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班會背景
2013年3月,教育部《關于在中小學幼兒園廣泛深入開展節約教育的意見》倡導全面開展“光盤行動”,要求學校開展以勤儉節約為主題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從意識上、行動上、體驗上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儉以養德”,節儉更是學生思想品德和公民道德的重要體現。然而在現實中,掉在地上的飯渣、滴水的水龍頭、一張廢紙、沒有及時關掉的投影……在班級生活中時有發生。這一方面與學生的節約習慣不良有關,更與班級惜物節用主題教育不及時、不具體、不深入密切相關。
班會目標
1.通過“一粒米的旅行”,引導學生明確“一粥一飯”來之不易,養成自覺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習慣,激發學生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意識。
2.通過“一張紙的旅行”,促進學生提高認識,引導學生把節約意識落實到生活的細節中,促進學生自我養成、互相監督。
3.通過活動反思和交流,糾正學生的思想,讓學生認識到愛糧節糧的巨大意義,從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自覺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節儉傳統。
班會前期準備
碗若干只,大米,卡紙
班會過程
導入:同學們,觀察多媒體出示的兩個漢字,從字形、字音、字義方面說一下你有什么認識。
教師問題引導:請同學們關注字體的構建,對比兩個字的異同點。
【設計意圖】出示“侈”“儉”的字形,讓學生猜測這是什么字,從字的構建猜想兩個字都與“人”的生活有關,不同的是“侈”有“多”的意思,“儉”有“限制、約束”的意思。自然引入本節課的主題詞:節儉。
活動一:一粒米的旅行
一、看一看,算一算
設計內容:
觀看公益視頻:《珍稀每一粒米!跟著李子柒看“水稻的一生”》。結合自身生活經歷,談一談,當李子柒端上一碗米飯時,這一粒粒米為了走上餐桌可能會經歷哪些艱難困苦的旅行?
設計預想:
視頻中,學生能得出的看法會有水旱災害、高溫、寒潮……
根據生活積累,學生可能發散思維:萌芽過程被蟲咬、被踩踏、被風吹斷,收獲運輸途中不慎掉落,儲存時條件不適合而霉變,打飯時掉到地上……
教師問題追蹤:(1)下表是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農作物受災面積走勢。通過具體數字,說說你的發現。
(2)2017年,我國稻谷播種面積為30747千公頃,受災面積約占60%。你對“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又有哪些看法?
【設計意圖】現在學生生活中不愁吃,甚至還有挑食的現象。加之缺少必要的田園勞作,他們對糧食的價值感知相對較低。因此在中學生中開展節約教育,要從田園勞動、收獲的大背景出發,用統計的方法,得出具有震撼驚醒作用的數字。讓學生明白萬物生長并非一帆風順,收獲的果實需要倍加珍惜。
二、數一數,評一評
活動內容: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數一數一碗米的數量(每個小組2000粒飽滿的米,剔除半粒及以下的米)。教師巡視觀察,隨機撿拾學生不小心掉落的米粒。學生談一談對浪費一粒米的看法;學生說完,教師把米粒“獎給”發言者,讓“米粒歸碗”。最后根據各小組最終的米粒存量,評選“節糧示范小組”。
教師問題引導:
假設一碗米的價值等于一根中性筆,估計一下班級中每人如果節約兩勺米(約1000粒),多少人的節約行為就能換來一根中性筆?如果是筆記本、智能手機呢?
(展示撿到的米粒)這是剛才同學們不小心掉落的米粒,假如你是這些米粒中的一員,你會對那些“小馬虎”說什么?請同學們兩人為一組,互相評一評。
根據2020年7月13日發布的最新版《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預測,冠狀病毒疫情延續到2020年底可能使長期饑餓人數新增超過1.3億人。在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到來之際,學校團委組織各班級懸掛一些宣傳條幅。請從備選內容中選出一條,推薦給團委,并說明推薦理由。
【設計意圖】在前一個活動中,學生已經了解了一粒米生長、成熟的不容易;該環節意在從生活中引起學生的節約意識。通過日常觀察,下面的浪費現象廣泛存在:剩飯過滿導致米飯掉落、吃飯過程中米飯掉落、飯后碗壁殘存不少米粒……該活動通過積少成多,讓學生對比衡量物品的價值,反思日常生活的浪費細節,感受節約教育的意義。最后通過宣傳標語,由“愛糧”提升到“愛生命”“愛他人”“愛地球”……激發起愛糧節糧的強烈意識。
活動二:一張紙的旅行
設計內容:在卡紙上設計刻度碗。用米粒的數量表示刻度,根據自己的飯量,設計專屬“刻度碗”。班級設計一份海報,在食堂門廳做一期“愛糧節糧”主題展出。海報旁邊,展示各種專屬“刻度碗”,完成本節課的旅行。
教師活動建議:給食堂阿姨寫一封信,表達自己愛糧節糧的決心;號召全體同學行動起來,學會使用“刻度碗”;給食堂工作人員建議,使用刻度碗,給師生打飯;寫上節約標語,營造濃厚的愛糧節糧宣傳教育氛圍……
【設計意圖】節儉是習慣,更是美德。要讓節儉蔚然成風,滲透到學生生活實際中,讓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班會總結
學生在看視頻的時候,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表情,留意那些“只看熱鬧,不看門道”的學生,關注他們在本節活動課中的思想變化。在數大米的時候,建議學生借助直尺,否則米粒沾到手上,影響速度;活動結束要及時回收大米。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重點課題子課題“家校共育數字化對學生勞動教育的促進研究”的過程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