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蓮
摘 要:新課程標準強調要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就小學生而言,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核心素養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結合課例,融合“具身學習”的相關理論,闡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具體措施,從中探索提高小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方式和途徑。
關鍵詞:具身學習;思維能力;英語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強調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思維能力是核心素養科學精神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我校十三五課題“兒童具身學習的實踐研究”,指在研究兒童在學習生活中,以身體及感覺運動系統的活動方式或者經驗為主體,通過身體及感覺運動系統與周圍環境互動,促使其心理和情感水平發生變化,并使得身體和感覺運動系統做出相應反應的學習方式。筆者嘗試在小學英語課堂中以“具身學習”相關理論為指導,尋求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方式。
一、展開想象,提高學生英語發散思維能力
【教學片段一】Free talk:Say you, Say me!
(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關鍵詞,如果是自己了解的,可以用一到兩句話來描述和關鍵詞相關的信息;如果是不了解的,則可以根據關鍵詞向教師進行提問。)
這是導入環節的一個片段。想象力是小學生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而這種能力隨著人的成長,會因為各種原因而慢慢地消失殆盡。教師要維護孩子的想象力,并努力幫助孩子開發想象力,而想象力的發展,能提高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在本課中,教師利用頭腦風暴的形式,學生根據課件中出現的“關鍵詞”展開想象,根據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對教師的了解,有些是孩子已知的信息,有些是孩子未知的信息。教師利用這些信息差,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能力,既培養了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提問能力。這樣的方式是可取的,也是有效的。從“具身”的視角來看,知識的學習是一個“建構”的過程,頭腦風暴的“語境”與身體的互動建構了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實現了教與學的雙贏。
二、存異求同,發展學生英語聚合思維能力
【教學片段二】Think and guess:What transport is it?
(1)T: It has 2 wheels. We can ride it.
S: Its a bike.
T: Yes. You ride a bike to school. You go to school by bike, too.
(2)T:It has 4 wheels. Someone drives it and we need to pay.
S: Its a taxi.
T: Youre right. We take a taxi to the cinema. Also we can say...
S: We go to the cinema by taxi.
這是復習環節中的一個片段,通過課件中關鍵詞的提示、圖片及教師的描述,讓學生來猜一猜這是什么交通工具。如果教學只是到這里,那僅僅是停留在教學內容的形式上面,而沒有真正挖掘到教學內容的深度。筆者結合本單元的教學難點之一,對教材進行深度的解讀,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輕松地化解了本單元教學的難點之一,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聚合思維。聚合思維又稱求同思維、集中思維,在初中和高中使用得比較普遍。在小學課堂中,數學課使用得比較普遍,但是在小學英語課堂中不太常見。在本節課中,教師從“知識的提供者”轉變為“學習的促進者”,通過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談,激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促使學生對已有的知識進行比較、觀察與發現,通過以舊引新的方式,促進知識在新情境中的“正遷移”,從“具身”的視角培養學生的英語聚合思維能力,化繁為簡,效果明顯。
三、舉一反三,發展學生英語創新思維能力
【教學片段三】
教材原文:Traffic, traffic, on the street,
Beep beep, beep beep!
Trains, trains, through the trees,
Choo-choo, choo-choo!
T: Lets make a new chant!
這是新授板塊中的一個片段。在學習完Sound time中小詩環節后,教師通過引導、對比、發現tr單詞發音的規律后,學習了教材中的這首小詩。因為小詩的旋律優美,節奏明快,學生很快就能把小詩讀得朗朗上口。如果教學止步于此,似乎已然達成教學目標。但是筆者認為,這對于孩子的思維能力培養還遠遠不夠。從“具身學習”的角度來看,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然很豐富。這一素材在教學中也是比比皆是,如果能調動學生多方面的感官體驗,相信學習效果會更佳。出于這樣的教學設想,筆者在這堂課上大膽嘗試,結果孩子們的表現精彩紛呈。
筆者拋磚引玉,編了一個新的小詩,同時在需要孩子們改編的詞句下畫好橫線。孩子們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被充分刺激,孩子們的記憶被喚醒,知識記憶庫被觸發,孩子們充滿好奇的眼睛里透露出求知若渴的眼神,這時筆者滲透教學各種交通工具聲音的英文單詞就水到渠成了。最后的小詩朗誦環節,學生的表現非常精彩。“具身認知”理論強調“認知基于身體”及“身體參與”,基于“身體的感知、身體的思考和身體的行動”,把教材中抽象的韻律小詩轉化成學生常見的生活事物,創設學生常見的生活場景。通過“拍拍手”“動動嘴”“練練耳”等方式調動身體多個感官系統通力合作,通過這樣的方式進一步激發和提高孩子們的英語創新思維能力。
雖然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和初中生、高中生相比,小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遠遠不如初中生和高中生。 “具身學習”的認知理論提醒筆者,只要教師做個有心人,采用有效、合理的教學方式,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可以有意識地進行培養的。正如伽利略所說的那樣:“只要你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整個地球。”在本堂課中,筆者進行初步的嘗試和探索,實踐下來,成效很明顯,孩子們的潛力無限。筆者將繼續以“具身學習”理論夯實自己,努力進行課堂實踐,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課堂陣地上探索一條有效之路。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