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5發布2020-04-15實施
前 言
本標準的依據是GB/T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
本標準由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制定。
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秘書處。
聲明:本標準的知識產權歸屬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未經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以下簡稱“協會”)授權同意,不得印刷、銷售。
1? 適用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登記的機構會員單位。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產權交易行業數據統計規范》
3? 術語和定義
3.1? 產權交易機構
產權交易機構是指依法設立,獲得省市級(含)以上政府國資監管部門或政府監管部門選擇確定的具有從事國有產權和其他權益要素交易資質,負責產權交易資本市場建設和運行,并為交易活動當事人提供交易場所、設施和服務的機構。
3.2? 產權轉讓
產權轉讓指所有人轉讓其對企業各種形式出資所形成權益的行為。
3.3? 資產轉讓
資產轉讓指所有人對外轉讓資產的行為,包括生產設備、房產、在建工程以及土地使用權、債權、知識產權等。
3.4? 交易額
交易額指已完成交易的項目成交額和中標金額;以費率或浮動比率等非金額形式作為交易結果的項目,能夠通過一定方式換算為金額計算的,以金額進行統計,不能轉化為金額計算的暫不納入統計。成交金額或中標金額以《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系統數據規范(V2.0)》為準,單向計算。融資項目的融資額按同等金融納入交易額統計。
3.5? 競價率
競價率是指公開掛牌成交項目中,報名人數在2人及以上的成交項目宗數占所有成交項目宗數的百分比。計算公式為:Σ競價項目成交宗數/Σ所有掛牌項目成交宗數*100%。適用于資產股權類(不含企業增資)、自然資源類、環境權類交易項目。
3.6? 平均增值率
平均增值率是指掛牌成交項目中,增值金額占掛牌金額的百分比。計算公式為:Σ(掛牌項目成交金額-掛牌項目掛牌金額)/Σ所有掛牌項目掛牌金額*100%。適用于資產股權類(不含債權項目、企業增資、融資服務等項目)、自然資源類、環境權類等具有賣方轉讓、出讓性質的交易項目(注:沒有評估值的情況下,使用掛牌金額代替評估值)。
4? 產權交易機構綜合評價標準具體內容
4.1? 產權交易機構綜合評價辦法(附件1)
4.2? 產權交易機構綜合評價指標計分標準(附表1-11略)
附件1
產權交易機構綜合評價辦法
第一條 為規范產權交易機構(以下簡稱“交易機構”)交易行為,規范行業內部競爭秩序,推動交易機構做優做強,提升產權交易行業影響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的產權交易機構綜合評價是根據一定的規則,在對反映產權交易機構交易狀況的相關單項指標進行評分的基礎上,按照各指標權重系數計算交易機構的綜合得分,并根據得分情況公布交易機構綜合評價前五十家名單和有關單項指標前五十家名單。
本辦法所稱的交易機構為在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以下簡稱“協會”)登記的機構會員單位。
第三條 交易機構綜合評價遵循客觀、科學、公開、公平、公正原則。
第四條 協會秘書處負責全國產權交易機構的綜合評價工作。制定交易機構的綜合評價規則,組織實施全國交易機構的綜合評價工作。
第五條 綜合評價工作每年開展一次,評價年度為上一年度,基準日為12月31日,每年10月按本辦法規定公布評價結果。
第六條 設立滿1個會計年度的交易機構可參加綜合評價。評價年度如交易機構暫停營業,或被業務主管單位暫停或取消其從事的產權交易業務的,不參加綜合評價。
第七條 綜合評價選取交易機構的下列指標(附表1),采用平均值比較法計算單項指標得分:
(一)年交易額指標
年交易額是指交易機構一個自然年產權交易總額,為資產股權類、自然資源類、環境權益類和招標采購類四項交易額總和(依據《產權交易行業數據統計規范》的標準進行填報)。年交易額指標計算,首先按照交易額的大小進行排名計分,第1名50分,第2名49分,第3名48分,依次類推,排名低于50名的得0分,得出各機構年交易額指標得分。年交易額指標最終得分=交易機構年交易額指標得分÷參評交易機構年交易額指標得分前50家平均值。
(二)硬件設施建設指標
硬件設施建設是指交易機構在進行交易活動時應具備的基本硬件設施配備。硬件設施建設指標最終得分=交易機構硬件設施建設指標得分÷參評交易機構硬件設施建設指標得分前50家平均值。
(三)交易質量指標
交易質量指標包含衡量交易質量的兩項指標競價率和平均增值率(依據《產權交易行業數據統計規范》的標準進行填報),和交易機構在評價年度及前2年內受到行政處罰、自律懲戒的情況。交易質量指標最終得分=交易機構交易質量指標得分÷參評交易機構交易質量指標得分前50家平均值。
(四)制度建設指標
制度建設是指交易機構在自身制度建設方面的情況。制度建設指標最終得分=交易機構制度建設指標得分÷參評交易機構制度建設指標得分前50家平均值。
(五)信息化程度指標
信息化程度是指交易機構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舉措和取得的成績。信息化程度指標最終得分=交易機構信息化程度指標得分÷參評交易機構信息化程度指標得分前50家平均值。
(六)人才培養指標
人才培養是指交易機構在評價年度內人才培養方面的投入和取得的成績。人才培養指標最終得分=交易機構人才培養指標得分÷參評交易機構人才培養指標得分前50家平均值。
(七)文化建設指標
文化建設是指機構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的投入和取得的成果。文化建設指標最終得分=交易機構文化建設指標得分÷參評交易機構文化建設指標得分前50家平均值。
(八)服務創新指標
服務創新是指機構在豐富服務品類、拓展合作主體、強化互聯網支撐等方面的創新成果。服務創新指標最終得分=交易機構服務創新指標得分÷參評交易機構服務創新指標得分前50家平均值。
(九)行業貢獻指標
行業貢獻是指交易機構在評價年度內參加協會組織的行業建設活動以及受到表彰情況。行業貢獻指標最終得分=交易機構行業貢獻指標得分÷參評交易機構行業貢獻指標得分前50家平均值。
(十)黨組織建設指標
黨組織建設是指機構在黨組織建立和相關活動方面的情況。黨組織建設指標最終得分=交易機構黨組織建設指標得分÷參評交易機構黨組織建設指標得分前50家平均值。
第八條 交易機構綜合評價得分為Σ單項評價指標得分×權重系數。
第九條 綜合評價得分的計算公式如下:
綜合評價得分=年交易額指標得分×W1+硬件設施建設指標×W2+交易質量指標得分×W3+制度建設指標得分×W4+信息化程度指標得分×W5+人才培養指標得分×W6 +文化建設指標得分×W7+服務創新指標得分×W8+行業貢獻指標得分×W9+黨組織建設指標得分×W10(其中,W1,W2……W10為對應指標的權重系數,合計為100)。
第十條 綜合評價按下列程序進行:
(一)交易機構于每年8月31日之前,將綜合評價所需信息報協會。
(二)每年10月31日之前,協會將交易機構綜合評價前五十家名單和有關單項指標前五十家名單在協會網站予以公示,公示期10天。在公示期內,參評交易機構及相關方面可以向協會反映情況。
(三)公示期滿且無異議,或對提出的異議進行核實并修正相關信息后,協會將在官網上正式公告交易機構綜合評價前五十家名單和交易機構有關單項指標前五十家名單。
第十一條 評價結果應用與推廣:
(一)協會將在中國產權網、全國產權行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和《產權導刊》上發布交易機構單項和綜合排名前50家名單。
(二)評價結果將推薦給政府國有資產監管、工商、稅務、海關等部門,幫助會員做好市場增信工作。
(三)評價結果將應用于信用評價工作。
第十二條 協會對填報不實信息的交易機構,一經查實,取消當年參評資格,并計入誠信檔案。
第十三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