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建剛
[摘 要] 加強農產品行業數據在農業生產經營與管理中的應用,對于農業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诖?,本文首先分析農產品行業數據統計指標,其次統計農產品行業數據并進行特征分析,得出影響農產品行業數據的因素,最后提出農產品行業數據的應用對策,旨在提升農產品行業數據分析水平及應用有效性。
[關鍵詞] 農產品數據;統計分析;指標
[中圖分類號] F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30-16-2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行業市場不斷發展壯大,通過農產品行業市場數據分析發現,我國農產品行業市場機遇與困境并存,我國農產品行業市場在制度建設、企業建設、市場開拓與穩定性方面仍有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1]。因此,我國政府需積極引導和推動農產品行業發展,要遵循農產品行業市場發展規律,加大對農產品行業市場的投入,重視農產品行業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產品行業市場規范性管理,從而實現農產品行業市場可持續、穩健發展。本文主要統計分析農產品行業數據,以探索農產品行業數據的應用價值。
1 農產品行業數據概述
本文研究的農產品是指農業的初級產品,例如,煙葉、毛茶、瓜、果、蔬菜、玉米、小米、小麥、大米、高粱、花生、大豆、藥材、牲畜、禽類、水產品及林業產品等,不包括經過加工的各類產品[2]。農產品行業數據統計指標主要是我國農產品市場行業總額、農產品進出口額、農產品物流總額、農產品交易市場規模指標(農產品批發市場規模、億元以上農產品市場規模)和農產品價格指標等。
2 農產品行業數據統計分析
2.1 農產品行業總額和進出口額不斷增長
在城鄉一體化推進進程中,人們的消費需求不斷升級,我國農產品市場行業總額、進出口額均不斷增長。據我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比較穩定,2019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為2 300.7億美元,同比增長5.5%;2020年上半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達到1 159億美元,同比增長7.5%,增速明顯加快。
2.2 農產品物流總額呈增長態勢
農產品物流發展迅猛,從農產品物流總體水平來看,我國農產品物流貿易總額連續多年呈增長態勢。2018年,全國農產品物流總額為3.9萬億元,與2017年相比增長3.5%;2019年1—9月我國農產品物流總額達到3.1萬億元,同比增長2.9%;2020年上半年農產品物流需求呈現平穩增長。但我國農產品物流占全部物流總額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趨勢,農產品物流體系并不完善,農產品物流地位不突出,未來農產品物流的發展空間仍然較大。
2.3 農產品交易市場規模擴大
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推動下,各地政府重視農產品電商和物流,加大了對農產品流通環節的投入,尤其是農產品批發市場,擴大了農產品交易市場規模。2019年,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大概有4 300家,億元以上農產品交易市場超過了1 700家,按照計劃,2020年進一步擴張億元以上農產品市場,預計在2 500家以上。
2.4 農產品價格水平不穩定
2019年上半年,我國農產品行業市場價格稍有上漲,食用農產品市場方面,蔬菜批發價格上漲,水果價格稍微下降,肉類批發價格不同程度地出現上漲,尤其是豬肉價格漲幅最大,糧食價格出現小幅波動等??傮w來說,農產品市場供給充足,其價格漲幅較低,農產品市場供給及農產品價格水平不穩定。
3 影響農產品行業數據的因素
農產品行業數據的變化受眾多因素影響,其中不僅包括經濟因素、政策因素、社會與文化因素,還包括個人因素和心理因素。
3.1 經濟因素
經濟環境是農產品行業市場發展的重要驅動因素,農產品銷售額的不斷增長主要來自于居民消費水平的增長,進而從消費端拉動農產品市場經濟發展[3]。2020年受特殊情況影響,就業狀況不如以前,居民收入受到影響,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產品的市場價格,給農產品市場帶來了一定沖擊。同時,農產品市場的供給與需求狀況難以均衡,造成農產品市場價格不穩定等。
3.2 政策因素
21世紀以來,2004—2020年連續17年發布以“三農”(農業、農村、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了“三農”問題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期“重中之重”的地位。中央一號文件中要求大力支持農產品市場建設和農產品品牌培育等;國務院連續發布多個政策文件支持農產品流通體系和農產品品牌培育;國家發改委、農業農村部、工商總局、糧食局等也發布了大量政策文件支持農產品市場發展與建設政策和意見,從政策上加強了對農產品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及農產品市場建設所需資金的保障,為農產品市場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3.3 社會與文化因素
農產品是人們日常基本生活需要的必要物質資料,農產品消費市場的購買者行為會受社會與文化因素的影響,各區域有著不同的資源稟賦、不同的飲食文化,從而對于農產品的選擇不盡相同[4]。同時,農產品行業市場的消費體現了不同的歷史文化傳統、社會階層特征,體現了一定的社會結構和社會文化特征。
3.4 個人和心理因素
農產品行業市場受一定的個人心理因素影響。在新時代,農產品消費市場呈現了諸多新特點和發展趨勢,人們開始追求綠色、生態、健康、環保、有機食品,個人對于農產品的質量要求變得更高,同時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升,其逐漸形成能接受高質量高價格的心理,由此對農產品的需求產生了較大影響。
4 農產品行業數據的應用對策
4.1 重視農產品行業市場發展
民以食為天,農產品行業的發展是保障人們正常生活的基礎。目前,我國農產品行業市場發展空間廣闊,但為適應現代人們需求,農產品行業市場需更加規范化、標準化、規模化發展。對此,政府需重視農產品行業市場發展,重視農產品市場地位;需出臺各項法律和政策保障農產品行業市場有序發展、有序競爭,確保農產品行業市場穩定、有序、健康地發展。
4.2 突出農產品物流的重要地位
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對于農產品的消費需求規模不斷擴大,對于農產品需求數量不斷增長,同時對于農產品的質量要求變得更高,隨之農產品物流規模逐漸擴大。因此,為滿足農產品行業發展要求,需突出農產品物流的重要地位,不斷優化農產品物流體系,滿足農產品物流需求,從而有效地引導農產品流通,滿足居民對農產品消費的需求。
4.3 注重農產品流通市場建設
為推動我國農產品有序、健康、持續性發展,需注重農產品流通市場建設,構建農產品產地市場、銷地市場、集散市場、批發市場、綜合市場和專業市場等的農產品流通市場體系,實現農產品流通市場標準化、規范化、組織化、規模化發展;建設具有集散、交易、價格、信息、結算、商流和物流及配送等功能的銷地批發市場[5];打造區位優勢強、品牌優勢明顯,具有信息集散優勢和積聚效應的區域中轉批發市場。
4.4 保持農產品價格穩定
農產品市場要盡力保持農產品價格穩定,保證農產品供給與需求基本平衡,從而減少影響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因素,避免農產品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尤其是“菜籃子”產品;要加強“菜籃子”產品的供給保障,確保農產品市場運行具有穩定的基礎和條件,保證農產品市場供給,從而促使農產品價格穩定,滿足人們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
4.5 引進和供給優質農產品
農產品市場要引進和供給優質安全的農產品,強化全產業鏈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充分應用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信息化技術等對農產品的生產端進行生產主體監管,保證農產品的生產安全;建立農產品合格證制度、追溯制度、風險檢測制度等規范性制度;加快農產品綠色認證、有機認證;激發農產品生產者生產安全優質農產品的積極性,保障農產品供給充足和質量優良。
5 結語
加強農產品行業數據挖掘與統計分析,將數據有效地用于農業生產、經營與管理決策中,可更好地服務于“三農”,提升我國農產品行業市場的活躍度,滿足農業現代化發展需求;可打通農產品流通產業鏈,規范農產品市場,滿足群眾對優質農產品的消費需求,從而實現農產品競爭力的提升,推動現代化農業發展。
參考文獻
[1]高啟杰,李靜,費佐蘭.我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基于對48家企業數據的統計分析[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8(4):66-68.
[2]王二朋,高志峰,耿獻輝.加工農產品的附加值來自哪里:消費偏好視角的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20(1):80-91.
[3]崔瑜琴.經濟新常態視角下的農產品銷售途徑分析[J].科技經濟市場,2019(1):110-112.
[4]劉瑞峰.消費者對新疆區域特色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認知和購買行為的實證分析:基于鄭州市240位消費者的調查[J].生態經濟(學術版),2013(1):201-205.
[5]張文宇.中國城市居民農產品需求結構研究:基于ELES模型食品消費需求的實證[J].農業科學,2019(5):35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