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是目前處理疾病過程中較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其中有多種多樣的麻醉方式,或是通過靜脈注射或者是同面罩、氣管等工具進行麻醉氣體的吸入,麻醉藥物起效之后患者是沒有感知以及記憶的。其中吸入麻醉應用較為廣泛的麻醉方式,在此狀態下進行手術能夠保障手術順利進行,避免患者由于應激反應影響手術,在麻醉作用減退之后,患者會逐漸恢復意識,是極為重要有效的治療過程之一,但是在過程中容易出現多種多樣的意外,因此必須對吸入麻醉過程進行深入的探究避免出現意外事項,影響患者生命安全。
吸入麻醉顧名思義即是通過吸入的方式,讓麻醉藥物進入體內得到吸收,通常是使用面罩或者氣管的形式進行。特別選用易揮發的麻醉液體或者氣體,能夠在患者正常的呼吸過程中,經由呼吸道揮發至身體各神經、組織,相較其他麻醉是一種無創的麻醉方式,尤其是老年患者以及幼兒使用此類方式最容易接受,此類麻醉方式具有較多特點,即操作簡易、可控性強、麻醉效果明顯以及恢復時長迅速等優點。
俗話說“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這句俗語表明了麻醉工作在手術治療中的重要意義,一旦出現失誤容易對患者生命造成威脅,具有較高的致殘性以及致死性,因此在麻醉過程中應當增加對于其的注重,通過多種注意事項保障手術治療效果。
(1)麻醉前準備:在進行麻醉工作之前是必須經由專業的工作人員進行病況評估,并且患者在進行麻醉前需要提前禁食8 h 以上,以此保障腸胃排空,避免出現吸入性肺炎,并且部分患者如若有降血糖藥的使用,需要暫停服用,并且患者需要保障面部以及身體的整潔,避免化妝品的遮蓋影響麻醉后表像觀察,并且需要提前將身上的配飾,包括:隱形眼鏡以及假牙進行拆除;很多患者在進行麻醉前容易出現抵抗不適應表現,護理人員應當告知其吸入麻醉的相關知識,了解其內心訴求后進行有效的疏解和溝通;在佩戴面罩或者氣管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當動作輕緩,態度溫和,避免對患者產生刺激。
(2)麻醉中:在一切準備工作就緒之后,患者通常會出現逐漸的睡意,護理人員應當提前進行各項生命體征監測的準備,并且準備靜脈給藥通道如若出現緊急情況,能夠通過此途徑將急救藥物或者血液進行輸送治療,需要根據患者手術嚴重以及刺激程度將麻醉的深度進行實時調整;通常在手術結束前15 min 左右會逐漸進行藥濃度的調節,避免麻醉過多影響患者神經功能;并且患者手術接受后必須進入麻醉后監護病房,直至能夠自主呼吸才能夠將各管進行清除轉至普通病房。
(3)麻醉后:在麻醉逐漸恢復的過程中應當觀察患者體溫給予適當保暖工作,使用氣管后部分患者可能在術后3 d 都感知不適,但會逐漸得到減退并不嚴重;麻醉后頭暈、惡心等表現都是較為常見的,應當注意自行活動時避免摔傷;麻醉后進食必須經過主治醫師的觀察并同意。
(4)麻醉意外的搶救:如若患者在麻醉過程之中出現意外應當及時進行干預和處理,常見的并發癥有肺水腫、呼吸驟停以及心臟驟停,此過程中醫護人員應當保持鎮靜,采用心臟復蘇、肺腎上腺素等藥物進行急救。
吸入麻醉是極為常見的麻醉方式,具有起效快、無痛苦以及容易接受的優點,并且極為安全,對于患者而言影響較小,但是此過程如若出現失誤,容易引起多種嚴重并發癥,并且麻醉是手術治療的第一步,如若此過程出現異常,則會對后續治療造成嚴重影響,因此過程中必須保障其安全、有效,才能夠為手術治療夯實基礎,增加患者治療效果,讓患者能夠早日恢復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