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艷
(資源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 桂林 541400)
疫苗接種是目前控制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1]。預防接種反應是人體對所接種疫苗等生物活性物質的一種免疫反應,通過此種反應人體獲得免疫力,從而達到預防相應傳染病的目的,是疫苗接種后的一種正常而必須的反應。但此種反應有一個限度,超過了就屬于異常反應。機體的生理病理狀況、性別、年齡、遺傳因素、用藥劑量、用藥時間、藥物相互作用、環境因素以及機體的自身內環境的穩定情況均可影響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預防接種室是受種人群就診的第一站,也是反應門診護理質量的重要窗口[2],如何在最大程度上減輕患者不良反應引起的不適,是預防接種工作中的重要課題。筆者對60例接種狂犬病疫苗出現不良反應者進行治療與護理,經過1-3天的治療與護理,98%的患者的不良反應癥狀得到及時的緩解或消失。治療與護理效果滿意,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60例受種者所使用的疫苗均為合格產品。從自治區疫苗采購平臺采購,由廠家直接配送,全程規范冷鏈保存。分別由河南遠大(批號為201609013)、中科生物(批號為201702003、201703012)生產,商品名為:人用狂犬病疫苗(地鼠腎細胞),規格為1.0 mL/瓶,每1次人用劑量為1.0 mL。接種者年齡在3-75歲,男27例,女33例。60例受種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接種處疼痛,其中發熱者8人,37-38.5℃7人,39℃1人,乏力39人,頭痛頭暈2人,關節痛4人,肌肉痛3人,暈厥4人。
1.2 方法
1.2.1 疼痛的護理:受種者接種部位紅腫、疼痛,關節痛,肌肉痛。處理方法:接種后24小時后用干凈毛巾熱敷疼痛部位,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鐘。1-2天后癥狀可消除。個別嚴重的紅腫、疼痛反應可酌給小劑量鎮痛退熱藥。
1.2.2 發熱的護理:監測體溫,每日3次,體溫38℃以下可無需處理,如體溫超過38℃,可進行物理降溫或輔以退熱藥進行治療。多喝開水,促進代謝物質的排出。注意觀察體溫變化,警惕體溫過高引起驚厥。
1.2.3 乏力、頭痛、眩暈的護理:注意休息,避免重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以免加重不適感,接種期間減少外出,加強對幼兒的監護,防止發生跌倒等意外。
1.2.4 暈厥的護理:暈厥是由于過度緊張和恐懼,致使暫時性腦缺血而引起的短時間失去知覺和行動能力的現象。常在接種時或接種后不長時間內,甚至在準備接種時發生。其特點是發病突然、持續時間短,恢復完全。主要表現有心慌、虛弱感,胃部不適伴輕度惡心、手足麻木等。稍重者面色蒼白、惡心、嘔吐、出冷汗、四肢厥冷。嚴重者呼吸緩慢、心動徐緩、肌肉松弛,并失去知覺數十秒至數分鐘。護理措施:首先保持安靜和空氣流通,平臥,頭部低下,下肢抬高,同時松解衣扣,注意保暖。二是給予喝熱開水或熱糖水,短時間內即可恢復。暈厥者恢復知覺后應留觀20-30 min,無異常方可離開。經過上述處置后不見好轉,可按過敏性休克處理,3-5 min仍不見好轉者,應立即送附近醫療單位診治。
1.2.5 其他不良反應的護理
(1)過敏性皮疹:一般接種疫苗后72小時內出現蕁麻疹,出現反應時應及時就診,應立即予以抗過敏治療,服用抗過敏藥物后,注意休息,減少外出,不能開車,防止藥物引起的嗜睡而發生意外。
(2)過敏性休克:接種后出現突然意識散失,胸悶、喉頭水腫、呼吸困難等癥狀。開始治療的關鍵是呼吸道的通暢和保證有效血液循環,尤其是強調腎上腺素的緊急使用[3]。一旦發生過敏性休克,應立即就地搶救:一是立即取0.1%腎上腺素針0.5-1 mL皮下或靜脈注射,二是靜注地塞米松10-15 mg,必要時可重復注射,休克臥位,吸氧,建立靜脈通道,并轉送上級醫院進一步治療,并啟動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預案。
(3)過敏性紫癜:出現過敏性紫癜反應時應及時就診,應用皮質固醇類藥物給予抗過敏治療。治療不當或不及時有可能并發紫癜性腎炎。
(4)血管神經性水腫和神經系統反應:組織水腫時進行局部冷敷,口服苯海拉明等抗過敏治療,由于病程復雜,應到正規醫療單位治療。
1.2.6 與不屬于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進行鑒別診斷:①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種后一般反應。②因疫苗質量不合格給受種者造成的損害。③因接種單位違反預防接種工作規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導原則、接種方案給受種者造成的損害。④ 受種者在接種時正處于某種疾病的潛伏期,接種后偶合發病。⑤受種者有疫苗說明書規定的接種禁忌,在接種前受種者或其監護人未如實提供受種者的健康狀況和接種禁忌等情況。接種后受種者原有疾病急性復發或者病情加重。⑥因心理因素發生的個體或者群體的心因性反應。
2.1 護理難點。將疫苗接種到人體,除了會產生有益健康的免疫反應,還會產生對機體有害的不良反應[4]。由于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發病機制相當復雜,影響因素較多,在接種過程中由于接種對象選擇不當、禁忌癥掌握不嚴,消毒不嚴或受到污染,接種部位不正確、劑量過大、次數過多、未充分搖勻、稀釋液用錯、誤用疫苗等,都可引起異常反應。由于接種狂犬病疫苗的特殊性,接種間隔長,接種次數多,對護理人員在處理各種情況時有極高的要求。良好的服務態度,扎實的理論基礎,過硬的技術水平是應對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關鍵。
2.2 應對策略
2.2.1 實施安全接種
(1)強化業務人員的培訓工作及考核,保證接種人員業務素質:①培訓:制定培訓計劃,每人每年至少參加一次縣級以上的業務培訓。接種人員應當執證上崗,需是通過縣市級以上衛生管理機構的培訓,考核合格方可開展接種工作。心肺復蘇技術、過敏性休克的搶救流程及常見危急證的搶救技能,應作為重點培訓項目[5]。工作人員應當熟練掌握預防接種的相關知識,嚴格遵守預防接種程序,熟練掌握操作流程,掌握疫苗接種禁忌癥,正確選擇接種對象,同時還要掌握搶救過敏性休克的技能。②考核:科學的人員管理是保證疫苗接種質量的重要措施[6]。落實獎懲措施,每年至少兩次對從業人員進行考核,考核內容包括預防接種工作制度、疫苗管理制度、疫苗接種程序、醫德醫風等。
(2)提供優質接種服務:創造清潔、舒適、通風、保暖、安靜、優美的工作環境。操作時認真執行“三查七對”,注意接種疫苗后異常反應潛在性觀察。醫務人員具有良好的醫德醫風,優良的工作作風,熟練的技術操作,可減輕受種者的緊張情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種疫苗,也可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3)規范接種門診工作制度:①疫苗采購制度的落實:嚴格遵守《預防接種工作管理條例》,對疫苗進行規范管理。使用正規合格的疫苗也可以很大程度減少接種異常反應的發生。②規范疫苗冷鏈管理:定期監測冰箱溫度并記錄,每天至少2次,保證冰箱溫度處于2-8℃的正常水平。定期對冰箱內的疫苗進行清理,不得使用超過有效期的疫苗,對過期疫苗應統一進行銷毀并記錄。③配備完善的搶救設施,并保證設備的有效運行:接種室墻壁上張貼有過敏性休克的搶救程序,所有搶救設備與藥品均由專人負責管理,每周1次檢查設備使用情況、搶救藥品的有效期限,并記錄,確保遇到緊急情況時能順利實施搶救。如果設備不能正常運行,則及時報送檢修,超過有效期限的藥品應及時更換,并進行統一銷毀,同時做好記錄。
(4)做好知情同意:接種前做好知情同意,詢問該疫苗接種告知書的重要項目[7],接種者或家長簽字。了解個人既往健康與疾病史,尤其是藥物、食物過敏史,通過日常工作中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減少預防接種異常反應。
(5)做好心理護理: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促進免疫接種工作健康和諧發展[8]。不良的情緒也可增加預防接種不良反應的發生,護理人員應當對接種者進行安撫,用鼓勵的語氣消除兒童內心的恐懼[9],用親切的語言與受種者進行交流,消除緊張情緒,在出現不良反應時做好解釋工作。
(6)開展衛生宣教:由于預防接種的對象是所有健康人群眾,部分接種者對預防接種重要性及相關知識認識不足。主要是向受種者介紹接種目的及疫苗的作用,同時交待注意事項,接種疫苗后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發生不良反應時不要驚慌,及時咨詢醫師,及時處置,使患者對疫苗接種有可能發生的風險,有充分的認識,能盡快消除不良反應對受種的影響。
3.1 應用效果。針對發生不良反應的原因,制定工作方案,通過規范疫苗管理、落實安全接種措施、在發生不良反應時能及時正確的處理,98%的患者的不良反應癥狀在1-3天內消失或得到的緩解,所有接種者均無后遺癥。治療與護理取得滿意效果。
3.2 目的及意義。通過對60例接種狂犬病疫苗出現不良反應者治療與護理的分析研究,探索疫苗接種不良反應的處置方法及在預防發生預防接種異常反應上采取積極應對措施,不斷總結經驗,改進護理措施,使受種者在出現不良反應時能積極面對,并配合治療與護理,以最快的速度消除不良反應給受種者帶來的影響,增加了患者的依從性,避免或減少醫患糾紛等不良事件的發生。
3.3 技術優勢。由于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是預防接種所造成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損害,相關各方均無過錯的藥品不良反應,與個體差異有關。因此,在實施安全接種,嚴格遵守預防接種操作規程的同時,出現不良反應時采取及時正確的護理措施,最大程度地減少不良反應給受種者帶來的不適與痛苦,從而增加患者的依從性,重塑預防接種的信心。
3.4 應用價值。在預防發生預防接種異常反應上采取積極應對措施,對疫苗接種不良反應進行及時正確的處置,30分鐘留觀是預防接種工作之安全接種的關鍵[10]。受種者在出現不良反應時能積極面對,并配合治療與護理。在改善醫患關系,提高整體護理水平的工作中有重要意義。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