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開展應急安全文化建設,以文化引領,以文化為導向和動力,引導企業員工養成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自覺規范安全行為和全面提升應急處置能力,提高安全生產的保障能力,從而實現企業安全生產長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關鍵詞:應急安全文化;優化;應急管理
應急安全文化是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構建“三化”同步引領安全工作的重要抓手。通過開展應急安全文化建設,以文化引領,以文化為導向和動力,引導企業員工養成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自覺規范安全行為和全面提升應急處置能力,提高安全生產的保障能力,從而實現企業安全生產長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1 應急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加強應急安全文化建設,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從被動應急轉化為主動應急,這是新常態對應急工作的本質要求。應急管理以預防為導向,持續豐富應急安全文化內涵,注重營造富有企業特色的應急安全文化氛圍,突出以“五有”(工作有手冊、現場有看板、崗位有卡片、班組有訓練、訓練有示范)的應急安全文化建設模式,通過對應急安全文化的建設和實施,從而提升企業整體應急管理水平,這就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以預防為導向,重在事前的準備工作,體現“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
2 以應急救援組織機構推進應急安全文化建設
一是企業成立應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單位日常的應急管理工作的領導、組織、指導、指揮和協調工作,由企業的主要責任人擔任組長,企業其他負責人擔任副組長,企業各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組織機構,負責企業應急管理的日常事務和相關應急處置工作。
二是企業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應急指揮部為發生事件、事故或緊急情況后的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由企業主要負責人擔任指揮長,分管安全領導任現場指揮長,企業其他負責人為副指揮長,企業各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組織機構。
如遇特殊情況,指揮長不在時,由企業分管領導擔任指揮長;由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的廠級領導擔任現場指揮長,統一協調救援工作;指揮部下設8個專業組,通訊聯絡組、救援行動組、后勤保障組、醫療救護組、應急疏散組、現場警戒組、善后處理組、技術保障組8個專業組,由企業相關部門負責人擔任組長,成立各專業小組,并明確相應職責。
3 以應急管理制度保障應急安全文化建設
充分利用人、財、物等資源,推進應急制度化建設。制度建設包括應急準備和響應、風險評估、應急資源保障、動態監控和預警預報、信息報告和處置、應急值班、應急管理和培訓、應急預案管理、應急預案演練與評估、應急救援隊伍管理、應急投入保障等,從制度上保障應急安全文化建設。
4 以信息保障和應急物資裝備保障應急安全文化建設
一是為保障信息暢通,采用固定電話、對講機及手機等多種渠道進行相互之間的聯系,各級應急指揮機構人員的手機必須24小時開機,確保能夠及時溝通信息;事故發生較大,單位無法控制時,需要外部支援,要求員工熟知常用的救援電話。火災報警電話:119;醫院急救電話:120。
二是應急物資裝備保障。企業對可能發生的事故或緊急情況進行分析,確定應急需配備的應急物資和器材,包括配置急救藥品和急救設施,生產性車間和部門應在生產現場配置急救箱,應急物資和器材應完好、有效;建立應急物資和器材清單,明確各類應急物資和器材的類型、數量、性能、存放位置、運輸及使用條件、管理責任人及其聯系方式、經常性維護保養的周期和職責等;依據應急處置的需求,統計應急物資和裝備的類型、數量、性能、存放位置,每年及時對應急物資儲備進行檢查、更新統計記錄表,企業按照要求每季度、部門每月對物資有效性進行檢查。
5 將風險評估和應急資源調查納入應急安全文化的核心內容
一是分析存在的事故類型、危險有害因素,根據評價結果確認存在安全風險,確認需編制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二是應急資源調查主要包括人力資源、物資資源、外部資源、事故應急救援組織、動態監控和預警,評估發生緊急情況后應急資源能夠保證到位,為應急救援提供支撐性保障;
三是人力資源保障主要包括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專職應急值守人員;物資資源包括應急物資類型、數量、儲存部位和物資有效性;應急資源調查能夠清楚了解企業內各部門的應急物資類型、數量、儲存部位、管理責任人和物資有效性。
四是梳理外部資源,一旦發生緊急情況,企業無法處置事故超出企業控制范圍時,應將事故情況上報政府應急救援辦公室,安排外部應急力量進行支援;如有人員受傷就近醫院可進行救護工作。
五是建立完善事故應急救援組織,明確各層級、各人員的職責,在應急處置中分工有序、忙而不亂;六是開展動態監控和預警預報。明確監控方式、方法和預警條件、方式。預警級別為三級預警:三級(部門級)、二級(企業級)預警、一級(社會級)預警。預警發布為三級:三級(部門級)預警由部門負責人發布、二級(企業級)預警由應急指揮部發布、一級(社會級)預警向政府應急救援辦公室申請發布。信息報告和處置,明確信息報告與通知的方式和流程,以及信息上報的時限和報告的內容,確保信息的傳遞及時性和準確性。
在全面調查和客觀分析企業主要事故風險、應急隊伍、裝備、物資等應急資源狀況的基礎上,針對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危害程度及防控措施,評價工廠應急救援能力是否滿足應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6 規范應急預案體系,推進應急安全文化建設
抓住應急管理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實施的大好機遇,規范應急預案編制,全面推進應急預案建設,提升工廠應急管理水平。形成企業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群體性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自然災害應急預案、輿情管理應急預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預案、生產安全事故專項應急預案、生產安全事故現場處置方案的“六類”應急預案管理體系。
7 培育打造特色應急安全文化
7.1工作有手冊
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編制的應急預案存在要素多、篇幅長、文字多的情況,不便于員工進行學習、掌握和記憶。2015年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以中石化作為試點進行應急預案優化工作,基于簡單、實用、快捷的特點對預案進行優化,制作國家應急預案優化范本供各企業進行參考實踐。由此看來,應急預案優化要突出實用性、易懂性、簡潔性,便于員工理解和掌握。
現場處置方案優化范本編寫應從事故現象、報警啟動、事故控制、現場恢復、應急電話五部分入手,簡潔、明了、規范、系統的現場處置方案才能成為各部門、各崗位開展應急管理工作的“法寶”,也是部門培訓學習的鮮活教材,形成富有企業特色的應急文化。
7.2現場有看板
現場是應急處置和搶險的前沿陣地,在生產現場將現場處置方案標準上墻,讓員工熟知現場應急處置要素,成為應急管理工作的一個關鍵點。以目視化的形式讓崗位員工更加直觀、便捷的了解崗位的應急處置要點,更加凸顯應急管理工作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部位。
7.3崗位有卡片
當發生突發事件時,員工應急處置容易出現忙中出錯和應急電話記不住的情況。同時,國家應急管理部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中也要求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在編制應急預案的基礎上,針對工作場所、崗位的特點,編制簡明、實用、有效的應急處置卡。結合企業實際和各崗位應急職責和處置要求,分類制定“崗位應急處置上身卡”,即:將各崗位應急處置要求和措施、報警電話等內容編印在卡片上,并配發給職工佩戴在工作服卡包內隨身攜帶,便于員工更好掌握崗位應急處置的關鍵點,防止忙中出錯,應急管理關口進一步前移。
7.4班組有訓練
演練和培訓,是強化人員應急響應、指揮與協調以及現場處置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方法。企業制定詳實的應急預案演練年度計劃,各部門按照演練計劃進行分解落實,尤其是基層班組經常開展實戰模擬和桌面推演相結合的應急演練活動,形成了演練“有目標、有重點、有培訓、有總結”的閉環管理模式。
7.5訓練有示范
演練是強化人員應急響應、指揮與協調以及現場處置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方法。通過員工自主拍攝、自主制作現場應急處置方案教學片,強化部門和班組自主訓練,讓員工演練有示范、處置有示范,指導員工進行應急處置。
總之,文化的積累和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全體員工共同參與,以有效應對突發事故事件為目標任務,全面推進應急安全文化建設和隊伍建設,把安全生產工作落到實處,為企業生產經營營造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
參考文獻:
[1] GB/T29639,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S].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Z].
[3] AQ/T9009-2015,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評估規范[S].
作者簡介:
詹新建(1981-),男,漢族,貴州遵義人,本科學歷,工程師,研究方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