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宜辰
班會背景
1.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人們帶來了迷茫,但疫情之下的英雄贊歌,也給人們帶來了希望和勇氣,疫情下的英雄事跡是開展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引導學生樹立堅定信念,讀書報國。
2.進入初中后,很多家庭出現了親子關系的變化,父母和孩子的溝通開始減少,孩子不理解父母,急于擺脫父母的束縛,到了初三更是如此。通過家長學校的方式,讓雙方走進對方的心里,得到互相的支持和理解以緩和親子矛盾。
3.初三階段是一個人的重要分界點,該如何選擇,技校還是高中,學生很迷茫,如何正確認識工作對于一個人、一個社會的重要作用對于孩子很重要。通過疫情期間的各種抗疫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工作不分貴賤,通過家長的力量幫助孩子走進社會,對職業生涯進行規劃。
班會目標
1.通過搜集資料、講述故事,感受戰疫背后默默付出的英雄的偉大,培養學生為祖國的強大而努力的社會責任感;感受祖國的強大,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2.通過對父母在抗疫期間的工作和活動的了解,感受父母的辛苦,懂得每一個人都在為祖國的強大而努力。
3.通過對父母工作的了解,增加孩子對父母的認知,促進親子關系;在此基礎上,嘗試幫助學生進行未來職業規劃。
課前準備
1.素材準備:火神山修建圖片、抗疫時期的社會場景、汶川地震志愿者12年后奔赴武漢抗疫的視頻。
2.組織準備:學生自行搜集假期里的生活圖片、抗疫期間的故事;邀請家長參加主題班會活動,搜集家長在疫情中參與抗疫的圖片和信息。
班會過程
引入: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個春節過得與眾不同,宅在家里的我們,在新聞播報中度過了一日又一日;來勢洶洶的數字,讓人感覺到病毒的可怕。
一、我所進行的抗疫行為
提問:整個疫情期間,你們是如何保護自己的呢?
學生分小組討論,匯總疫情期間學生進行的抗疫行為。
教師小結:疫情期間,大家做好個人防護,既保護了自己,也在保護他人。大家努力做到不出門、不添亂,不信謠、不傳謠,也讓老師看到了一個有規則意識和理性成熟的公民的樣子,必須給你們點贊。
【設計意圖】孩子平時有些不太好的衛生習慣,這時候是最好的教育契機。出門戴口罩、打噴嚏要捂口鼻、飯前飯后要洗手等,看似常規,卻是很多孩子不能堅持的事。通過疫情,改進學生的衛生習慣,注意生活細節,讓孩子受益一生。另外,一個強大的國家,需要有規則意識和理性成熟的公民,通過疫情時學生的行為展示,引導學生遵守規則、保持理性、分清是非,做一個有責任感的公民。
二、我所感受到的中國力量
1.小組討論分享
問題1:突如其來的疫情,攻擊點在中國武漢,但威脅的卻是全人類。世界各國的目光都在緊緊盯著中國的一舉一動。中國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案。你能說說你看到的中國行為嗎?從中感受到怎樣的中國力量?
問題2:看到這些行為,你有怎樣的感受?
2.教師小結
正是一個個樸實善良的勞動者,一個個不畏生死的醫護人員,一點一滴積累,才有了今天的中國。
【設計意圖】通過了解中國的抗疫行為,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的強大。通過學生講述才能真切感受到祖國的強大,只有實實在在地對比,才能感受到身處中國之美好,感受到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三、我所不知的父母辛苦
1.家長分享
過渡:武漢火神山醫院能夠短時間內順利完工,少不了那些普通勞動者的奉獻。大年三十,他們接到緊急任務,很多人都是放下家中碗筷,自愿趕來。10天、14400分鐘、3000多名工人、近千臺大型機械設備和運輸車爭分奪秒與疫情賽跑,創造出火神山奇跡。他們是最普通的勞務工作者。
除了遠在武漢的抗疫勇士們,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人在為抗疫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邀請家長分享抗疫期間的努力。
家長1介紹:在假期里,孩子一直都是一個人在家,孩子也有過埋怨,但沒有辦法。家長因為疫情防控保障需要全天都在工作。每日早6點、中午11點、晚5點三次對市場四千多平方米進行全面消殺工作,早8點開始對進入市場的顧客進行測溫工作,每日做好各項疫情工作臺賬,確保市場工作人員、經營戶以及顧客的安全。
家長2介紹:我是一名有著十多年工作經驗的冶山道院社區老社工,熟悉轄區的人和事。大年三十,正好輪到我值班,本打算值完班就可以安安心心回老家過年,結果疫情暴發,打亂了計劃。抗擊疫情期間,我一天都沒有休息,一直在忙碌中度過。每天打電話隨訪、到社區入口執勤、在街道上巡邏、制定各卡點值班表……不過在我看來,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作為社工黨員的我只有時刻準備著,多發聲,才能讓居民安心、社區穩定。
2.學生討論
問題1:你知道你父母在疫情期間的工作嗎?
問題2:你理解和支持你父母的工作嗎?
3.教師小結
正是因為有著像你們父母一樣默默地為中國進步、社會發展貢獻自己力量的人,才有了今日之中國!
【設計意圖】通過父母介紹其工作,讓孩子理解父母的辛苦,懂得心疼父母,增加親子關系的親密度。同時,通過對父母工作的介紹,讓孩子理解父母的辛勤努力對國家的重要作用,以此來增加孩子的自豪感和榮譽感,從而引導孩子樹立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四、我所種下的希望之樹
過渡:奮斗需要接力,夢想需要傳承,國家的未來要看你們!我們就以十年為期,十年后,我們的祖國會變成什么樣子呢?你們會從事什么工作呢?你能為祖國做出什么貢獻呢?請家長在卡片上寫下對孩子的期望,請孩子們寫上自己的夢想。
學生和家長在卡片上給未來的自己寫一封信。
學生和家長分享十年之約,并種下“希望之樹”。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視頻,讓學生感受到未來的他們也會成為社會的一員,也會成為社會的頂梁柱,從而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感;通過孩子給自己寫一封信,讓學生做好人生規劃,以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學生為祖國努力學習,貢獻自己力量的社會責任感和人生價值感;通過家長給孩子寫下期望,換一種方式進行親子溝通,可以讓孩子充滿動力,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鼓勵。
班會總結
看到同學們種下的希望之樹,老師就像看到了中國的希望一樣,濃烈又充滿生機,希望大家都能開出希望之花,祝你們成功,加油!
拓展提升
班會課結束后,計劃在班級內繼續跟進學生的人生規劃主題活動和家庭親子關系,邀請家長和學生一起開展短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制定,并利用假期時間,組織學生到父母的工作地點,深入到父母的工作環境中,感受父母工作的辛苦與偉大,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我學·我們研為核心的初中課堂變革的行動研究”(E-c/2016/29)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