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力 高超
摘要:從人類的居住環境來看,城市的發展在為廣大民眾提供戶外公共空間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千篇一律的公共藝術,因此當今社會需要出現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的中華傳統民間藝術與現代公共空間藝術相融合的藝術品,從而實現現代社會的民族化與個性化。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在當今社會,如何將西蘭卡普與現代社會生活相結合,保留土家族特色文化內涵,讓其融入現代公共空間,如何把傳統文化融入公共藝術建設需要進行深入思考。因此,本文主要討論恩施土家族西蘭卡普織錦紋樣在公共藝術中的應用。
關鍵詞:公共藝術;恩施土家族;西蘭卡普;織錦紋樣;公眾空間
中圖分類號:J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0)22-0-02
1 公共藝術概述
1.1 現代公共藝術的定義
廣義上的公共藝術是指私人、機構空間之外的一切藝術創作和環境美化活動;狹義上的公共藝術是指放置在公共空間中、符合大眾心意的視覺藝術[1]。公共藝術不能被稱之為藝術表現模式,也不是高度統一的藝術表現理念,它是為了在公共空間里用藝術形式在現代藝術的層面上與公眾建立起一種聯系的藝術概念。從這個意義上說,社會公共關系是相互聯系的,這就是開放、自由、共享公共空間的精神和態度,為了表現公共空間所特有的公眾性、開放性、互動性。
公共藝術并不是大眾所理解的雕塑,它的涵蓋領域還包括多媒體藝術、現代表演藝術、裝置藝術和互動藝術,主要精神內核是公共性、大眾性,它的公共性是連接社會和大眾的一個紐帶,而重要的目的和意義則在于建構當代社會之民主、和諧的文化氛圍和多元、開放的公眾輿論空間[2]。公共藝術是藝術的一種公開參與和公開展示,它包含所有的視聽藝術,如戲劇、電影、舞蹈、歌唱、環境藝術、藝術博物館等,甚至包括表演藝術、地球藝術和概念藝術。但實際上它是一個特殊的名詞,主要用于藝術領域,特別是視覺塑造藝術領域,其更準確的名稱應該是“公共空間內屬于公眾的藝術”。
1.2 公共藝術的特性
1.2.1 公共性
公共藝術是存在于公共空間的藝術,所以公共性也在公共空間里體現,這是公共藝術最突出的一個特性,是公共藝術的核心價值。公眾在公共空間內可以自由進出、自由欣賞、自由接收和傳達信息,這就是公共性的體現。在具備公共性的前提下,公共還需具備一定的社會性,也就是在公共藝術表達的一方面,既要符合公眾的審美需求,又要體現社會風氣中自由、民主、平等的社會概念。
1.2.2 地域性
地域性是指一個區域在特定的自然與人文環境中經過長期的發展,經由民俗、歷史、生活習慣、地理位置、民族思想等形成的個性特征,是一種環境屬性,代表了該區域中公眾的審美取向、生活需求以及當地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相當于人們常說的“生活圈”。因此在公共空間場所創作公共藝術的同時,需要關注主體的大眾與環境的關系及大眾的感受,這是創作公共藝術的本質所在。換句話說,公共場域是為大眾而設立的,是為人類而存在的,所以從空間的角度上來說公共藝術是一種地域的概念,需要用藝術的手段完成一個平等、民主、自由的場域氛圍。
1.2.3 審美性
在藝術的內涵里,良好的審美是藝術發展的基礎。所謂審美性,就是以藝術的形式美作為一種藝術前提。公共藝術存在于公共空間,以改善和美化環境為前提,以提高公眾的審美情趣,美化大眾的精神世界為出發點,這也是現代公共藝術發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具有審美性的公共藝術,不僅能美化空間,還具備傳承信息和文化的作用,具備帶動地域經濟發展的社會功能。
2 恩施土家族西蘭卡普概述
2.1 恩施土家族西蘭卡普的歷史與現狀
西蘭卡普是土家織錦的土家語稱,在土家語中是“花鋪蓋”的意思,后來統稱為西蘭卡普[3]。西蘭卡普是用木制的織錦機架,配上挑刀、木梭、筘板等配件制作的土家織錦。西蘭卡普距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土家族文化史保留最完整且最值得研究的一種織錦類民族工藝。相對于其他地區的發展來說,酉水河流域的土家族西蘭卡普更加細致且歷史悠長。西蘭卡普的歷史發展大致分為兩條主線。其中一條線是由賨布到蘭干細布至溪峒布,最后形成家機布的流程路線。西蘭卡普最早的形態叫賨布,它是古代巴人編織的一種傳統手工織物,麻纖維是它的主要制作材料,酉水河流域的土家族織造文化一直深受它的手法和形式的影響。此后賨布受到傳統織物蘭干細布的影響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其原因在于蘭干細布做到了把紗線染色再織布的創新,這說明其已經在向錦發展,這就是西蘭卡普織錦的雛形。而另一條線則是從圈布起源,再經蘭干細布、斑布、溪布、土錦,最終形成西蘭卡普織錦。在西蘭卡普的發展過程中,地域文化是重要因素之一,從西蘭卡普在恩施地區的發展可以看到,它不僅受歷史發展的影響,還受文化的局限性以及地理位置的影響,這也是土家族發展的一個縮影。正是由于這些影響,西蘭卡普才始終保持著自己的獨有的面貌,并且保持了恩施土家族的獨特地理特征和民族特色。
西蘭卡普最早在土家族作為生活用品廣泛應用,從被套的被面、嬰兒衣物、成人衣帽等生活服飾,到土家族人用作婚嫁的裝飾物,再到舉辦大型民族類集會活動時的裝飾掛壁以及服飾等。在鄉村,織戶的織錦產品90%是土花鋪蓋(被面),其他如壁掛、服裝、坐墊、被套、錦包、枕巾和旗袍等產品,由于知識和審美視覺的限制,只注重實用性,忽略了織錦的工藝質量,滿足不了市場對織錦的審美要求[4]。當今恩施地區大力發展旅游行業,西蘭卡普作為恩施文化、藝術瑰寶,不可避免地增添了一絲旅游色彩,西蘭卡普大量出現在旅游產品、裝飾性壁畫以及文創產品中,成為恩施旅游具有代表性的產品。在居家生活方面,西蘭卡普還被運用到裝飾性地毯、沙發套、抱枕、杯墊等生活用品中,形成了具備土家特色的生活家居用品,這也得益于西蘭卡普圖案的精美。
2.2 恩施土家族西蘭卡普的圖案類別與審美內涵
西蘭卡普作為土家族的藝術瑰寶,有悠久的歷史,展現著土家族的生活、環境和土家族人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奇妙的審美感受。在西蘭卡普的諸多研究中,對其圖案紋樣的研究最為深刻和具體。在西蘭卡普留存資料最多、分布最廣的恩施地區,因為地理條件和自然條件落后,西蘭卡普保留了最傳統、質樸的風格和濃厚的民俗味道,以及審美內涵。西蘭卡普的圖案題材廣泛,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據資料統計,土家織錦傳統紋樣約400種,其中彩色織錦紋樣200余種,平紋素色紋樣150種,土家花帶紋樣50種[5]。根據圖案的類型和中心內容,西蘭卡普大致分為八類,為植物類、動物類、文字類、生活用品類、天象地理類、風俗類、崇拜類以及特殊符號類。
西蘭卡普的圖案紋樣主要通過將具象轉換為抽象、模仿自然、綜合物象三種手法來展現,并且通過反襯和對比突出色彩。圖案內容所表現出來的民族信仰與 歷史文化主要涉及白虎崇拜、巫術崇拜、土王崇拜、吉祥物崇拜以及生殖崇拜[6],而西蘭卡普的圖案紋樣題材主要來自土家族人的生活環境和土家族的歷史,其題材分為動植物題材、生活器具題材、民俗以及抽象幾何題材圖案。它的文化內涵表現為對生命以及力量的崇拜,對權力的象征和對吉祥事物的憧憬[7]。另一方面,西蘭卡普的圖案作為研究的基本要素,它的圖案構建方法也形成了一種特殊的符號。受手工業水平和土家族人獨特審美的影響,西蘭卡普在造型上以寫實為主,再將造型抽象化,用簡潔簡單的圖案造型概括出來,豐富其審美內涵,而這種獨特的表現手法反映了土家族人無窮的智慧和前衛的審美感受。
3 西蘭卡普紋樣在公共藝術中的應用
3.1 西蘭卡普在公共藝術領域的應用方法
3.1.1 公共藝術墻體、雕塑領域
公共藝術墻體以及雕塑的表現形式是當代公共藝術最普遍也是應用手法最多、應用場域最多的公共藝術表現形式。公共藝術墻通俗地說就是現代壁畫,其空間特征是在室內室外均可的建筑墻體上展示,當然也可以單獨展現。如今,地鐵軌道交通運輸行業發展迅猛,而交通站體的墻面裝飾風格迥異,其中也少不了以中國傳統圖案紋樣為元素的公共空間墻體藝術。而在雕塑領域中,其也是普及率很高的藝術表現形式,廣場以及商圈中出現了諸多以中國傳統圖案為主的現代雕塑,其中最為突出是以浮雕的形式展現民族特色圖案的藝術感和美感。
3.1.2 公共藝術裝置領域
公共藝術的裝置藝術具有劃時代的特征,是對傳統藝術形式的一種創新和超越。裝置藝術不僅具有視覺感染力,還具備觀賞、互動、觸感的特點,這體現了公共藝術公共性和互動性的特點。裝置藝術在很多層面不受制約,它可以將傳統的藝術手段、現有的材料以及表現手法結合起來,是一種綜合性材料的藝術形式,這種形式也決定了公共藝術的開放性。而中國傳統圖案紋樣進入裝置藝術創作領域是一個必然的趨勢。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作的時候,將自己的審美感受以及精神文化相結合,將中國民族文化的視覺體驗融入創作,是一種對民族文化的再創造,是在用最新的、最潮流的藝術表現形式推廣民族文化,這對西蘭卡普等紋樣的傳承具有一定的作用,這就是藝術教育功能和認識功能的體現。
3.1.3 公共藝術設施領域
公共藝術設施泛指城市公共環境與場所構成的一切人的活動領域所必需的實質物體,所以公共藝術設施設備有“街道家具”“城市配件”等稱謂。公共藝術設施在具備實用功能的同時,還需具備符合公眾審美需求的藝術美感,考慮其精神功能,從而提升城市公共空間的整體性和藝術性,展現城市的獨特的人文精神和藝術內涵。當前我國的公共藝術設施同質化很嚴重,很多地區的公共藝術設施大同小異,沒有突出的特色。因此,公共藝術設施加入傳統民族圖案是一種與眾不同的創造形式,傳統民族圖案紋樣在審美上、圖形上以及形狀上都具備獨特性,且頗具地域特色,在公共藝術設施的設計方面具有很好的美感支撐。
3.2 西蘭卡普在公共藝術領域的應用價值
在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傳統民間藝術和民族藝術越來越受大眾以及藝術家的喜愛和保護,而作為當今被大眾普遍接受的公共藝術,其與傳統民間藝術相結合是一種新穎且具有特殊意義的創新。縱觀整個土家族西蘭卡普的發展,其衍生出了諸多價值,形成了一個多元的價值體系,其中包括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審美價值、教育教學價值、實用以及歷史價值等。所以對公共藝術來說,與西蘭卡普相結合的藝術形式是一個價值體現,以現代化的藝術手法、形式來設計美化公共空間,能夠更好地體現現代社會的文化品位、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將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用本土化的元素與現代化的藝術形式相結合,傳遞給大眾一種優秀的文化和內涵,可以讓國人在享受現代化便捷的同時,感受濃郁的本土文化,形成國人特有的審美內涵。
4 結語
土家族西蘭卡普的歷史淵源和發展腳步亦是土家族發展歷程的一個縮影,西蘭卡普是豐富的文化內涵、大膽的色彩組合、獨特的手工技藝、多樣的圖案紋樣所形成的民族瑰寶。而在當今社會,我們需要用現代化的手段讓大眾了解、認識中華民族獨有的優秀文化,我們要立足于民族的藝術特色,保留優秀的傳統文化,以弘揚其精神為根本目的,用藝術的手法大膽創新,有效運用公共藝術設計的多種手法,展現傳統文化和傳統紋樣的藝術魅力,增強民族意識,提升大眾審美水平。
參考文獻:
[1] 王洪義.公共藝術概論[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7:4-5.
[2] 翁劍青.公共藝術與信息傳播[J].雕塑,2005(05):15-16.
[3] 吳正綱.“西蘭卡普”的審美價值[J].鄂西大學學報,1987:1-2.
[4] 左俊.淺析西蘭卡普與現代服裝設計[J].輕紡工業與技術,2013(3):87-88.
[5] 田明.土家織錦[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8:7-8.
[6] 熊琴琴.西蘭卡普——美麗的土家織錦[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5(1):82-83.
[7] 王卓敏.湘西土家織錦圖案的藝術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7.
作者簡介:田力(1994—),男,湖北恩施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公共藝術設計。
高超(1969—),男,湖北武漢人,湖北美術學院水彩專業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