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春暉
一、生活教育理念的運用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我國現代教育史上有著崇高的地位,其中生活教育理論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本文探討了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應用,闡述了它在現代幼兒教育中的價值,以此指導實際的教學。
幼兒園教育是復雜的過程,包含了體、智、德、美等多方面的教育,怎樣將生活教育理念滲透其中呢?
(一)選材貼近幼兒生活,教育內容與生活結合
陶行知先生認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以生活為前提,不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1]。
學前兒童的年齡普遍為3~6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事物的認知比較具象,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尚有困難,因此活動的內容需要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加入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實際的情感經歷引入其中,引導幼兒換位思考,學習理解別人。在某次大班社會活動《游戲規則》中有一項目標:理解規則的含義,知道遵守游戲規則的重要性。規則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對孩子來說主要包含學習和游戲規則,為了在一開始就吸引孩子的注意,活動以一段游戲視頻導入,視頻記錄了孩子們玩游戲時發生的一些行為,看完視頻后教師詢問:你看到了什么?你會怎么做?為什么這么做?
用具體、客觀的方式呈現,而非紙上談兵,正是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理解水平,選擇了貼近幼兒生活的事件,從幼兒的生活游戲經驗中提煉出游戲規則,使幼兒對遵守規則的重要性更加明了,規則意識就像種子一樣埋在孩子的心里,好習慣的養成也從這里開始。
這樣的選材其實就能夠體現教育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孩子游戲規則存在的漏洞,將問題反饋給孩子,讓孩子結合自己的經歷,了解破壞規則帶來的后果,讓孩子自己討論處理問題的方法;明白游戲規則是共同商議的結果,是大家都贊同的某種行為,若違背游戲規則,會受到懲罰。
(二)社會即學校,利用多方資源,使教育貫穿始終
陶行知先生認為:“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的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苯逃粌H應發生在幼兒園的圍墻之內,也應該發生在家庭和社會之中?!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教育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筆者參與過一次幼兒園綜合活動“買菜”:教師組織孩子去附近的菜市場買菜,每個孩子帶著自己的環保袋和五元錢,真實地去體驗買菜的場景,這樣的社區資源運用到教育中,使孩子們在和菜販對話、蔬菜采買的過程中獲得了活動的樂趣,真實地感受到菜場的熱鬧氛圍,也鍛煉了與他人交談的能力,不得不感慨生活教育的奧妙。
除了社區資源,還有家長資源、鄉鎮資源等都可以貫穿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筆者所在幼兒園以地方風俗人情作為特色課程,旨在了解沙上風俗,暢玩民間游戲。這些地方文化和游戲怎樣呈現在孩子的面前,才會讓孩子更加喜歡、更加認同呢?鑒于鎮中心設有沙上文化博物館,所以園內教師帶孩子參觀,引導孩子們觀察博物館中有哪些特色物品,豐富其對沙上文化的表象理解,對地方文化有初步的認知和認同。
將幼兒園放到社會這樣的大環境中,正符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所提及的理念: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利用社會作為活的教材,能夠提高幼兒對世界的感知能力,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三)教學做合一,解放孩子的雙手和大腦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方法論,他認為:“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2]?!苯逃缙毡榇嬖谝越處煘橹行?、以教為中心的現象,這種現象在幼兒教育活動中出現得也不少。
一次大班科學活動“紙牌疊疊樂”中,活動目標之一為“知道能用橫折、豎折的方式讓紙牌立起”,筆者在試教中將紙牌折疊的方式直接教給幼兒,告訴他們:“看,紙牌折疊以后怎么樣了?”(站起來了。)結果在進行活動評價時,筆者發現這種傳統的教育方式:怕孩子想不到方法,且為了省時省力,把答案直接“教”給幼兒,缺少幼兒思考與嘗試的過程。
在生活教育理論的指導下,結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筆者將目標改為:讓孩子在多次嘗試中運用橫折、豎折的方式讓紙牌立起。在展示活動中,教師摒棄了直接“教”幼兒疊紙牌的方法,改為提問:“一張紙牌,怎樣可以讓它立起來?”把問題拋給幼兒,請幼兒自己去做、去嘗試,給他們動手、動腦的機會,接著在指導的基礎上對結果加以提煉和總結,引導幼兒說出讓紙牌立起的方法,而非直接揭示答案,把結果拋給幼兒。活動層層推進,使活動前設定的目標都能達成。
二、探討與思考
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選材和內容應貼近幼兒生活,從幼兒角度出發去思考,孩子需要什么,教師需要提供哪些材料滿足幼兒的需要。教師應十分注重幼兒的年齡特征,活動中充分調動幼兒的社會經驗和情緒,重視他們在活動中的體驗和實踐,注重領域的聯系,把握生活教育的潛移默化,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的發展。
教育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脫離生活,教育就無法進行,所以生活教育理念具有經久不息的生命活力,它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應用還需我們多加探索,將這些寶貴的思想傳承和弘揚。
參考文獻:
[1]陳燕.淺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指導下的教學[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5(3).
[2]端木國雨. 踐行創新,真教實學[J]. 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1(23).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