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 要:自主游戲的教育價值是通過操作材料來實現的。教師需要把教育目標隱含在材料中,讓幼兒在游戲中自然而然地獲得發展。為此,游戲材料的投放需要關注到該游戲的核心經驗,促進幼兒對該游戲核心經驗的獲得。通過對當前戶外自主游戲區材料投放的數量、種類以及性質等方面進行分析,探索真正能夠助推戶外自主游戲發展的材料及其投放策略,讓材料在支持幼兒游戲行為的同時能夠不斷地助推游戲的發展。
關鍵詞:野戰游戲;材料;幼兒
一、游戲區材料投放存在的問題
(一)高結構材料較多,幼兒思維受限
有時為了使某一個游戲的情景化更加明顯,教師就會提供一些高結構材料。這樣的材料提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比如,在野戰游戲區提供了迷彩服裝、仿真槍,幼兒每次游戲時,都會爭搶著穿上迷彩服,拿上沖鋒槍,然后就開始“戰斗”。這樣的游戲情景不論是在小班還是中、大班都會出現。
(二)材料投放雜亂,難以凸顯游戲價值
在材料的提供上,有時成人會以自己想象的游戲行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成人想象的游戲”中所需要的游戲材料來進行投放,往往為了方便,會選擇一些簡單的材料,種類也較少,并隨意擺放在游戲區。
(三)推進游戲進展的材料少,幼兒興趣不高
由于野戰游戲區在戶外,每天都有各年齡段的孩子進入游戲,但是往往我們會發現一個學期即將結束,該游戲區的材料卻始終沒有更新過,從教師的反饋來看,部分幼兒在多次游戲后,便漸漸失去了興趣。
二、游戲區材料投放的策略
野戰游戲開展了多次,每次必定有對抗游戲,然而對抗游戲的開展必須隱含輸贏的游戲規則。在多次游戲觀察中發現幼兒每次游戲時都習慣從擺放“迷彩服和沖鋒槍”游戲場地一角進入野戰游戲區,一切準備就緒后,便發出“噠噠噠”的機槍掃射聲,更“奇妙”的是誰都不會被對方打中,沒有辦法在對方身上留下能判定自己輸贏的記號,因為打不中,雙方都不用隱蔽、不用戰術,也就沒有輸贏,游戲的玩法也就沒有變化,幾次下來,也會因為沒有挑戰使幼兒失去興趣。根據這樣的分析,教師思考在保證游戲安全性的前提下,什么樣的材料有區分輸贏的功能,能夠使游戲更加有挑戰?什么樣的材料又能在對抗游戲中增加一些趣味,豐富游戲的情節,助推游戲的發展呢?
(一)潛心關注,以“巧”取材
1.關注問題情境創設,投放適宜材料
華愛華教授指出:“游戲材料的投放要有利于引發矛盾沖突,促使幼兒在矛盾中獲得發展。”教師在投放低結構的游戲材料時可以刻意設置一些問題情境,讓幼兒在游戲中產生一些“問題”引發矛盾沖突從而進行思考。當幼兒有了思考以后,就會充分利用周圍的輔助材料進行游戲,以幫助解決游戲中產生的問題。
2.關注幼兒游戲需要,投放多用材料
(1)趣味性——玩得持久
怎樣的游戲可以讓幼兒玩得持久一些呢?首先要求這個游戲必須有趣,如何做到有趣,材料是關鍵因素,因為材料能夠激發幼兒的游戲行為。因此,投放有趣的材料是教師值得思考的,有些材料的投放會引發幼兒的游戲行為,巧妙地運用投放的材料,便會增加該材料的趣味。
(2)情境性——玩得開心
情境性的游戲可以使游戲情節更豐富,寬松、自由的情境可以助推幼兒游戲情節的發展,幼兒可以擁有更多自主游戲的想象空間。例如,對戰在野戰游戲區是幼兒經常玩的一個游戲情節,但是通過游戲分享和回憶,幼兒發現在戰爭時也有炊事班、醫療隊等人員。
(3)主題性——玩得盡興
對抗游戲作為一個主題性的游戲會經常出現在野戰游戲中,自主性游戲的主題一般來說都由幼兒商量決定,所以在開展自主性游戲前,可以試圖讓幼兒先進行一次有關游戲主題的討論,然后根據討論確定的主題選擇性地收集一些材料,以幫助該主題游戲的順利開展。當前一些電子游戲也是幼兒比較熟悉的,比如,植物大戰僵尸是大班幼兒經常討論的一個話題,他們在野戰游戲中會嘗試借助建構材料先來搭建相似場景,然后利用低結構材料報紙制作的報紙球來進行游戲。
3.關注游戲關鍵經驗,投放變通材料
核心經驗是指在幼兒活動中起支撐作用和關鍵作用的經驗,如果這種經驗被忽視,那幼兒的活動就毫無價值,幼兒活動的經驗和水平將會原地踏步。游戲活動是幼兒與周圍環境和材料互動的一種活動,游戲活動核心經驗的獲取是通過材料的投放來體現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材料的投放要足夠豐富,但更多的教師就會簡單地把“豐富”理解為“多”。在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過多的材料反而會讓幼兒失去探索的機會,不能引發幼兒積極動腦探究的興趣?!案F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句經典的古語就告訴我們靈活投放較少的材料反而能激發幼兒變化材料的興趣,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游戲才能持久有價值地開展。
(1)探材料需重組,“推”游戲的發展
以探助推,幼兒在拿到材料后,首先會從材料的形狀特征進行游戲,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已有了初步的探究,但興趣不會保持很久,因此,我們可以投放一些可以重組、探究的材料,引導幼兒重新構造,“推”進游戲的發展。
(2)換材料以互補,“引”游戲的發展
一般在室內進行自主性游戲時,我們會發現幼兒在與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常常會將一個游戲區的材料帶到另一個游戲區進行游戲。其實戶外自主性游戲也是如此,靈活使用戶外游戲區的材料可以讓材料不再固定地成為一個區特有的材料。
(3)補材料需隨機,“促”游戲的發展
教師在觀察幼兒時,會以“看幼兒怎么做,聽幼兒怎么說”的原則進行觀察,因此,當幼兒進行游戲時,教師需認真觀摩,并隨著幼兒的游戲情節進行簡單的思考。比如,在野戰游戲中,炊事班的“戰士們”為了做豐盛的飯菜,從草地上尋找雜草、樹葉還有泥巴,當他們興致勃勃地翻炒時,有人提議需要做一碗湯,然而附近并沒有水源,于是,在孩子的尋求下,教師及時帶孩子去水池邊裝了一桶水,“促”進了游戲的發展,滿足了幼兒游戲的意愿。
4.關注幼兒的不同需求,投放普適性層次材料
(1)滿足不同年齡段幼兒的需要
在材料投放上我們經常關注到的就是“層次”兩字,在以往,我們會將“層次”理解為根據幼兒發展的不同水平投放材料。的確,戶外自主游戲區往往面對的是全園的幼兒,如何將公共的戶外自主游戲區更好地為全園不同年齡段幼兒使用,發揮最大的價值?這就要求我們充分理解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點,根據各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可以準備一個“百寶箱”,放入各班需要的材料,以便在戶外游戲時帶上。
(2)滿足不同游戲內容的開展
同樣,材料的層次性是相對于幼兒來說的一種普適性。華愛華教授曾經提出:“材料的投放要具有普適度的特點?!币簿褪钦f材料的投放不僅要滿足幼兒的年齡特點,也要滿足不同游戲內容的開展需求。比如,在野戰游戲中,投放的材料不僅要適合幼兒開展對戰游戲,還要適用于角色游戲,多元材料的提供滿足了不同幼兒的需求,也使幼兒得到了多元的發展。
(二)抓住時機,以“適”投材
時機一:當幼兒不能生成新游戲時——投放輔助材料引發幼兒產生新的主題。
年齡較小的幼兒在游戲中往往會有新的經驗生成,可以萌發成新的主題游戲,但是需要外在的因素“誘發”,此時便是一個投放輔助材料的時機。通過觀察幼兒游戲情況,有意識地提供輔助材料,幫助幼兒生成新的游戲主題。如當幼兒都擁擠在野戰區里的一個灶臺邊時,我們便提供一些磚塊,引導幼兒利用磚塊搭建灶臺并進行游戲,既尊重了幼兒的游戲意愿,又在游戲中增強了幼兒的建構能力,生成新的主題游戲——搭建灶臺。
時機二:當幼兒在游戲中發生矛盾時——投放輔助材料化解矛盾,促進交往。
幼兒在游戲時會爭搶某個材料,此時,為了培養幼兒解決矛盾沖突問題的能力,教師會嘗試著放手給予幼兒自行解決矛盾的時間,但這樣的方式并不是每次都可取,因此,當這樣的方式不能實行時,教師便要考慮投放適當的輔助材料以和平解決,推動游戲的發展。比如,在救助傷員的游戲中,小藥箱只有一個,大家都爭搶著,誰都不愿意退讓。這時,教師便可以提供一些小布包、化妝包等輔助材料,引導幼兒嘗試游戲。
三、游戲區材料呈現的形式
任何一個游戲區,材料呈現的形式對游戲的開展至關重要,教師除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還需要考慮材料取拿時方便與否。所以可以嘗試以以下兩種形式進行。
(一)百寶箱
所謂“百寶箱”是針對班級的,由于戶外自主游戲要滿足全園幼兒的需求,盡管在提供的材料上會從各年齡段來考慮,但由于班級幼兒的差異,各班可以自己準備一個材料“百寶箱”,里面收集一些小的低結構材料,比如絲巾、手包等。
(二)自主超市
在游戲區四周可以按照幼兒的身高合理搭建一些可以擺放材料的貨架,將材料分類擺放在貨架上,方便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取拿。
四、成效與反思
(一)從幼兒發展的軌跡來說,提升了幼兒的游戲水平,使幼兒獲得了充分的發展
材料更加注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了幼兒多元化的發展,掌握了各領域的核心經驗。
1.主動式學習的核心經驗
在游戲中,幼兒動手動腦,運用各種感官和材料互動,表現出幼兒通過直接經驗去發現關系、主動探索、操弄、改變及混合材料等的主動式學習的核心經驗。
2.表征經驗及構想的核心經驗
游戲中,幼兒大膽地將材料組合進行想象、建構,并在自己建構的空間里進行角色扮演、假裝、模仿等行為,這些都是表征經驗及構想的核心經驗。
3.對空間關系理解的認知經驗
幼兒用材料進行組合、重組和改變,從最初的平面擺放玩到后來的小空間構建,這充分反映了幼兒空間知覺的發展和表達,他們在自己構建的各種空間和場地里一邊游戲一邊體驗里面、外面、上面、中間、下面、旁邊和一些路線的走向等方位,也用自己的作品表達了他們對空間關系理解的程度。
4.使用語言的核心經驗
游戲中,幼兒間有商有量,用語言交流自己的感受、看法和經驗,并在角色扮演時大量使用一些卡通片的對話、故事中的情節等,這些都是幼兒使用語言核心經驗的表現。
(二)從教師的發展軌跡來說,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在活動中,教師始終蹲下身子觀察孩子,用贊許的眼光對每個孩子給予肯定,通過游戲過程的觀察、觀摩與反思研討以及對材料的再三調整,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分析幼兒的游戲意愿等教學行為,為更好地開展戶外游戲活動打下了堅實基礎。在每天進行的游戲案例觀察中,教師的觀察點越來越精密,觀察方法越來越豐富,材料的投放也越來越適合幼兒,對幼兒游戲意愿的解讀越來越到位,這都說明教師在向著專業型的幼兒園教師方向成長。
參考文獻:
[1]孫玲玲.合理投放材料開展好自主性游戲探究[J].成才之路,2017(34):74.
[2]羅麗君.戶外自主游戲“野營基地”材料投放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8(10):223.
[3]張雅瀟.結構游戲中材料投放適宜性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18.
[4]諸思琴.幼兒游戲材料使用的觀察與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7):226.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