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彥
【摘要】目的 研究輕度焦慮癥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結合音樂療法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54例入組對象均篩選自本院收治的輕度焦慮癥患者,隨機分組,對照組(27例)實施常規心理護理,觀察組(27例)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音樂療法。對比兩種方案對患者焦慮癥狀的影響。結果 護理前,組間數據無差異,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理護理聯合音樂療法對輕度焦慮癥患者有很大的積極影響,能夠減輕患者的焦慮程度,臨床要推廣。
【關鍵詞】輕度焦慮癥;音樂療法;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30..02
輕度焦慮癥是常見的精神疾病,在患上疾病之后,會出現焦慮抑郁負面情緒,還會感到不安,出現軀體癥狀。在患上疾病之后,需要及時控制,降低疾病的危害,在治療的同時,還要對患者進行心理上的疏導,減輕患者的負面情緒和心理壓力。在臨床護理發現,單一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效果不是很明顯,所以在護理期間,對患者進行音樂治療,對患者的精神狀態進行調節,提高療效。本課題篩選出54例輕度焦慮癥患者,對其進行臨床研究,主要探討心理護理聯合音樂療法對患者焦慮癥狀的影響?,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54例入組對象均篩選自本院收治的輕度焦慮癥患者,隨機分組,每組27例。觀察組:男14例,女13例;年齡22~68歲,平均(42.6±3.2)歲。對照組:男15例,女12例;年齡21~69歲,平均(42.5±3.3)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選擇標準:醫學診斷患者為輕度焦慮癥;主動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患者和家屬同意對護理效果進行對比。
排除標準:無溝通能力;患者資料缺失;中途退出實驗研究;孕期產褥期女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患者進行常規心理護理,給患者提供舒適、安靜的住院場所,對房間進行合理的布置,提高患者的適應性。多和患者交流溝通,講解疾病方面的常識和生活中的注意事項等內容,也可以講解治愈患者的實際情況,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多和患者以及家屬交流溝通,語言要溫柔平和,在交談的過程中,發現患者在治療期間,存在的問題,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對應的幫助。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音樂治療,做法為:(1)選擇醫院中,護理能力強的人員組成專業的音樂護理小組,對小組成員進行能力培訓,提高工作能力。(2)護理人員給患者講解音樂治療方面的注意事項和方法等,提高患者對音樂療法的認知,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3)組織患者在晨起時,到音樂室中,聆聽音樂,聘請專業的音樂治療師彈奏。在音樂治療期間,詢問患者在治療期間存在的問題,及時幫助患者解答疑問,消除患者的顧慮[1]。要對音樂室環境進行必要的調整,提升環境的舒適度,渲染氛圍。(4)在開展治療之前,要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綜合分析,做好心理上的評估,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對應的治療方法,循序漸進地播放音樂。(5)鼓勵患者的積極參與,采取患者和醫師互相配合的方式組建一支治療演奏團,治療師和患者使用不同的器具一對一進行組合,可以讓患者彈奏鋼琴,同時唱歌,患者在表演的過程中情緒會出現起伏,實現心理上的放松。(6)使用音樂電療儀器,將音樂轉化成音樂同步的低頻電流,患者配戴上耳機,平臥在床上,將電極浸濕放在電極板上,放到患者的不同穴位,通過對電波的調節,借助能量對身體進行作用,對肌肉進行震顫,給患者不同的精神感受。
1.3 觀察指標
在護理前后,對兩組患者的焦慮狀態進行分數評估,滿分為10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的焦慮程度越深。
1.4 統計學方法
將本組研究數據錄入SPSS 22.0軟件,進行統一計算。使用(x±s)作為計量資料,計量資料檢驗值用t值表示。組間比較用P值表示,當P<0.05時,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焦慮評分無較大差異,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評分低于對照組,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如表1。
3 討 論
輕度抑郁癥是很多人容易患上的疾病,尤其是在現代生活壓力較大,很多人心理負擔較重,長期得不到排解,就會造成精神上的緊張,隨著時間的延長就會造成抑郁癥的出現。在患上抑郁癥之后,會出現不愉快、緊張等負面情緒狀態,出現心慌、顫抖等,對自身的不良影響較大。在出現疾病之后,要及時治療,改善自身的心理狀態。在臨床治療中,主要為藥物,在藥物治療期間,對患者進行心理上的疏導,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藥物治療的效果。臨床研究發現,音樂治療對輕度抑郁患者的有一定的效果,在心理護理同時,對患者進行音樂治療,能夠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培養患者的興趣愛好,在音樂中,消除患者的內心障礙,提升身心健康程度。
音樂療法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工作開展雖然簡單,但是需要長期的堅持,而且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建立出對應的短期、長期目標。醫院也要聘請專業的音樂治療師,對其進行能力培訓,熟練掌握音樂治療方面的相關內容,開展對應的工作,這樣才能提升音樂的感染力,通過感官,對患者的大腦進行刺激,經過長時間的治療,能夠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2]。音樂治療屬于新興的邊緣學科,建立在心理治療基礎上,借助音樂特有的心理、生理反應進行治療,在進行的過程中,無論是用哪一種方法都要遵循主動、被動雙管齊下的原則,在音樂旋律的帶動下,要讓患者主體進行運動,在對患者進行按摩時,還要播放輕松的音樂,讓患者更加放松,快速進入到狀態中。在對患者催眠時,要選擇溫和、有感染力的輕音樂,音樂速度要慢;在帶領患者進行活動時,要播放富有活力的音樂,實現陶冶情操的目的,借助音樂讓患者修身靜養,提升患者的內在氣質。在進行音樂治療時,也要觀察患者的喜好,根據患者的病情、職業、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開展對應的音樂治療,提高治療的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評分低于對照組,這就說明心理護理聯合音樂療法能夠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減輕患者的抑郁程度,臨床要推廣。
參考文獻
[1] 潘州誼.心理護理干預對焦慮癥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分析[J].心理醫生,2019,25(2):58.
[2] 張 洪,鄧 鴻,賈聯斌,等.穴位音樂電刺激治療焦慮癥的臨床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英文)[J].2018,16(1):33-37.
[3] 陳寶嫦,陳春蘭,劉曉毅.心理護理結合生物反饋對焦慮癥患者康復的效果[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9,34(1):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