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可盈
古人曾說,“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夙興夜寐,灑掃庭內”。勞動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兒女的傳統美德,同學們用勞動使教室整潔,環衛工人們用勞動使城市一塵不染,工人們用勞動使生活便捷……他們傳承著勞動精神,努力向勞動楷模看齊。
勞動是實現個人價值的基石。一片水稻解決千萬家庭溫飽問題,一雙勤勞雙手鑄就人物傳奇。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一位在去領取由國家主席親自簽署頒發的國家最高科技獎之前,仍在田間埋頭工作的老人家,一位毫不避諱與國際知名的權威和他們的權威結論發起挑戰的科研家,一位在看到對雜交稻進行不實報道的報刊時,只用平和的語氣和無可辯駁的事實捍衛真理的事實追隨者。袁隆平的貢獻不可估量。美國學者唐·帕爾伯格在他《走向豐衣足食的世界》一書中寫道:“袁隆平使饑餓的威脅在退卻,袁正領導我們走向一個營養充足的世界。”袁隆平正是依靠著自己的勤奮勞動創造出了屬于自己的價值。
勞動是人類探索世界的前提。在人類探索世界的過程中,遇到數不盡的艱難與坎坷,但他們用自己的勞動與汗水,解開了一個又一個世界謎題,探索一個又一個資源寶庫。時代楷模鐘揚將他的論文寫滿高原,他所熱愛的藏波羅花不屑于在雕欄畫棟中生長,只綻放在礫石之中。植物學家,科普達人,援藏干部,教育專家,哪一個身份都可以以一種完整的人生角色,在他的身上呈現在生命的高度和廣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邊界,生命的邊界,種子的邊界,直到他的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鐘揚用勞動不斷探索著人類世界,用勞動實現自己的夢想,用勞動點燃自己的人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氣質,身處這個信息時代,科技時代,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們應熱愛勞動,尊重勞動,創造性勞動。學習勞動楷模,傳承勞動精神應作為每個人的努力方向,我們的時代正以怎樣的面貌被書寫,取決于我們每一個人的勞動。
(指導教師 黃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