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暉 朱兆軍
[摘要] 近年來,隨著離婚率不斷上升,學校里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特殊群體——離異家庭子女。我們需要關愛他們,建立關愛學生檔案,積累教育經驗,科學系統地進行引導。在平時,教師要用交心、愛心、耐心、信心去感化學生,用智慧引導學生。在課外,要充分調動家長積極性,引導家長繼續學習提高認識,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形成家校合力。通過各種方法,幫助離異家庭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科學地引導離異家庭學生走上正確的道路。
[關鍵詞] 關愛學生檔案;離異家庭子女
小H,女,初二年級學生,父母在她小學時離異,她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爺爺奶奶覺得H很可憐,不容易,對她的教育方式就是“碎碎念”和遷就,可正因長期受到爺爺和奶奶的溺愛和家庭破碎的心理陰影,該生性格變得非常復雜,有孤僻自卑的一面,也有敏感自尊的一面;會常常否定自己,但是當別人輕視自己的時候,會很生氣。
這種表面上安靜如冰山、內心如火山激烈的敏感學生,在我們教育中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針對小H這位離異家庭學生的心理困擾,我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孩子情況,采取各種方法幫助她、引導她。
一、建立關愛學生檔案,科學系統地進行引導
“教育是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任何短視的做法都會破壞這項工作的完整性。”想要處理好離異家庭學生心理問題,必須要有系統的方案、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有所成效。建立關愛學生檔案,可以系統地對離異家庭同學的情況進行調查匯總,幫助我們找到異常問題出現的原因。調查的內容包括孩子的家庭背景、在家里及在校表現、同學的評價、愛好的活動、班級活動參與獲獎情況。
除了基本情況的匯總,我們還通過長時間對于突發情況或有意義活動的記錄,掌握他們行為和心理變化的規律,科學有序地進行引導。
通過一系列的跟蹤記錄,讓我們對離異家庭學生小H的心理、學習、交友、娛樂等方面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一方面為我們今后教育引導小H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另一方面為我們今后處理類似的學生問題提供了借鑒。
二、用智慧引導學生,體現“四心”感化效應
小H作為離異家庭孩子,自尊與自卑并存,教師最關鍵的是要引導學生去尋找幸福,幸福在哪里。于漪老師說:“他們只要感到自己做的事情有意義,有成就感,受到尊重,得到肯定,就會身心愉悅,舒服痛快,幸福溫暖。”
1.交心
小H性格比較孤僻,容易產生消極的想法,所以越是這樣的學生越是需要別人跟她交流,引導她走上正確的道路。記得有一次,小H興致不高,我問她為什么。她說張顏同學語文進步了,您進行了表揚,我成績比她好,您沒有任何表示。我很欣慰,因為孩子能跟我溝通了,我連忙解釋,因為你在老師心目中位置比較高,我覺得取得這樣的成績是理所當然,想要我表揚你除非你有更大的進步。小H聽后很高興,學習的勁頭更足了。
2.愛心
愛心的出發點是,教師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轉變態度,學會換位思考,理解離異家庭學生有一些反常的表現是正常的,他們也想改變自己,也想積極向上。
在班級,我們要營造溫馨的氛圍,可以開展各類活動,比如一起過生日,一起探討班級問題,樹立班級榜樣等活動,讓全體同學在愛中成長。
除此之外,要規范學生在校的行為。“無規矩不成方圓”,愛也應該在規則中進行,有了規矩,我們才能對小H進行表揚,及時指出小H的不足,這樣就讓小H覺得老師一直在關心她,會促使她產生積極情感,慢慢去規范課堂內外的行為。
3.耐心
教育就是反復抓,抓反復。不能指望一次的活動、一次的教育,就能徹底改變一位學生。小H在思想行為上會時常出現倒退的現象,這時候我往往覺得很泄氣、很生氣,感覺平時的功夫白做了。但是,心平氣和地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導致這樣的情況?我通常選擇合適的時機,心平氣和地跟小H進行交流。再從小H朋友的口中了解她近期的情況,并囑咐他們積極引導小H。最后通過班會課等形式,以看起來解決班級問題的話題,來解決小H的問題。
4.信心
在與小H接觸的過程中,我發現小H有許多優點,對待班級的不好的現象能義憤填膺,有正義感;對待爺爺的年邁還是比較關心和心疼的;在特長方面古箏彈得不錯,通過了十級考試……看到那么多優點,讓我對轉變小H有了更多信心。
當然更重要的是小H自己對自己要有信心,首先要幫助小H樹立遠大的志向,鼓勵她腳踏實地學習。其次利用班會和各類活動教育小H,做什么事都不容易,但是只要奮斗就一定有收獲,鼓勵小H勇往直前,努力實現目標。
三、重視家庭教育,爭取家長的密切配合
離異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問題大都是由于愛的缺失、父母忽視對孩子的關注,爺爺奶奶遷就溺愛造成的。就小H而言,我了解的情況是孩子父母離異前孩子的性格是開朗活潑的,但是離異后就變得性格內向、孤僻。本來學習成績不錯,到后面失去學習動力,成績相對滯后。
首先,與孩子的父母溝通,保持父母彼此在孩子心目中的高大形象,這就給孩子樹立了一個正確的價值引導。反之,父母一方總是去指責、抱怨和詆毀另一方,就會給孩子留下錯誤的認識,對父母產生很大的偏見,從而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其次,通過一系列機會和活動滿足孩子精神上的需求。離異孩子的家長,除了物質上滿足孩子之外,還應在精神上給予孩子以引導。在假期,可以帶小H參加各類活動,去游樂場,去看電影,去孩子想去的地方,一起做有趣的事情。我也找機會給家長“表現”的機會,在家長會前,特別邀請所有家長,當然包括小H的父親、母親錄制一段視頻,進行溫馨播放。在大合唱背景畫面制作時,插入全家合照,滾動播放。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更加堅定地去相信愛。
再者,家長也要終身學習,提高家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經常推薦家長觀看有益的視頻,啟發家長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除此之外,現在市面上知識付費的App很多,我推薦了一些比較好的教育課堂給家長,也針對小H這樣的離異家庭家長,進行了個別交流。通過學習,小H家長認識到自己對待孩子的一些不足之處,逐漸掌握了管理孩子的有效方法。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專項課題“城市新區初中特殊家庭學生發展的優化策略研究(編號:D/2016/02/35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陳宇.學生可以這樣教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3.
[2]于漪.教育的姿態[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