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晨
教學領域:語言領域
年齡段/班:小班
一、設計意圖
在平時吃加餐的時候,我發現本班大部分幼兒相對來講更喜歡香蕉這種水果,小班幼兒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香蕉的獨特形態也更容易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而且本班幼兒對小動物特別感興趣,喜歡模仿它們的聲音。我還發現我們班的孩子在吃食物的時候容易爭搶,不懂得謙讓和分享,獲得他人給予的食物也不善于表達感謝,缺乏這方面的交往和禮貌意識。綜合以上情況,并結合新綱要的要求,我基于幼兒的生活和喜好,選擇了《香蕉船》這一活動,在復述和創編短句時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他們樂于與他人分享情感以及懂得在獲得他人的給予時要表達感謝,對孩子進行語言、社會的綜合教育,真正做到綱要中提倡的在各種領域滲透教學新理念。
二、活動目標
1.能大膽地在集體面前發言并表演。
2.學說故事中的短句,模仿短句進行創編。
3.感受小動物的美好心靈,初步懂得與別人分享并表達感謝。
三、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故事中的短句。
活動難點:模仿故事中的短句進行創編,能大膽地在集體面前發言并表演。
四、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認識故事中出現的動物,了解常見動物的叫聲,有過表演的經歷;教師熟悉故事內容。
物質準備:PPT課件、香蕉、糖果、各種小動物頭飾若干。
五、活動過程
(一)出示香蕉,激發幼兒興趣
1.師:小朋友們,大家看看這是什么東西?那告訴老師你們平時喜歡吃香蕉嗎?它是什么味道?
2.師:我們再看看香蕉好像是什么?(月亮、小船、小橋……)
(二)出示PPT,教師講故事
1.師:今天的天氣真好,小雞在草地上玩,它撿到一個大香蕉,后面會發生什么事情呢?我們來聽聽小雞是怎么說的吧(PPT中出示小雞的聲音:真香啊,好好吃啊,我想請小鴨子和我一起吃)。小雞想請誰和它一起吃香蕉呢?它怎么說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幼兒集體復述小雞的話。
2.師:小雞就去找小鴨子了。小雞走過一片草地,又爬了一段山坡,走到小河邊,小鴨子住在河對岸,小雞過不了河,這可怎么辦呢?小朋友們,我們來幫它想個好辦法,怎么樣過河呢?(個別提問)
3.師:我們來看看小雞是怎么過河的!小雞把香蕉放在水里,變成了一只香蕉船,小雞坐著香蕉船,穩穩地過了河,走上岸,小雞抱起香蕉船,送給小鴨子一起吃。小雞請小鴨子吃香蕉,小鴨子心里覺得怎樣?(高興)高興了會怎樣叫?它會對小雞說什么呢?我們來聽聽小鴨子是怎么說的(課件中傳出小鴨子的聲音:嘎嘎嘎,小雞小雞你真好!)誰會說這句話?(個別提問)
(三)幼兒模仿短句進行創編并表演
1.師:小雞撿到了一只大香蕉,會請小鴨子一起吃,那它還會請哪些小動物一起吃呢?個別提問,請有答案的幼兒模仿自己想到的動物的叫聲,并學說短句。
2.部分幼兒戴頭飾表演。
(四)活動結束,集體分享糖果
1.師:小朋友們要是有好吃的想請誰一起吃啊?為什么?(個別提問)
2.師: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里。老師帶來了一袋糖果想請小朋友一起吃,我請你們吃糖果你們應該說什么啊?引導幼兒模仿故事中的短句,說“老師老師你真好!”
3.請部分幼兒拿糖果分給自己的好朋友,集體品嘗糖果。
六、活動總結
我通過播放動畫并配合繪聲繪色的語言講述等方式激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幼兒對活動比較感興趣,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很高。
問題的設計具有開放性和針對性。例如:提問“看看這香蕉像什么呀?”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觀察經驗和想象暢所欲言,給出合理的答案。活動中能以幼兒為主體,面向全體幼兒,關注個體差異,例如:在提問開放性的問題時,有些幼兒善于思考,想法頗多,我會請這樣的幼兒先回答,以此來帶動其他幼兒思考,然后再請不善于思考和發言的幼兒嘗試回答。在模仿創編表演階段,有的幼兒表現能力強,我也會請他先單獨給小朋友做示范,對于表現能力弱的幼兒會請他在小組中同小朋友共同表演,使其參與到活動當中,達到鍛煉和提高相關能力的目的。總之,本次活動目標落實情況良好。
但是活動還有很多不足。如:教師的語言欠精煉,教育機智不夠靈活。由于前期對幼兒課堂常規培養欠完善,使得部分幼兒在回答問題時太過隨意,課堂紀律稍顯混亂,在今后應加強課堂常規的培養,規范幼兒的課堂紀律。教具——頭飾的數量沒能滿足幼兒的需求,產生了爭搶現象,對此偶發事件,我向幼兒解釋“每個小朋友都會有機會表演,大家輪流來,等他們表演完就輪到你了!”幼兒的情緒雖有所緩解但效果不佳,因此教具在數量的準備上應盡可能地滿足每名幼兒的需求,保證人手一個。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