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正煒 徐嘉祎 吳 艷
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大戰略,是加強區域合作、優化產業布局、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空間的大布局,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先富幫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大舉措。1996年,根據國務院統一安排,上海與云南結成對口幫扶協作對子。自此,滬滇兩省市跨越2000多公里攜手相牽、緊密合作,共同向貧困發起挑戰。
黨有號召,團有行動。1998年,根據上海市委、市政府對口幫扶云南工作的總體部署,上海團市委、市文明辦啟動了“滬滇志愿服務接力計劃”。截至2019年,通過社會招募、組織選定、對口支援、定期輪換的方式先后選派了22批優秀青年志愿者赴云南迪慶、紅河、文山、思茅、德宏等地州的20余個市縣,開展為期半年的醫療衛生、基礎教育、農業種植、畜牧養殖、心理咨詢、企業管理、環保建設等方面的志愿服務接力活動,以“智力扶貧+志愿服務”的形式穩步促進滬滇對口幫扶工作扎實開展。2018年是“滬滇志愿服務接力計劃”項目實施20周年。截至2019年,上海赴滇青年志愿者數量已超過500人。志愿者們前赴后繼深入云南貧困地區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以“上海水平”“上海精神”讓上海青年志愿者稱號贏得了認可,為深化滬滇合作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
“支醫、支教、支農”是“滬滇志愿服務接力計劃”的出發點和著力點。隨著滬滇兩地合作交流的不斷加深,滬滇志愿服務的內涵和載體也在不斷豐富。在原先重點突出的“支醫、支教、支農”工作基礎上,結合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工作需要,又增加選派了城鄉規劃、城市建設管理、社會治理等方面的青年專業人才赴滇服務。
至2019年底,參與項目的志愿者達504名,男女比例約為2∶1,赴滇服務時平均年齡31周歲。其中,參與援滇“支農”服務的青年農技人員共計40名,主要來自上海市各級農技推廣系統和國營企業。他們主要服務地點為云南紅河、思茅、文山、普洱和迪慶等州市,服務內容涵蓋種植業、畜牧業、水產養殖業及農業科技管理等眾多農業領域。重點通過開展農產品試種推廣、農技知識培訓,積極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等方式服務當地農業發展。
上海赴滇農技青年志愿者主要來自上海農技推廣系統和國有企業。其中來自上海農技推廣系統的青年農業技術人員是上海赴滇農技青年志愿的主力。特別是來自區一級的青年農業技術人員占上海赴滇農技青年志愿者總數的65%,成為上海青年志愿者援滇“支農”的主力軍。其中閔行區派出的農技青年志愿者人數最多,其次為金山區和嘉定區。
20多年來,上海赴滇農技青年志愿者作為代表上海農業系統的一支青年志愿力量,與其他青年志愿者一起接力服務、接續奮斗,在相對艱苦的環境下,克服各種困難,動真情、辦好事、求實效,以“上海水平”“上海精神”讓上海青年志愿者稱號贏得了認可。在深化滬滇合作,特別是滬滇農業交流合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也為青年志愿者事業增添了絢爛的一筆。
1993年,為了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促使農業科研成果和實用技術盡快應用于農業生產,增強科技支撐保障能力,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農業現代化,國家出臺了《農業技術推廣法》,要求各地方重視支持農業和農技推廣工作。為了適應農業經濟高速發展,優化現有的農技推廣體系,建立更為完善的綜合性農技推廣服務指導機構,滿足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后農民對農技推廣的更高的要求,各級政府將栽培站、植保站、土肥站、農科所等機構合并組建為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上海市農業技術推廣網絡經過市政府多年的改革和不斷完善,基本形成市、區、鎮三級農業技術推廣網絡。20世紀90年代末,上海市建立了較為穩定的農業科技隊伍。上海市科協1997年的調查顯示,上海農技人員隊伍學歷高、業務素質扎實,并且從事農業科技服務的意愿強烈。
在市級層面,種植業、水產、畜牧業的相關推廣機構都做出了整合與調整。1995年,上海市農業技術推廣站、上海市植保植檢站、上海市土壤肥料工作站、上海市種子管理總站、上海市食用菌技術推廣站和上海市蔬菜科學技術推廣站等6個專業事業站經逐步整合重組為上海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成為承擔上海市種植業農業技術推廣和服務的核心單位。各區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也相繼成立,蔬菜技術推廣站則繼續保留。1996年,上海市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成立,內設上海獸醫疾病診斷中心、上海畜牧技術咨詢和種質監測中心、上海獸藥飼料監測中心、上海畜牧獸醫培訓中心等機構。隨著上海畜牧業的調減和機構職能重心的調整,上海市畜牧獸醫技術服務中心又于2007年更名為上海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20多年來,伴隨種植業和畜牧業的產業調整及機構改革,鄉鎮一級的農技服務專業技術人員逐年漸少。一方面,農技專業人員培育的滯后性導致農技人才缺乏,村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業企業從企業效益考量,不愿出高薪聘請或培育農業科技人才。另一方面,農技人員“在編不在崗”現象普遍,鄉鎮政府經常挪用人才到維穩、安監、接訪等當前“重點、中心、難點”等機構,進一步加劇了鄉鎮農技人才的流失。
自2007年《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正式實施以來,農民專業合作社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主導性的農業合作經營類組織。2019年,上海市注重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中農辦、農業農村部的指導下,大力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將其列入當年鄉村振興重點任務77項考核指標。2019年上海市現有國家級示范社86家,市級示范社124家,國家重點龍頭企業24家,市級重點龍頭企業88家,市級示范家庭農場76家。上海都市現代農業的多功能性和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的發展對上海市當前的農業科技服務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7年上海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新時期上海農業要“加快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和多功能都市現代農業”,并“著力提升農產品供給質量和農業勞動生產率”。上海農業牢固樹立了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新發展理念。2018年上海市制定實施《上海市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進一步優化農業功能布局,推進種植業布局調整。截至2019年已完成糧食生產功能區、蔬菜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農業“三區”的劃定任務。全市共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80.32萬畝、蔬菜生產保護區49.07萬畝,劃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13個,面積7.1萬畝。136.49萬畝農業“三區”的劃定為上海都市現代綠色農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云南省地處低緯度、高海拔的高原地區,云南省圍繞特殊的山、林、田、湖因地制宜做強農業發展文章,實施發展高原特色農業戰略,重點打造豐富多樣、生態環保、安全優質、四季飄香“四張名片”,突出建設高原糧倉、特色經作、山地牧業、淡水漁業、高效林業、開放農業“六大內容”,著力打造云煙、云糖、云茶、云膠等12個高原特色農業產業“云”品牌。以發展高原特色農業作為云南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總抓手,云南農業迅速步入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2013年7月,滬滇兩省市政府在上海簽署《關于加強滬滇對口幫扶攜手參與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建設的合作協議》,確定包括高原特色農業在內的7個方面合作重點。自1999年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與云南紅河州建立對口幫扶協作關系和工作機制以來,雙方在綠色經濟、生物醫藥、特色資源開發利用、現代農業、人才引進等方面開展了全方位合作。滬滇的農業科技合作成果豐碩。多年來,上海市與紅河州共同培育了高檔紅掌花栽培、園區技術創新中心工廠化育苗、優質稻種植與加工示范等一批成效明顯、具有影響力的產業基地項目。滬滇合作搭建的特色農產品經銷平臺已成為助力云南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的重要窗口。云南連續多年率團赴滬參加上海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在滬舉辦云南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推介活動。蒙自石榴、昭通蘋果、普洱茶、蒙自米線、墨江紫米等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借助上海西郊國際農產品展示直銷中心云南館、上海農展館和上海云南大廈等展示展銷服務平臺,為上海市民所熟知和喜愛。
2020年7月,李強書記在上海云南扶貧協作第二十三次聯席會議上指出,做好對口支援和東西部扶貧協作各項工作,是上海更好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使命和責任。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決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以更強擔當、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全力以赴助力云南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
繼續秉持“上海溫度”“上海力量”和“上海精神”,進一步深化滬滇扶貧協作,幫助云南發展新興產業,做強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鄉村規劃水平,加快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共同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是滬滇扶貧協作的重要維度與內容。在新時期繼續開展上海農技青年援滇志愿服務不單是黨和國家交給廣大上海農技青年的一項重要任務,同時也是上海青年農技人員開拓眼界、提高素質、服務國家大局、實現自我價值的重大機遇。
新時期,農技服務的內涵和外延都面臨新的變化。農技服務不再滿足于簡單的技術推廣,更要求通過深化消費扶貧、產業扶貧等手段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更好幫助對口地區鞏固脫貧成果、激發內生動力。這就要求新時期赴滇的上海農技青年志愿者具備與時俱進的廣闊視野,更好的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不但要在服務崗位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更要善于充分運用市場力量,發揮上海大市場、大平臺、大流通的“大后方”優勢,提升農技服務的維度與水平。
云南地處我國西南邊陲,近幾年來農業面臨較重的外來有害物種入侵壓力和防控任務。2019年,世界性重大農業害蟲草地貪夜蛾從云南邊境入侵我國,對我國的玉米生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2020年,黃脊竹蝗從云南省中老邊境一線入侵普洱市、西雙版納州等地,嚴重威脅我國竹產業……生態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云南農業面臨的威脅需舉全國之力應對。新問題的涌現也為赴滇的上海農技青年提出了新的考驗。
付出必有收獲。滬滇志愿服務接力計劃在20多年中發揮了強大的人才選拔和實踐育人功能。一方面,志愿者的擇優選派本身就是組織對優秀青年人才的一種肯定。另一方面,通過志愿服務實踐,青年志愿者們磨煉了意志品質,拓展了知識技能,提高了業務水平,提升了綜合能力。隨著接力項目的持續實施,將來會吸引更多的優秀青年到云南去,在付出的同時得到鍛煉和提升。引導上海青年農技人員積極參與滬滇志愿服務接力計劃是上海加強自身農業人才培育的有效途徑,將有效促進新時期上海農技推廣體系人才建設,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