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美伊
誦讀篇章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朗讀技巧
一、定下情感基調
在朗誦古詩詞前,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對詩詞的作者及創作背景進行了解。了解得越透徹,越能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從而更好地朗誦詩詞。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豪放派古詞的代表作之一。該詞作于神宗元豐五年,作者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也因此事件,蘇軾的詩詞作品在風格和內容上都發生了變化,由豪放超逸仕宦人生轉向了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念奴嬌·赤壁懷古》也正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
《念奴嬌》上闕詠赤壁,下闕懷周瑜,懷古傷己,抒發內心憂憤的情懷。因此我們可以定下朗誦該詞的情感基調:激昂、豪邁和蒼涼。
二、內部技巧,情景再現
情景再現就是在朗誦時代入作者,使自身有身臨其境之感。結合我們之前了解到的作者年齡、性格及人生際遇體會作者創作時的心境,讓人物、時間、情節、場面、景物、情緒在腦海里不斷浮現,形成連續活動的畫面。如果說作者是一位導演,那么讀者就是觀眾,隨著作者的鏡頭語言進入詩詞。
《念奴嬌·赤壁懷古》上闕詠赤壁,著重寫景,為描寫人物作烘托。作者站在赤壁之戰的遺址旁,看著大江浩浩蕩蕩向東流去,不禁想起滔滔巨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目光遠望,舊營壘的西邊,就是三國時期周瑜鏖戰的赤壁。我們將視線拉遠,可以看到陡峭的石壁直聳云天,如雷的驚濤拍擊著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萬堆白雪。不由得發出感慨“雄壯的江山奇麗如圖畫,一時間涌現出多少英雄豪杰”。
下闕著重寫人,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自己功業無成的感慨。作者開始回想當年的周瑜春風得意,絕代佳人小喬剛嫁給他,他英姿奮發豪氣滿懷。在赤壁之戰中,周瑜手搖羽扇頭戴綸巾,談笑之間,強敵的戰船燒得灰飛煙滅。而我今日神游當年的戰地,可笑我多情善感,過早地生出滿頭白發。人生猶如一場夢,且灑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內部技巧的運用是朗誦中的靈魂,我們一定要多多重視,沒有內部技巧的朗誦就如同擺盤精美的菜肴里沒有放鹽一樣。
三、外部技巧的綜合運用
朗誦的外部技巧指的是:重音、停連、語氣、節奏。這些是支撐一篇朗誦的骨骼和血肉,缺一不可。
正如“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朗誦的外部技巧并不是格式化的,固定不動的,而是朗誦者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進行技巧性處理后的結果。我們回歸到詩詞中。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一句不僅寫出了大江的氣勢,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進來,表達了對英雄的向往之情。方位詞“東”、時間詞“千古”我們可以做重音處理。同時“千古”也是時間跨度很大的詞,我們要緩慢地誦讀,以此表達時間之長。
“故壘西邊”,向西邊看去,這是一個瞬間的動作,所以我們在誦讀時語速也要稍稍加快,“人道是”,人們都說,不止一人是這樣說的,所以語速要稍緩,表達人數之多。“亂石穿空,驚濤拍岸”,“亂”“穿”“驚”“拍”等詞語的運用,勾畫出古戰場的險要形勢,因此應加以重音,同時也因為戰場上的節奏是非常快的,所以我們在誦讀時節奏也要加快。“卷起/千堆雪”,“千”形容數目眾多,也應重音處理。“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這是一句感慨,也是上闕中的收尾,所以是感嘆的語氣,結尾情緒上要上揚處理。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幾句突出人物的風姿,展現周瑜才華橫溢、意氣風發,作者對此的態度是羨慕與贊賞,因此在情緒上是積極的,情緒逐層遞進上揚。語速逐步加快。“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這一句道出自己仕途失利,早生白發,和與周瑜的強烈對比。在語氣上轉為感嘆,情緒低落,語速稍慢,與周瑜的意氣風發作出對比。而最后一句“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則表達了作者豁達的人生態度,同“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一樣,是一句感慨,同時也是整首詞的最后一句,要做出結束感。“還酹/江/月”是緩而慢的,但斷句時要注意不能完全斷開,做到“聲斷氣不斷”。
小主播播音示范
我是來自長春華岳學校的李禹銳,今年9歲,我喜愛讀書,喜歡了解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除了讀書學習,我也喜歡唱歌、打架子鼓、畫畫、擊劍運動等等,更是學習了播音主持專業,現已經通過國家級藝術類八級考試,是班級里的主持人小擔當,多次參與學校大型活動的演出,還參加了《紅領巾看長春》的節目錄制。我想通過豐富多彩的業余愛好,不斷完善自己,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我還與同學們利用假期時間去慰問敬老院的老人們,并在“星火云徒步 愛心共傳遞”活動中榮獲“環保小衛士”稱號。我將繼續在公益的路上前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逐漸成長為新時代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