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法律保護;路徑研究
中圖分類號:D92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0)22-0-02
0 前言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在精神、社會、文化和經濟方面都有不可或缺的價值和意義,應該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進行比較全面和有效的保護。目前我國在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進行保護時,出現了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主體和范圍難以確定、社會公眾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認識度比較低和保護意識比較薄弱等問題和困境,本文針對這些日漸突顯的問題和困境,通過綜合分析,提出一些有效的法律保護路徑。
1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定義與特征
1.1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定義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條例(征求意見稿)》第二條將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定義為由特定的民族、族群或者社群內不特定成員集體創作和世代傳承,可以體現傳統觀念和文化價值的文學藝術的表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類型:第一,以言語或者文字形式表達的,例如民間故事、歌謠;第二,以音樂形式表達的,例如民間歌曲、器樂;第三,以動作、姿勢、表情等形式表達的,例如民間舞蹈、歌舞;第四,以平面或者立體形式表達的,例如圖案、雕塑。
1.2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特征
1.2.1 區域性和群體性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不是零散地分布于不同的區域,以較為分散的方式存在,而是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和當地的民族風情、習俗習慣、文化氛圍等有密不可分的聯系,民間藝術作品在不同的區域范圍內有不同的內涵和氣質,因此民間藝術作品具有區域性。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是由一定的區域范圍內的群體創作和傳承的,反映群體共同的思想和價值取向,不是由個人創作和傳承、反映個人意愿和情感的,因此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具有群體性。
1.2.2 多樣性與長期性
民間藝術作品在表達方式和表現形式等方面具有多樣性。例如民間故事、詩歌、繪畫、諺語、歌舞、建筑等表達方式和表現形式[1],非常靈活和豐富,因此民間藝術作品具有多樣性。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與形成經歷的時間比較長,是在歷史進程中通過數代人的努力延續和發展的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偶然結果,因此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和形成具有長期性。
1.2.3 延續性和傳承性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是經過數代人的努力而創作和傳承下來的,是不斷積累和沉淀的產物,具有重要的價值。雖然經過世代創作者和傳承者的創作和傳承,有了一定的豐富和創新,但是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沒有脫離一定的區域范圍內的民族風情、習俗習慣和文化氛圍[2],也沒有脫離過去已經有的成果而獨立出來,依舊保持著原有的精髓。
2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法律保護的現狀與困境
2.1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法律保護的現狀
目前還沒有專門性的法律法規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進行保護。《圖書、期刊版權保護試行條例》第十條對整理者的版權歸屬問題和素材提供者的報酬支付問題制定了相應的規定,但是沒有對創作者和傳承者的相關權利制定明確的規定[3]。《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六條規定,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著作權保護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條例(征求意見稿)》雖然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進行了一定的法律保護,但是依舊沒有相關的立法對此進行回應[4]。為了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地方積極地付出了許多努力,制定了相關的條例,例如2000年9月1日起施行的《云南省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條例》[5],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貴州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條例》等,這些條例為加強對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保護、繼承和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起到了推動作用,有非常積極的意義,但是這樣更多是通過行政的手段來管理和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無法實現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整體保護。
2.2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法律保護的困境
在表達方式和表現形式方面,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表達方式和表現形式沒有規范,不是特定的。與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作品表達方式和表現形式不是完全相同和一一對應的,目前我國《著作權法》涉及的保護范圍不能將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完全涵蓋,因此我國《著作權法》對作品的表達方式和表現形式的相關規定暫時還不能實現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全面保護[6]。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者和傳承者是一個群體而不是個人,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作者范圍僅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不涉及對于區域范圍內群體的保護,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確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主體比較困難[7]。現有的法律法規不能為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界定范圍和創作主體等進行具體明確的劃分和確定,對于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保護,由于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提供具體的指導,在司法實踐中存在一定的困境[8]。由于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本身的特殊性,在現階段很難制定完全符合其特殊性的法律法規來加以保護。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具有區域性,存在于特定的區域范圍內,如果不通過相關的媒介進行介紹和宣傳,一些偏遠地區的優秀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不僅不能將其獨特魅力和價值最大化地展現出來,也不能及時被社會公眾了解。在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傳播和宣傳過程中,由于無法根據現有的法律法規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范圍以及創作和傳承主體進行具體準確的界定,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相關權利和責任問題就沒有比較好的方式去解決和處理,同時也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為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宣傳和傳播提供具體的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宣傳和傳播力度還有待加大,傳播效果還有待優化。同時社會公眾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認識度還有待提高,保護意識還有待增強。
3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法律保護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3.1 精神與社會價值方面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是由特定區域群體創作和傳承的,是我國重要的文化產物,也是創作者和傳承者的精神寄托,具有不可替代的保護意義和價值。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進行保護是對創作者和傳承者的成果的一種肯定和認可,也是對創作者和傳承者的成果的一種保障、鼓勵和支持,可以增強創作者和傳承者的自信心和歸屬感[9]。同時由于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形成時間具有長期性,所以在創作和傳承的過程中可能無法通過固定的形式保存,沒有固定的形式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進行保存會影響其傳承。一些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者和傳承者年齡較大,對長期以來辛苦創作的成果有特殊的感情。因此通過法律法規對其進行保護,有利于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保存,也有利于減輕創作者和傳承者尤其是年邁的創作者和傳承者的心理擔憂和精神負擔。
近年來出現過一些將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加工以后便不承認原來的創作者和傳承者的權利的情況,這對于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者和傳承者是非常不公平的,一方面辛苦創作和傳承的作品被他人隨意加工和修改,另一方面不能通過法律的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樣都會使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者和傳承者喪失創作和傳承的動力和信心。
3.2 文化與經濟價值方面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由于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在宣傳和傳播方面力度和效果的不足,許多社會公眾還沒有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有明確清晰的認識,同時沒有意識到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重要性和意義,因此用法律進行保護是有必要和不可或缺的。在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使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得到延續和傳承的同時,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對我國文化旅游經濟的發展也有積極的宣傳和促進作用,但是不能舍本逐末,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還是應當以努力保護為主。
4 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法律保護的路徑
4.1 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范圍、創作和權利主體進行界定
在界定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范圍方面,應當根據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創作者的群體性、表達方式和表現形式的多樣性等特征,將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作為一個特殊的客體,設計專門的法律制度,制定專門的規定和提供有針對性的保護。在界定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和權利主體方面,由于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不是由個人創作和形成的,所以無法直接確定具體的創作主體,對此應以最大化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為原則來界定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和權利主體,同時也應該有一定的平衡性[10]。例如將特定民族、族群確定為創作和權利主體[11],同時設置相關的管理和保護機構提供輔助和保護等;或者與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者和傳承者進行溝通和協商,在確定關于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展覽和傳播等相關具體規則后,賦予專門的管理和組織機構一定的權限去完成。
4.2 通過明確具體的立法來實現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保護
在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法律保護方面,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具體的法律來予以規定和保護。一方面,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表達方式和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沒有固定和規范,因此對其還沒有一個清晰明確的界定。另一方面,對于創作和權利主體的確定存在不同的觀點與立場,因此需要通過明確具體的立法來規范和保護[12]。同時將來的法律法規在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時,由于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和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不設置嚴格的法律保護期間[13],這樣可能會使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得到更全面和實際的保護。
4.3 相關部門通過普法宣傳等活動來增強社會公眾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保護意識
在開展普法宣傳等活動的時候,相關部門可以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形成和發展歷程等進行介紹,不僅能夠豐富社會公眾的日常生活,同時還可以使社會公眾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有更多的了解。在這個過程中,將法律法規與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聯系起來,介紹相關的法律知識,呼吁人們積極保護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從而增強社會公眾的法律意識和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保護意識。
5 結語
制定和實施相關的法律法規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進行法律保護是一種有效的方式,也是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者和傳承者的辛勤付出最好的回應,不僅能夠提高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創作者和傳承者的創作積極性,還能夠增強他們在精神上的滿足感與心靈上的歸屬感,同時還能夠增強社會公眾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保護意識。目前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還沒有為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提供專門的保護,但是可以通過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各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制定適合的方案。在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保護方面,我國的法律法規會逐漸發展與完善。
參考文獻:
[1] 謝石城.論以民間藝術元素為基礎的作品著作權保護問題——以京劇臉譜為分析對象[J].海峽法學,2017(4):59.
[2] 田妍妍.我國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法律保護[J].傳播與版權,2014(12):158-159.
[3] 成吉寧.論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著作權保護[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7(5):75-76.
[4] 袁倩倩.論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著作權保護——兼評《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條例(征求意見稿)》[J].中國集體經濟,2018(34):81.
[5] 張耕.民間文學藝術的知識產權保護研究[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07:84.
[6] 沈亞萍.民間文學藝術作品保護的路徑探索[J].政法學刊,2013,30(5):28.
[7] 王夢瑩.論我國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法律保護——以“安順地戲”案為例[J].學理論,2015(26):55.
[8] 周林.論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認定[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8,15(4):89.
[9] 張瀚元,楊彥華,潘翠云.民間文學藝術作品法律保護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4):38.
[10] 韓慶.論我國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中的合理使用規則[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5:36.
[11] 涂梨香.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著作權保護研究[D].貴陽:貴州民族大學,2019:9.
[12] 姚遠.試論民間文學藝術的法律保護[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16,34(5):89.
[13] 趙亞男.對中國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立法保護的幾點思考[J].社科縱橫,2013(28):115.
作者簡介:張藝(1997—),女,四川成都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行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