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日本香川縣坂出市與島北側的海域附近,一船載有62人,其中包括52名小學生的觀光船在行進途中撞上不明物體,船艙進水后沉沒。不過令人吃驚的是,事后僅2名兒童輕傷被送往醫院,所有孩子都順利獲救上岸!
這些孩子是坂出市立川津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事發時他們正在參加修學旅行。
事件被報道后,不僅在日本引發了討論,同時還被眾多海外媒體稱贊。不少中國網友由衷感嘆:日本對于孩子的體能素質訓練、對災害的應變能力,真的很棒!同時,他們之間的集體榮譽感也值得表揚。
在日本,小學生們主要的教育重點都在體能運動方面,知識學習往往只占小部分。甚至在一定年齡段地位還要偏高于文化課。這點無論是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還是整體的素質教育來說都是可圈可點的。日本小學體育課還會有救生練習,除了地震、火災,還有溺水的自救練習,且都在專業消防救災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溺水的自救練習,不需要泳衣,而是需要孩子們穿著自己平時的衣服、鞋子。因為人在溺水時所穿的衣服會在吸水后會變得更重,快速消耗體力。這樣做可以讓孩子們在跳進泳池后體驗到落水后的真實感覺,從而真正學會怎樣能讓自己漂浮起來,等待救援。
除了每天安排的體育課之外,日本小學還會布置給學生們1個小時的運動作業,家長必須監督完成。調查顯示,有40%的孩子會完成2個小時以上的運動作業。
此外,日本還有耐寒訓練。冬天,孩子們赤腳、赤裸上身進行體育鍛煉,以此增強身體素質,培養意志力。
在體育方面,日本的小學生們除了有像培養運動員一樣的體育課,還有特殊的運動會。日本小學運動會與中國不同,最大的區別在于: 日本小學生的運動會很少強調個人競技,更多的是團體競爭。 比如一個班分為紅組和白組,然后全校的紅組和白組來進行紅白對戰。只有共同協作,才能爭取到整個團隊的勝利。
原來日本的孩子們從小就被培養出驚人的體能和團隊意識,那這么說,雖然這起沉船事故是一場意外,但事件中孩子們所表現出的一系列行為絕非偶然。
(據澎湃新聞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