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虎賁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強調,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勇于直面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破解難題。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述,既對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提出要求,也為干部尤其是年輕干部健康成長指明了方向。歷史總是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前進的,干部也是在不斷解決問題中磨礪成熟的。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但要在實踐中積累,還要注重學習和掌握科學的工作方法。采訪實錄《習近平在福建》生動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任省委副書記、省長期間的工作經歷,還原了他在省委、省政府工作期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真抓實干、開拓創新,抓住歷史機遇,對福建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歷史性貢獻,蘊含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科學的領導方法。學習《習近平在福建》,對于我們從中掌握解決“橋或船”問題的科學方法,獲取應對處置問題的“鑰匙”,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推動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方法論意義。
學習見微知著、胸有全局的領導方法,提高政治能力
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種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習近平有鮮明的大局觀,凡事都能從全局出發系統思維,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福州工作時的一次會議上,有的同志講了當時流行的所謂的“紅燈論”,就是“遇到紅燈繞道走,遇到黃燈搶著走,遇到綠燈快快走”。他聽到后,嚴肅指出,我們不能搞這種“紅燈論”,我們都希望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加快地區發展速度,愿望都是好的,但違反中央原則的事情堅決不能做。這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站在國家層面和戰略高度考慮問題的大局觀,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政治鑒別力。在處理異常敏感的偷渡事件上,他對去金門參加談判的市領導強調,“一定要實事求是,把握好原則,嚴格按照中央的精神辦”,還要求“要繼續做好協議的落實,把遣返工作的細節做好,保證遣返人員能平平安安回家,使他們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這也是有利于兩岸安定穩定的基礎”,最終促成協議簽署,為改善兩岸關系,促進和平穩定打下了良好基礎。這體現了習近平政治成熟,頭腦清醒,凡事都能從政治原則、政治立場上進行全面考量的政治敏銳性。習近平還有強烈的政治自制力,做到了“打鐵還需自身硬”。他帶頭遵守黨的紀律,做到廉潔自律。在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時,一次出國,當地僑胞給他們的“父母官”送了一些禮金禮品,回國后習近平列上清單如數上交,還要求隨團的同志也要照此辦理。在福州查處在全省震動較大的防疫站乙肝疫苗案、擔任福建省省長后對新修幾年的路面就已損毀嚴重提出批評并強調不搞“政績工程”等,都反映了他對黨的事業極端負責任的精神和態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了過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亂云飛渡仍從容”。各級干部提高政治能力,首先要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必須堅守凡是有利于堅持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事就堅定不移做,凡是不利于堅持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事就堅決不做!要不斷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見微知著,睹始知終,做到眼睛亮、見事早、行動快,增強斗爭意識,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必須對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懷有敬畏之心,始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實人”。注重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自覺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深悟透,融會貫通,做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行動上帶頭踐行“兩個維護”。
學習撲下身子、深入實際的領導方法,提高調查研究能力
調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工作謀劃以調查研究為始,正確決策以調查研究為基,貫徹落實以調查研究為軌。習近平的一個重要工作方法就是調研開路,撲下身子問道基層,充分利用一切機會、各種形式開展調研,通過深入有效地調研,摸清家底,掌握實情,為謀劃發展思路、解決實際問題提供第一手資料。在他看來,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是領導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和必修課。有一段時間不下去了解情況,不跟群眾接觸,就好像缺了點兒什么。而他每次到基層去,都是如魚得水,充分接觸群眾,全面了解基層實際,研究方針政策措施,幫助基層和老百姓解決具體問題。在福建工作時,他不僅重視調研、躬身調研,而且講究科學調研、高效調研,還創造了調研“六法”,并一以貫之地堅持下去。為了推動福州棚屋區改造,他以“角色代入”的方式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調研,讓干部置身其中,親身體驗老百姓的生活狀態,感受困難群眾的苦楚,從而促發干部帶著感情真情共情,高效解決了人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住房問題。為破解民營經濟發展瓶頸,他六年七下晉江,多次調研后總結出了“晉江經驗”,提出“六個始終堅持”和“處理好五大關系”,通過不斷探索、創新,使晉江走出了一條全面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新路,為全國作出示范。充分體現了他尊重人民群眾主體地位的群眾觀,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的科學方法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定要學會調查研究,在調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領。新時代,解決發展中的種種問題,各級干部要牢牢掌握調查研究這一傳家寶,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拿起調查研究的有力武器,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鎮,當省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縣市區”的“三個跑遍”要求,用好調查研究“深、實、細、準、效”的“五字訣”,身入心入,求真務實,不斷加強和改進調查研究工作的方式方法。要使調研經常化,在基層、群眾和鮮活的實踐中,了解第一手材料,分析運用材料,及時轉化成果,跟蹤評估績效,優化調整措施,切實在調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領。
學習著眼長遠、統籌謀劃的領導方法,提高科學決策能力
毛澤東同志說:“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科學決策的過程。如何做出科學且正確的決策,是對領導干部戰略思維能力、科學決斷能力、綜合平衡能力的重要檢驗。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習近平注重工作的規劃性和戰略性,一直堅持規劃先行的工作方法。他說,作為領導者,既要立足于當前,更要著眼于長遠,甘做鋪墊工作,甘抓未成之事。在福州,他以科學發展眼光制定了《福州市20年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設想》,提出了“3820”工程和“海上福州”發展戰略,引領福州進入發展最好最快時期。習近平決策講民主、善綜合,重視發揮智囊團的作用,認真聽取各種意見,經過比較綜合選擇后再拍板作決策,作出的決策科學、前瞻且符合實際。上個世紀末,菌草技術的發明為解決菌業可持續發展開辟了新途徑,但在推動時相關部門覺得沒有必要。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并未簡單的表態,而是做了深入調研和科學論證。隨后,他明確指出:“菌草技術是福建的優勢科研成果,較其他一些項目更貼近現實,有經濟和社會效益。”堅決支持建設福建省菌草科學實驗室。正是因為他的高瞻遠矚、科學果斷決策,福建今天才擁有了3個國家級創新平臺,并援外推廣到106個國家,為全世界貢獻了“中國技術”所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架起了一座中外科技交流的友誼之橋。習近平做事政治站位高,敢于當機立斷,拍板定事。擔任福建省長期間,在一次主持福建土樓申報世界遺產的會議上,與會人員就申報主體應當叫做客家土樓還是閩南土樓而產生嚴重的分歧,誰都不愿意作出妥協。面對這樣一個涉及“署名權”的關鍵問題,習近平站在國家的高度,當場敲定以福建土樓的名義申報。最終,福建土樓成功申遺,而且還把地方文化上升到了整個國家、民族的文化的高度,體現了他想問題作決策,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打大算盤、算大賬。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于民統一起來,集專家智慧熔于一爐,是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是必不可少的決策程序,也是我黨歷來的好傳統。領導干部任何時候的任何一項決定,都關乎事業的發展和廣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如果不能“高瞻遠矚”“放眼量物”“謀定后動”,就會留下難以彌補的歷史遺憾。領導干部提高科學決策能力,必須深入研究、綜合分析,全面權衡,系統思維、科學論證。必須理清整體與局部、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主要目標和次要目標的關系,充分依靠領導班子和廣大群眾的集體智慧,以敢于擔當的品質、敢于斷事的魄力,帶領干部群眾朝著正確的方向堅定前行。只有這樣科學的決策,才能最大化規避風險和錯誤,才能抓住稍縱即逝的機遇,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學習剛健勇毅、求新應變的領導方法,提高改革攻堅能力
改革就是求新,攻堅就是應變。人類生活的進步就是一部不斷戰勝困難挑戰,不斷改革創新的歷史。領袖和追隨者的區別就在于敢不敢闖、敢不敢試、敢不敢把更多的不可能變成可能。習近平思想解放,重視改革,敢于創新,善于應變。他說,“改革要有一個‘敢字,‘要勇挑重擔,敢于迎難而上;大膽開拓,敢為天下先。當遇到各種各樣困難的時候,‘不能老強調條件太差、優惠太少、歷史包袱太重、人事關系太復雜,等等”“只要是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就要在實踐中大膽去闖去試。”在福建大力推動改革,勇于迎難而上,留下了開拓創新的足跡。上世紀末的福建林權制度改革,如今已成為全國林改的標桿。而在當時,面對福建林權改革可能帶來的政策上的阻礙以及實行上的困難,許多人仍舊堅持著“老思路”“老辦法”,不能從根本上調動群眾積極性,不能充分發展林業資源效益。習近平靠著對形勢的正確判斷,以及對土地政治屬性的深刻理解,在堅持社會主義土地公有制前提下,巧妙地將林地承包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從林地集體所有權中獨立出來,視同用益物權,在承包期內,享有對林地的占用、使用、處分、收益的物權地位,采取家庭承包的方式真正落實到農戶,確立了集體所有與家庭承包新型物權關系。從而找到了一個既不走私有化邪路也不走“大一統”老路的新辦法,為全國解決林業體制改革蹚出了一條新道路。回過頭看,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敢于挑戰新中國成立以來都沒有解決的林地使用制度這個難題,足見習近平作為改革探路者的膽略氣魄和求新應變的政治智慧,而這也恰恰是改革創新得以成功的根本所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向未來,我們要全面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尤其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繼續走在時代前列,仍然要以全面深化改革添動力、求突破。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俗。各級干部要增強改革創新的勇氣和決心,要把干事熱情和科學精神結合起來,學深、吃透改革攻堅的工作方法和智慧,用好改革開放這關鍵一招,跟著問題走、奔著問題去,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求新求實求變上尋找突破,在體制機制效率上優化細化量化,推動深化改革深度破冰,激發浴火重生新動能。
(作者系中共七臺河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
責任編輯/譚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