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習習,武東
(阜陽市人民醫院,安徽 阜陽)
隨著影像學和心血管介入治療的發展,對比劑腎病(CIN)發生率隨之增加,在藥物中毒所致的腎衰竭中,造影劑僅次于氨基糖胺類抗生素,居第二位,成為醫院獲得性急性腎衰竭的常見病因之一。CIN 總的發病率為3%,但合并多種危險因素時,發病率可達50%,如基礎腎功能不全、造影劑使用劑量、種類等是發生CIN 的危險因素。雖然CIN 的發生率相對較低,但其后果較為嚴重,除了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外,部分患者會出現不可逆的腎功能丟失,致使患者進入透析期和死亡風險顯著增加[1]。本文以1 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PCI 術后引起對比劑腎病的病例為例,分析對比劑腎病的特點、危險因素、防治策略以及臨床藥師在其中應發揮的作用。
患者女,81 歲,系“反復胸悶3 天,再發加重10 小時”于2019年04 月28 日入院。患者3 天前反復發作胸悶,活動后明顯,伴有氣喘,休息后漸漸好轉。10 小時前,患者再次發作胸悶,程度較前加重,急診就診于我院,心電圖檢查示:V1-V4 導聯ST 段弓背向上抬高,考慮急性前壁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既往無特殊病史。入院診斷為“冠心病,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
治療經過:入院當天予以急診行冠脈造影+PCI 術,使用碘克沙醇100 mL 作為造影劑,結果見左前降支中段急性完全閉塞,于靶變處植入1 枚藥物支架。術后給予NS 500 mL+10% KCl 15 mL iv.gtt st 補液,NS 1000 mL iv.gtt st 水化。同時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0.1 g qd 聯合硫酸氫氯吡格雷片75 mg qd 抗血小板治療、瑞舒伐他汀鈣片10 mg qd 調脂,穩定斑塊、NS 20 mL+注射用泮托拉唑鈉80 mg qd 護胃。術后第1 d 生化示:BUN 6.14 mmol/L,CREA 85.3 mmol/L,尿量1060 mL。夜間20:30 出現心房顫動,心率110 次/ 分,血壓76/45 mmHg,給予75 mg 鹽酸胺碘酮注射液靜推負荷劑量后,5%GS 44 mL+鹽酸胺碘酮注射液 0.3 g 微泵維持(5 mg)復律。術后第2 天生化示NT-proBNP 7750 pg/mL,尿量690 mL,給予NS+注射用托拉塞米20 mg qd 利尿,螺內酯片20 mg qd 抗心衰治療。術后第3 d,患者入量2212 mL,尿量130 mL,復查生化示BUN 11.35 mmol/L,CREA 233.10 mmol/L,NTproBNP >35000 pg/mL。考慮可能是對比劑腎病,給予NS 500 mL持續水化的同時NS 20 mL+注射用托拉塞米20 mg bid 利尿改善心衰。術后第5 d,患者腎功能:BUN 13.41 mmol/l,CREA 303.50 mmol/L,繼續水化護腎。術后第6d 患者腎功能:BUN 17.19 mmol/l,CREA 369.7 mmol/L,NT-proBNP 34500 pg/mL。隨后多次在持續水化處理上復查肌酐分別為278.30 μmol/L、213.20 μmol/L、173.10 μmol/L、150.60 μmol/L。術后第19 天,患者病情穩定,給予帶藥出院。
根據歐洲對比劑指南[2]和中國碘對比劑使用指南[3],CIN 指應用造影劑3 d 內發生你的,血肌酐(Scr) 濃度與基線相比升高≥25% 或絕對值升高≥44.2 μmol/L,并排除其他可能影響因素。對比劑腎病的發生時間特點一般在介入術后的24~48h 開始發生,3~5d 時Scr 值升高達頂峰,而于7~10 d 回到基礎水平。
CIN 公認的主要危險因素有:原有腎功能不全、糖尿病、收縮性心力衰竭、有效血容量不足、應用大劑量造影劑等;相對次要危險因素有:老年(>65 歲)、蛋白尿(2g /d)、高血壓、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使用腎毒性藥物等[4]。
當患者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時,其對有害因子(如神經內分泌因子(腎上腺素、血管緊張素)、細胞炎性因子、生長因子和過氧化物物質)的敏感性增加,而腎臟的功能性腎單位會突然減少,加速腎小球硬化過程,使老年人腎功能急劇惡化,從而導致腎衰竭[4,5]。患者急診入院時,Killip 1 級,術后NT-proBNP 持續升高,術后第3 d 更甚>35000 pg/mL,且患者胸悶氣喘明顯,考慮仍有心功能不全,PCI 術后肌酐水平升高,不能排除心功能不全導致的心腎綜合征。
患者出現急性腎功能損傷時,使用的藥物有術中使用的碘克沙醇注射液,術后阿司匹林腸溶片、硫酸氫氯吡格雷片、瑞舒伐他汀鈣片、注射用泮托拉唑鈉、鹽酸胺碘酮注射液以及注射用托拉塞米。文獻報道的僅有碘克沙醇和托拉塞米能導致急性腎損傷,其他藥物無急性腎損傷的不良反應,甚至瑞舒伐他汀鈣片可預防PCI 術后CIN 的發生[6]。
大劑量袢利尿劑通過降低有效循環血量,影響管球反饋等機制直接或間接引起腎血流灌注明顯減少和GFR 下降,從而導致腎臟缺血缺氧[7]。而李建輝等[8]研究了靜脈泵入托拉塞米20 mg 對腎功能無明顯影響。本例患者術后使用托拉塞米20 mg bid 劑量小,且出現急性腎功能損傷后,在積極水化的基礎上,一直使用托拉塞米利尿,患者肌酐水平并未持續升高,相反,呈下降趨勢,可排除托拉塞米導致的急性腎功能損傷。
該患者PCI 術后第2 天開始出現少尿,第3 天CREA 233.10 mmol/L,較之前升高147.8 μmol /L,出現腎功能損傷后,并未停藥其他藥物,并持續性的水化護腎,強化利尿,加速造影劑的排出,隨后腎功能好轉,因此考慮對比劑腎病可能性大。根據Mehran造影劑腎病風險評分表,該患者評分為10 分,發生CIN 的風險為14.0%,雖然在術中使用的造影劑劑量較小,術后一直水化,但是仍發生了對比劑腎病。
CIN 尚無有效治療方法,在嚴格把握診治適應證,積極評估患者高危因素的基礎上,關鍵在于預防。除了積極控制、治療原有疾病之外,目前預防CIN 的方法包括:造影劑的選擇及用量、術前與術后水化療法、治療藥物的選擇等方法。
碘造影劑按照滲透壓分為高滲、相對低滲和等滲對比劑。在對比劑的選擇方面,Barrett 等[9]進行了低滲性對比劑和高滲性對比劑腎臟毒性的Meta 分析。結果發現,低滲性對比劑的腎臟毒性明顯低于高滲性對比劑。Solomon 等[10]分析了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對于等滲造影劑碘克沙醇和低滲造影劑碘帕醇的腎臟耐受性,研究發現兩者造影后發生CIN 的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腎臟耐受性均較好。該患者使用碘克沙醇屬于第三代非離子型等滲對比劑,對腎功能的影響小,在選擇造影劑方面沒有問題。
根據Cigarroa 公式計算造影劑安全使用的最大劑量:Vmax(mL)=5 mL×體質量(kg)/Cr(mg/d1),對比劑總量最好不宜超過300 mL~400 mL。本例患者腎功能正常,選用碘克沙醇 100 mL造影使用合理。
水化是降低CIN 發生風險的關鍵。水化可以增加腎血流量,減少腎血管收縮,從而降低對比劑急性腎損傷的發生率[4]。MueIler 等[11]隨機對1620 例患者進行了對比試驗,在造影前24 h,一組給予0.9%NaCl,一組給予0.45%NaCl,0.9%NaCl 組對比劑腎病的發生率明顯低于0.45%NaCl 組。目前提倡靜脈應用等滲鹽水的水化療法,推薦水化方法為:造影前3~12 h 至造影后6~24 h,持續靜脈滴注生理鹽水(1.0~1.5 mL·kg-1·h-1),但對心功能不全患者要注意控制補液速度。本文患者急診入院,術前未予以水化治療,術后予以0.9% NaCl 1000 mL 水化治療,出現CIN 后,持續水化,使尿量維持在2000 mL/d。
目前對CIN 還沒有有效治療藥物,而抗氧化劑、N-乙酰半胱氨酸、他汀、維生素C 等藥物[12]雖然有文獻報道能預防CIN,但是缺乏大型臨床研究,有待進一步驗證。
碘對比劑雖然引起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很低,但可能產生非常嚴重的后果。這就要求臨床藥師必須重視并熟悉對比劑腎病的預防和處理流程。根據識對比劑腎病的危險因素,識別CIN 高危人群,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一旦患者發生不良反應,應積極分析原因,并根據患者的狀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