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以江蘇響水“3·21”特別重大爆炸事故為例,簡要說明導致響水“3·21”特別重大爆炸事故的原因,通過消防救援力量處置危化品事故應急救援行動基本情況,分析應急救援中的經驗和存在問題,針對危化品事故應急救援能力和策略,提出解決危化品事故處置的合理方式,建議通過一系列措施提升救援能力,如:強化實戰訓練、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發揮專家救援作用、救援戰備體系和應急救援裝備配套建設等。
關鍵詞:消防;危化品事故;應急救援;能力建設
1 基本情況
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生態化工園位于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陳家港鎮,設有化工生產、生活服務、污水處理、化學危險品儲存四大功能區,已建成熱電廠、污水處理廠、地面水廠、危險品管道接駁及散裝碼頭、消防站等基礎配套設施。2019年3月21日前,響水縣生態化工園入園企業共67家,其中化工企業56家,主要從事醫藥、橡塑助劑、染料中間體、農藥、丙烯酸及酯類等精細化學品生產。2019年3月21日江蘇響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發生特別重大爆炸事故(以下簡稱“響水事故”),造成78人死亡、76人重傷、640人住院治療,直接經濟損失19.86億元。
江蘇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占地面積14.7萬平方米,注冊資本9000萬元。主要生產精細化學品,其主要產品為苯二胺、對甲苯胺、均三甲基苯胺等產品,用于生產農藥、染料、醫藥等。生產苯二胺過程涉及硝化反應,會產生一種黃色顆粒或粉末狀固體,這是一種危險的硝化固體廢料。苯二胺生產工藝流程如下圖:
圖1 苯二胺生產工藝流程
圖示中的黃料即硝化廢料,具有毒性、易燃易爆、強腐蝕等特性,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將黃料集中存放,每半年集中清理一次。響水事故的發生地就是存放黃料的固體廢料庫。
響水事故造成的影響:重度、中度受損面積(建筑結構受損)達到62平方千米,爆炸形成的沖擊波導致建筑物門窗玻璃受損,東西向26.1千米,南北向19.3千米。其中133家生產企業,2700多家商戶受到影響。
2 事故處置
響水事故發生,江蘇省立即做出反應,江蘇省消防救援總隊立即啟動重特大災害跨區域作戰預案,立即調集13個支隊、930名指戰員、192輛消防車、20臺重型機械立即奔赴現場。消防救援力量到達現場后,主要是進行三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對現場明火進行迅速撲救,以防止再次發生爆炸,3月22日凌晨5時,現場明火被全部撲滅;第二,進行現場疏散和救援,截止到3月25日,共搜救出164人,78人遇難,86人生還;第三,現場明火撲滅,人員搜救工作結束后,組織消防救援力量對事故核心區半徑2公里的范圍進行安全排查,尤其是著重開展對范圍內危化品的儲存、轉運、倒灌、清理工作,進行風險評估、分級分類防控,制定精準的防控方案。
響水事故相比較曾經發生過的危化品爆炸事故,堪稱失控性爆炸事故。具有以下幾個特點:涉及范圍廣、造成的傷亡慘重破壞程度大、現場和后期處置難度大。
(1)涉及范圍廣。響水事故爆炸的威力大,在主要爆炸點和周邊形成了一個直徑達120多米的爆炸坑。爆炸企業及周邊1.2平方公里的16家企業和1個污水收集站被完全摧毀,爆炸產生的破壞性強,除了主爆點外鄰近的多家企業也發生了連鎖性爆炸,最終波及范圍達到直徑20多公里,整個工業園區全面停產。
(2)造成的傷亡慘重。造成78人死亡、76人重傷,640人住院治療,直接經濟損失19.86億元。事故發生從起火到爆炸,時間非常短,企業中的職工無法及時預警和逃生。硝化廢物產生的爆炸,形成巨大的沖擊波和熱輻射,導致波及范圍內的建筑物大面積坍塌,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3)現場和后期處置難度大。響水事故發生后,工業園區內未被引燃的危化品達到十余萬噸,爆炸核心區的道路完全被摧毀,大量的混酸溶液等高腐蝕性物料持續外泄,導致整個工業園區處于劇毒、易燃易爆氣體的籠罩之下。爆炸現場存有100多種劇毒、強腐、易燃、易爆等A類重大風險源,這些風險源的處置需要具備極高的專業性和技術性,極大的增加了現場消防救援人員事故處置難度。
圖2 核心區爆炸前后對比圖
事故發生后,黨中央下達命令,在最短的時間內啟動應急響應機制,調集相關專業人員組織救援行動,在事故現場進行傷員搶運、封鎖現場、安全警戒、危化品洗消作業、污染物清理、武裝巡邏等任務,這次救援行動也是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改革轉隸后,執行的最大規模的危化品爆炸事故救援任務,展現了消防指戰員在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中的重要作用。同時,通過此次救援行動也發現了危化品事故處置中的問題,需要對此進行詳細分析,形成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事故處置中暴露出的問題,主要有:
(1)危化品事故應急處置缺少專家隊伍的支持。沒有一支專業性極強的危化品事故救援專家隊伍,導致在事故處置中缺乏專家指導,對現場風險評估、安全預測、行動作業不能科學、精準把握,進而使救援行動中出現了救援步驟跳躍等現象。同時,參與救援的消防指戰員在危化品事故救援專業知識方面存在短板,專業處置技術能力不高,導致現場救援中安全防護、專業救援的問題凸顯,事故現場化學檢測方法落后,危化品洗消精準度不高,沒有達到科學高效救援要求。
(2)事故處置中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偵檢設備不足。危化品事故處置中防護裝備、洗消裝備、救援偵檢裝備在救援行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為相關防護裝備器材等配套設備的不足,會極大威脅到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也會降低救援的成功率。本次事故處置中,偵檢裝備對有毒有害物質檢測的種類有限,洗消化學藥劑種類不全,對現場存在的大量苯、甲醛等危化品洗消作用不明顯,導致明火撲滅后,現場依然存在大量A類風險源,增加救援風險。
3 危化品事故救援處置策略分析
響水事故處置過程中,全體參與救援的消防救援人員始終堅決執行黨中央指令,堅持科學、安全、專業、高效的救援方針,克服救援過程中的各種難題。
3.1救援處置策略——重點問題
(1)落實響應機制,滅火搜救同步實施。響水事故發生,江蘇省消防救援總隊立即響應,全員奔赴現場,利用儀器監測、無人機偵查、航拍建模等技術手段,迅速掌握現場情況,堅決貫徹救人第一的原則。將整個現場劃分6個區域,先重點撲滅劇毒性危化品——丙烯腈儲罐的火情,明火撲滅后將核心區劃分65個網格,抓緊72小時黃金救援期,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傷亡。
(2)加強現場防護,落實現場全面洗消。按照“防火、防爆、防毒、防酸堿、防輻射、防灼傷、防觸電”的要求,對救援人員進行呼吸和軀干防護,針對不同的現場情況,采取差異化的防護措施。同時,對救援人員和救援裝備定時、定點進行現場洗消,以防止次生危害的發生。
(3)根據現場情況,采取針對性措施。事故現場涉及到的企業、行業、產品、物料等各具特點,根據現場推演等形式,針對不同的問題難點,利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干沙等不同的滅火藥劑和材料,制定專項處置方案。天嘉宜公司除爆炸點的硝化物外,還存放了大量的苯原料、甲醇等易燃易爆危化品,利用泡沫滅火后,為防止二次復燃,對罐體進行倒液連接、法蘭跨接、靜電接地等措施。
(4)嚴格處置程序,規范危化品轉運流程。現場明火撲滅后,消防救援人員對園區內的危化品進行應急搶險轉運,現場指揮部組織專業力量,對存有的危化品進行統計、分類,根據危害程度、受損程度,進行清運工作,實施一企一案的處置方案,同時時刻保持對現場的監控,以防止發生次生災害。
3.2救援處置策略——專業隊伍建設
危化品事故救援需要專業化的救援隊伍,堅持“多能一體、維穩維權”的戰略。
(1)形成危化品救援專家隊伍,強化專家隊伍對救援的指導。目前,我國消防隊伍危化品事故救援的能力不足,缺少專業性救援指導。應盡快以應急管理部為領導,建立應急救援技術支持體系,可以解決消防原有設置的優勢,以軍隊、武警部隊防化專業院校的專家為基礎,發展科研院所的專家隊伍,采用專兼職聘用的方式,建立危化品事故處置專業救援專家隊伍,能夠有效的指導消防救援人員現場救援,制定救援技術標準,對現場、救援裝備進行安全評估等工作。同時,專業的專家隊伍建設,能夠及時獲取國內外先進理念、信息技術變革,了解危化品救援處置發展趨勢,加強處置問題研究,提供救援有效方法,進而形成針對危化品救援處置研究成果,利于危化品事故救援策略的全面推廣。
(2)危化品存放安全檢查,實現多方合作。我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化學品生產國,擁有著種類繁雜、分布范圍廣、體量龐大的化學品生產工業體系,這也是近幾年我國危化品安全事故高發的原因之一。日常危化品的生產、儲存、運輸工作需要嚴格執行安全標準,消防機構以及危化品企業所屬轄區安全生產部門需嚴格執行安全生產檢查,將危化品事故發生的幾率降到最低。同時,對于危化品救援要優化物資儲備,遵循“規模適度、品種配套、平戰結合、用舊儲新、確保質量”的原則,劃分區域,關注重點危化品企業,做好物資儲備工作,尤其是企業和消防救援物資的儲備,實現救援儲備物資的全覆蓋,形成快速高效的供應保障體系,實現危化品事故救援的高效和精準。
(3)加強消防隊伍危化品事故救援實戰訓練。消防救援要始終堅持“專業化、合成化、實戰化”要求,加強消防隊伍的專業化實戰化訓練。模擬實際危化品事故救援現場,形成救援推演方案,提升現場救援過程中的應急處置能力,提高救援處置實效。加強消防隊伍專業技術業務能力建設,強化專業技術知識的學習,讓消防救援人員能夠熟練掌握救援裝備、危化品特性、技戰術相關知識。危化品事故救援是滅火救援行動中最為特殊的一種,不同的天氣狀況、地理條件都會對救援行動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必須增強消防救援人員和事故地人員防護自救和互救的能力,在危化品事故救援實戰訓練中要開展針對偵察檢測、防化洗消、災情研判、識險避險等救援環節的訓練內容。
(4)增強消防救援人才隊伍的制度保障。危化品事故救援對消防救援人才的要求更高,消防隊伍需要根據“建強隊伍、優化結構、提升素質、增強活力、確保打贏”的任務要求,拓展救援人才隊伍職級評定、專業能力、學歷分層,提升專業人員編制率。形成專業人才培訓體系,加強現有消防救援人員的培養,增加參與專業院校培訓的機會,發掘潛能。完善消防救援人員崗位機制,完善獎懲機制,完善人員管理、調整機制,提升消防救援人員的福利待遇,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創造性,以確保人才分布結構科學合理。
參考文獻:
[1] 江蘇響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別重大爆炸事故?調查報告[R].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2] 付立兵.消防部隊處置重特大危化品事故對策研究[J].中國消防,2016(8).
[3] 周詳.響水“3·21”事故應急救援處置啟示[J].勞動保護,?2020(04).
[4] 李華成,崔俊龍,沈同強.加強武警部隊化學事故應急救援能力建設策略——江蘇響水“3·21”特大爆炸事故剖析[J].中國應急救援,2020(01).
作者簡介:
吳君華,黑龍江省消防救援總隊,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滅火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