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淑真
摘 要:處于大班階段的幼兒,正經歷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該時期的教育對幼兒的思維培育、能力發展以及智力啟蒙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幼教工作者應對該階段教育工作引起重視,切實保障幼兒在幼兒園環境營造中占據主導地位。基于此,簡要闡明了幼兒園的環境營造之于幼兒發展的必要性,具體分析了幼兒園環境營造的原則,并著重討論了幼兒園環境營造的措施,希望可以為幼兒園環境的合理營造提供經驗借鑒。
關鍵詞:關系探究;環境特征;幼兒發展;幼兒園
一、幼兒園環境營造的必要性
環境營造在幼兒園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其對幼兒的教育效用也發揮在潛移默化之間,是經過實踐檢驗的一種有效教學手段。幼兒園良好環境的營造,有助于豐富幼兒的生活,為幼兒創設健康的活動環境,使其多樣化的興趣和綜合化的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從而在富有樂趣的生活中收獲成長經驗,取得多項進步。
幼兒的發展離不開在具有教育意義環境中的活動,幼兒園作為幼兒活動環境的創設方,則對幼兒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所以重視幼兒園的環境營造,為幼兒的素質發展提供客觀保障,推動其綜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尤為必要。
二、幼兒園環境營造的原則
1.環境設置恰當
在幼兒園良好教育環境的營造過程中,幼教工作者應當切實結合幼兒的身心健康狀況實際,在保障教育意義得到適度彰顯后,充分體現所營造環境的童趣與童真色彩,從而使幼兒在素質培育與發展過程中持續保持較高的積極性,避免使幼兒感到枯燥。
例如,想象力豐富是大班幼兒當前所處年齡段所具有的主要性格特征之一,幼教工作者通過擬人化、夸張化的手法進行園內環境營造,有助于更加高效地集中幼兒注意力,從而使幼兒對教學內容及素質提升活動形成更為深刻和獨到的理解,從而有效促進幼兒進步。
2.創設目標明確
在對幼兒園環境進行營造時,教學工作者還應當立足教學目標實際,通過在環境營造過程中進行階段性的主題設立與內容展示,推動培養宗旨與教學任務的高效達成,充分發揚寓教于樂的教學思想,保障環境營造在教育過程中的實用價值。
3.保障幼兒主體
幼教工作者在幼兒園環境營造時應當準確把握根本矛盾,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導向作用,否則將會導致教學成果大打折扣。在環境營造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避免以成人角度介入幼兒園環境的創設,只有圍繞幼兒的思維與想法并以其為環境創設的出發點,才能夠真正使幼兒的學習欲望與興趣發展得到激發。在環境營造時,教師應當從幼兒對事物的認知程度切入,為幼兒的自我展示創造平臺并積極鼓勵,培養其自我表現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從而為其自主思考以及思維創新奠定基礎,最終實現其個性張揚與全面發展。
三、幼兒園環境營造的措施
1.立足整體,注重氛圍烘托
幼兒園教育環境營造的主體目標在于通過對空間的合理使用,從而有效開展針對幼兒的各項培育工作。整體效果的發揮和氛圍基調的烘托是環境創設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踐過程中,幼教工作者應當對教學用具的設置以及墻體四周的裝飾予以足夠的重視,在創設過程中需要使整體環境呈現出協調統一的觀感,保障環境營造的審美效用。整體環境的有效創設,一方面應當重點開展幼兒活動區域的營造與完善,通過對墻面的裝飾效用的充分發揮,使區角活動、作業欄、主題墻、植物園地等功能區域得到設立,引導幼兒自主參與背景創作,從而表現與提升幼兒的表達能力;另一方面,應當充分發揮中間墻面的展示效用,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性以及園方的教學需求,通過成人視角懸掛與擺放各類具有教育意義的墻飾或名人名言,再輔以天花板的恰當點綴與裝飾,共同完成幼兒園教學整體環境的營造。
2.堅持幼兒占據主導地位
幼兒園作為保持幼兒童真、發揚幼兒興趣的重要教學場所,在環境營造過程中,理應以幼兒為主導。大班幼兒由于年齡相對較大,與中班和小班幼兒相比生活經驗更加豐富,學習能力也更強,所以在針對大班學生的環境營造過程中,教師可以推動幼兒自主進行環境設計,通過加強幼兒和環境的雙向互動,使幼兒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對自己的學習與生活環境進行改造與完善。
例如,幼教工作者可以在園內為幼兒開辟一個展示自己作品的區域,使幼兒通過運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材料,結合自身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制作出屬于自己的小工藝品,從而得到向其他小朋友以及老師和家長進行展示的機會,如將廢棄的飲料瓶改造成花盆等,使幼兒在小小的成就感中激發創新意識,沉浸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
綜上所述,準確把握幼兒園環境營造與幼兒發展的聯系,遵循幼兒園的環境營造原則,有力實踐幼兒園的環境營造措施,不僅有助于幼教工作者效率更高、效果更佳地開展教學工作,還有利于幼兒的身心發展,使其在良好的氛圍和健康的環境中,實現自身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創造意識的增強。
參考文獻:
[1]劉詩答.基于幼兒心理行為特征的幼兒園建筑設計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19.
[2]馬海霞.幼兒發展與幼兒園環境特征的關系初探[A].教育理論研究(第五輯)[C],2019:107.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