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開冠
(海南省瓊海市中醫院,海南 瓊海)
小氣道病變是我國臨床上較為多發的一種呼吸內科疾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包括喘息、咳嗽、低熱與胸悶等方面。小氣道病變以馬克賽征、細支氣管壁增厚、空氣滯留征、樹芽征為主要影像表現[1]。小氣道主要分布在患者支氣管部位,其對呼吸系統的影響較為明顯。明確小氣道病變的影像表現對于選擇合適治療方案,減少小氣道病變患者遠期并發癥,改善患者的預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傳統評價方法主要以肺功能測定為主要手段,近年來,隨著影像檢查技術飛質性發展,胸部HRCT 被廣泛應用于小氣道病變患者劑情的評價[2]。有相關臨床報告指出,將128 層螺旋CT 胸部雙期相HRCT 檢查應用于小氣道病變的臨床診斷中,可獲得滿意的診斷效果,有利于明確小氣道病變的征象。且該診斷方式具有無創、便捷等優點,可以直觀、量化地顯示患者小氣道病變和肺部繼發影像學改變等。但此方面報告少之又少,依然缺少相關臨床依據。在本次實驗中,對影像科接受診斷的30例小氣道病變患者的診斷結果展開討論和分析,其目的在于研究小氣道病變患者通過128 層螺旋CT 胸部雙期相HRCT診斷的價值及應用,現對診斷結果進行如下報道。
抽取本院于2019 年1 月至2020 年3 月接受診斷的小氣道病變患者30 例納入到討論領域,對所有患者均采用128層螺旋CT 胸部雙期相HRCT 檢查方式,研究和回顧性分析全部患者的病案資料。患者中女性14 例,男性16 例,年齡20~70 歲,平均(45.46±4.63)歲。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包括喘息、咳嗽、低熱與胸悶等方面,根據患者的疾病誘發不同,其中14 例為長期咳嗽、吸煙、咳痰患者,7 例為哮喘患者,3例為與有害氣體、職業粉塵相關患者,6 例為支氣管炎患者。所有影像科接受診斷的小氣道病變患者皆已簽字同意,并自愿納入此次研究中,同時經由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對所有患者均采用128 層螺旋CT 胸部雙期相HRCT 檢查方式,指導患者仰臥于掃描床上,頭先進,雙手上抬,進床并精確定位,再次訓練患者呼氣及屏氣情況,采用掃描儀器為西門子SOMATOM Definition AS+64 排128 層螺旋CT 機,先對患者行吸氣相掃描,后進行呼氣相掃描,吸氣相采用深吸氣后屏氣掃描,呼氣相采用深呼氣后屏氣掃描,掃描范圍均為肺尖至肺底,掃描參數:球管旋轉速度360°/0.33 s,準直器寬度128 mm×0.625 mm,掃描電壓120 kV,自動監控管電流,窗寬1600 HU,矩陣512×512,窗位-450 HU,數據重建參數層厚1 mm,層距1 mm,采用容積掃描及迭代重建技術,利用骨算法重建圖像,圖像完成并經技術員及診斷醫師共同評估圖像質量合格后,將薄層掃描所得容積數據包上傳至西門子專用后處理工作站,根據需要進行多平面重建及氣道重建,所有圖像均由我科2 名高年級胸部診斷醫師盲讀,對小氣道病變患者的二維、三維重組圖像,橫斷圖像進行數據測量與圖像分析。
通過記錄患者的小氣道病變征象檢出率等對128 層螺旋CT 胸部雙期相HRCT 的診斷效果進行觀察。小氣道病變征象主要包括馬賽克樣表現、樹芽征、細支氣管壁增厚、局限磨玻璃影、粟粒結節、氣潴留征、其他征象等方面。
接受128 層螺旋CT 胸部雙期相HRCT 檢查的小氣道病變患者總數為30 例,其中6 例小氣道病變患者診斷有馬賽克樣表現,約占20.00%;3 例患者診斷有樹芽征,約占10.00%;10 例小氣道病變患者診斷為細支氣管壁增厚,約占33.33%;2 例患者診斷有局限磨玻璃影,約占6.67%;2 例小氣道病變患者診斷有粟粒結節,約占6.67%;5 例小氣道病變患者診斷有氣潴留征,約占16.67%;2 例患者診斷為其他征象,約占6.67%。
小氣道病變主要指在患者支氣管舒張情況下直徑≤2 mm氣道的病變,多因煙塵或者炎癥刺激導致[3]。小氣道主要分布在患者支氣管部位,在患者吸氣時,空氣進入狹窄的咽部、鼻部而出現渦流。因為小氣道沒有軟骨支持,當脫離纖維鞘嵌入肺組織后,其管腔通暢性比軟骨性氣道差,容易受患者胸腔壓力變化的影響而出現病變情況,其對呼吸系統的影響較為顯著。小氣道病變多以中青年發病為主,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包括喘息、咳嗽、低熱與胸悶等方面,小氣道病變的發生主要與患者長期咳嗽、吸煙、咳痰、支氣管炎,長期吸入有害氣體、粉塵等有密切聯系[4]。早期正確診斷、正確治療至關重要。選擇合適治療方案可預防或減少小氣道病變患者遠期并發癥,促進病情好轉,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所以,明確小氣道病變的影像表現對于促進患者的疾病恢復尤為重要[5]。
傳統評價方法主要以肺功能測定為主要手段,其主要指標為FEF75%、FEF50% 與FEF25% 等,肺功能測定主要是針對患者整個肺部的綜合情況進行評價,所以無法對患者支氣管的分支級別與分布進行準確判別,同時無法確定某一潛在區域的病變與氣流阻塞,因而肺功能測定具有一定的臨床局限性。近年來,隨著影像檢查技術飛質性發展,胸部HRCT被廣泛應用于小氣道病變患者病情的評價。128 層螺旋CT胸部雙期相HRCT 診斷技術的運用為小氣道病變患者具體征象的診斷提供了良好的方式[6]。其主要通過采用西門子128 層螺旋CT 機對患者行吸氣相掃描,后進行呼氣相掃描,吸氣相采用深吸氣后屏氣掃描,呼氣相采用深呼氣后屏氣掃描,掃描范圍均為肺尖至肺底,采用容積掃描及迭代重建技術,利用骨算法重建圖像,圖像完成并經技術員及診斷醫師共同評估圖像質量合格后,將薄層掃描所得容積數據包上傳至西門子專用后處理工作站,根據需要進行多平面重建及氣道重建。128 層螺旋CT 胸部雙期相HRCT 檢查由于具有空間分辨率高、密度分辨率高等特點,能夠非常清晰顯示直徑約1.5 mm 小氣道,對評價小氣道病變患者藥物治療反應及預后評價,避免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具有重要意義,將為小氣道病變患者提供一種全新檢查方法及評估手段。
此次研究對小氣道病變患者的診斷結果進行觀察評價,對所有患者均采用128 層螺旋CT 胸部雙期相HRCT 診斷方式,研究和回顧性分析全部患者的病案資料。根據診斷結果,6 例小氣道病變患者診斷有馬賽克樣表現,3 例患者診斷有樹芽征,10 例小氣道病變患者診斷為細支氣管壁增厚,2 例患者診斷有局限磨玻璃影,2 例小氣道病變患者診斷有粟粒結節,5 例小氣道病變患者診斷有氣潴留征,2 例患者診斷為其他征象,128 層螺旋CT 胸部雙期相HRCT 診斷技術的診斷結果較為理想,其具有重復性強、操作簡單、無創、便捷等優點,能夠準確量化、定位、多方位檢測支氣管壁厚度,清晰的展現空氣潴留征象與馬克賽征等,使得臨床可以客觀評價小氣道病變患者的具體病情、治療效果、預后和隨訪觀察。
研究結果表示,128 層螺旋CT 胸部雙期相HRCT 檢查在此次研究中的應用效果較為理想,可有效診斷鑒別馬賽克樣表現、樹芽征、細支氣管壁增厚、局限磨玻璃影、粟粒結節、氣潴留征等小氣道病變征象,有利于為臨床小氣道病變等相關疾病治療提供一定的臨床依據,值得將其普及推廣于臨床小氣道病變的診斷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