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燕平
戶外自主游戲是幼兒在戶外有準備的游戲環境中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主選擇、自主探究、自主表現的游戲活動。
一、戶外自主游戲的意義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強調幼兒園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在幼兒教育階段開展幼兒之間的自主游戲課程,是幼兒深度學習的重要途徑。有效的活動策略可以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幼兒獨立意識的養成,有助于幼兒的個性發展。
二、戶外自主游戲中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策略
(一)培養幼兒的好奇心與專注力
低結構的材料對于不同年齡班的幼兒來說有著不同的教育價值,對于大班孩子來說,沙水更是一個低結構的材料,沙水池開展各種建構、角色的游戲,有助于幼兒良好學習品質的培養。
1.探索“有準備的環境”
在開展此次游戲之前教師先自主體驗后共同研討,為幼兒進行活動探究時準備了直徑為15 cm的PVC管,長度1~3cm不等,若干;廢舊干花,若干;人手至少一個挖沙工具以及相關場地布置。這樣有準備的環境,教師讓幼兒自主觀察材料,自主探索、遵守規則,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2.“跳一跳摘果子”滿足幼兒的好奇心
在幼兒園無論什么活動我們都需要了解幼兒前期經驗,我班的孩子有進入沙池游戲的經驗,沙池對他們而言不再陌生。幼兒對沙子的建構、水的流動充滿了好奇心。剛開始活動我并沒有限定孩子怎么玩,通過第一次玩沙后有的孩子們希望在下一次游戲中與同伴建城堡,有的孩子希望挖地下通道,有些孩子想挖個大沙坑……我對孩子們的想法表示贊同,接下來重點讓他們想想下一次游戲的計劃并與同伴交流,能力強的孩子還通過游戲日記的方式表征本次游戲的體驗,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表征下次游戲的計劃,讓幼兒試著跳一跳摘果子。
3.幼兒體驗成功,培養專注力
體驗成功是幼兒保持和發展學習興趣的內驅力,教師恰當的評價,能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和欲望。比如在沙水建構活動中,我對那些參與活動有自主探索計劃的幼兒給予及時肯定和恰當表揚,對活動漫無目的的幼兒給予適時的啟發、引導和鼓勵,讓每一位幼兒都能真正感受到活動帶來的個性體驗。在沙水建構活動中我給予幼兒游戲多種支持策略,比如材料更新提示,創設能讓幼兒相互影響的環境,提供有競爭或相互合作的游戲機會等。游戲是快樂的,教師在觀察中與幼兒共享游戲的過程,助力幼兒成功了,孩子就更加專注于自己的游戲了。
(二)幼兒計劃性與堅持性的培養
1.幼兒討論制訂計劃,第一次實施計劃。德輝小朋友計劃挖水渠,他走進沙池,按照自己的計劃開始了行動。他挖了一個圓圓的坑,然后向坑里面倒水,但很快就遇到了問題:滿滿的水倒下去,沒過多久就全部流走了。怎樣才能不讓水流走呢?接下來班里的男孩德×熱衷于他的挖水渠計劃,并樂此不疲,在他推進這一計劃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麻煩,甚至不止一次地想要放棄。德輝小朋友又一次計劃挖水渠,這一次他在計劃中直接畫上了需要使用剖面管的圖示。一次又一次地遇到問題,一次又一次的挑戰讓幼兒在每次游戲前都要做好下一次活動的計劃。
2.幼兒再次討論交流,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德×認為加一點沙或許會讓水流得慢一些,于是他進行了嘗試。幾次以后,水確實流得慢了,慢到他可以在水庫中清洗好自己的雙手。德×感覺他的方式似乎是有效的,但是,最終水還是全部流走了。為此,德×感到不滿意,他認為自己的挖水渠計劃沒有完成,希望能夠繼續解決這個問題。這樣配合輔助材料,讓探索的價值充分激發孩子的興趣,即使有困難幼兒還是在堅持。
(三)幼兒主動性與對困難的態度的培養。
有幾個孩子合作挖掘出一個較大的坑,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頗有成就地開始為自己的作品取名字,做標記,設計標題,如愛心號、神舟號等,每次在去沙池的路上孩子們就嘰嘰喳喳地說開了,“今天我要把水引到我的月牙泉里”“今天我要把水渠挖深點”……
幼兒在面對困難時的堅持性是有一定限度的,當他們認為自己無法解決問題時興趣便會消退,而這又將是他們繼續探索中最大的障礙。如何重新激發幼兒的興趣,是此刻教師需要關注的。于是教師開辟了“大工程”,教師通過平行、合作游戲,鼓勵幼兒堅持下來,孩子們哪怕遇到困難也能迎難而上。
(四)幼兒解決問題能力與反思能力的培養
幼兒在游戲中習得學習方法,利用已有的條件來解決問題。游戲中,我們看到德×遇到一個重要的問題:如何讓“水庫”里的水保留下來,不讓水從沙里逃走?針對這一問題,他有自己的思考,并反復探索,對于沙水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盡管不全面。孩子們最初想到的是在縫隙中填埋沙子,可效果不佳;又把沙道往深了挖,還是不行。正在孩子們垂頭喪氣的時候,王×小朋友突然叫了一聲,我家種菜用的塑料布一定可以的!他們決定再試一試,通過多次實驗,孩子終于發現了其中的秘密。其中,教師為了保持他的這份興趣,記錄他的游戲進程,且在下一次游戲開展前與德輝共同回憶上一次游戲的內容以及遇到的問題,詢問“是否需要延續上一次的游戲”“如果需要延續準備怎么做”“哪里需要調整”……這樣回顧性的交談會“啟發”幼兒喚起上一次游戲的記憶,營造氛圍讓幼兒開展自評和同伴互評,逐步將幼兒的評價從零散的、簡單的引導歸納到有條理的、具體的、細致的想法,教師并將這種“啟發”發展為幼兒反思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