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書平,劉海燕,牟淑杰
(營口理工學院,遼寧 營口 115014)
據人社部統計,今年我國應屆高校畢業生人數達874 萬,再創歷史新高,而與之相對應的卻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難和眾多企業招聘難的“雙難”現象,究其原因是不是高校培養的人才過多,而是很多地方高校沒有切實研究區域行業企業發展對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的新需求,仍按傳統模式辦學,影響了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造成了所謂的“人才過剩”現象。因此,本文以營口理工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為例,通過介紹基于OBE工程教育理念在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以及所取得的教學改革成果,以期為其它學校的專業改革和建設提供借鑒和參考。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工程教育理念是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的理念,其實質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1]。開展基于OBE理念的教育改革,是提升高校教育教學質量和畢業生競爭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為適應營口地方經濟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解決應用型人才的供需矛盾,為此,營口理工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教學團隊借鑒OBE工程教育理念,將基于成果導向的教育理念引入專業改革,科學構建專業課程體系,并從人才培養、教學方法、實踐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改革與實踐[2],并取得較好效果,具體是:
在充分考慮學校、用人單位、學生及家長各方利益關切的基礎上,營口理工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教學團隊調研了營口及其周邊地區化工行業發展狀況、人才需求、崗位設置、生產工藝、工作任務等內容,并剖析化工產業鏈典型崗位任務需求,凝練工作崗位所需能力和素質,及其對應的主要知識和課程,并編制專業職業能力培養框架,進而找準專業人才培養定位,確定人才培養目標。
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細化專業學生的畢業要求(學生學習成果),進而制定課程與畢業要求的支撐矩陣表,構建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三模塊、六類別”課程體系(見圖2),并建立能力結構與課程體系間清晰的映射關系,確保專業人才培養與地方產業結構緊密契合。

圖1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示意圖

圖2 專業課程體系
本專業學生在大學一年級時配備一名班主任作為成長導師,為學生成長和學業規劃作指導;大二、三專業學習時,配備專業帶頭人、教學和科研骨干等優秀教師作為學生的專業導師,指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等;在學生大四實習實訓階段時,聘任來自校企合作企業的技術骨干作為企業導師,指導學生參加崗位實踐訓練,為學生畢業后快速適應工作環境奠定基礎[3]。
2.3.1 改革課堂教學方式,打造互動式課堂
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強調教師教學生被動學。為實現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教師采用“BOPPPS”教學設計方法、“對分課堂”等多種教學方法,學內容設計成一個或多個具體且可操作的教學項目,學生則緊密圍繞項目任務提出項目建議、完成項目策劃等,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以學生興趣提升帶動學生學習效果提升。
2.3.2 實行三階段實踐教學改革,將理論學習和創新實踐有機結合
校內實踐技能訓練分為三個階段[4],第一階段為基本技能培養階段,它由基礎實驗、金工實習等組成。這一階段除保留一部分必須的基礎實驗項目以外,老師還在基礎實驗中增加了與地方企業生產實際相關的一些實驗項目,如香料的合成、油品性能檢測等內容,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階段為綜合能力培養階段,它由若干專業基礎實驗、專業課實驗和課程設計組成。在這一階段,老師要求要從實驗方案設計到最后數據處理和結果分析都由學生自主或協作完成。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教師只是提出實驗的目的和要求,介紹實驗操作的要點和儀器使用方法。在這一階段的實驗項目設計中,教師增設了與化工生產相關的實驗項目,如涂料配制、食品添加劑的合成等。第三層次為工程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階段,學生根據自己愛好選擇老師進入實驗室或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研究擬定的課題或創新創業項目,以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實踐動手能力。
2.3.3 實行實踐訓練與“化工職業資格考試”相結合,以此檢驗學生實踐動手能力
在各階段實踐訓練中,老師將化工職業資格證書考試要求融入學生實踐訓練,并鼓勵學生申報化工類職業資格考試(如化學檢驗工職業資格考試等),并將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實踐能力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
推行“三個一”計劃,即“要求每一名教師,鼓勵每一個部門都帶領一支創新創業團隊”,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開展了以創新創業課程、大講堂、實踐訓練、科技競賽和成果孵化為主“五位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改革,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明顯加強。比如我們從新生入學開始,就建立本科生科研導師制,師生共同研究一些與實際生產相聯系的課題[5]。如:尼龍66系列功能材料的開發研究、三聚氯氰下游產品開發、新型塑料薄膜研制等,這樣既鍛煉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又增強學院服務地方的勢力。
通過借助“雙百計劃”、“訪問工程師”和“四維一體”的師資培訓和優秀引進計劃,打造了一支具有較強工程實踐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通過與相關企業簽定產、學、研合作協議,本專業已搭建起了由省級化學化工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分析測試中心、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營口理工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組成的“實驗-實習-科研創新”三元實踐教學平臺,為學生“三層次、六類別”的實踐訓練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學生”實驗競賽-科研訓練-畢業論文“的開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通過采用多元評價標準和多層次、多維度的評價方法,讓學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學習效果和不足。教師根據教學評價結果適時調整授課方式,以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專業教學團隊還通過人才培養效果達成度評價,形成正確的教學反饋和教學整改,以此指導專業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體系以及教學方式的適時調整,并形成從培養方案→教學方式→教學評價→教學整改的循環封閉動態調整機制,以提升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效果。
營口理工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專業教學改革,經過幾年的實踐,取得了明顯效果:
一是專業建設成效顯著。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獲批“遼寧省創新創業試點專業”和“轉型發展示范專業”,獲得專業專項建設經費160余萬元。
二是師資水平明顯提升,專業校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3門,校級名師2人,校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承擔省級以上教研項目近10項,獲批遼寧省本專科教學成果三等獎1項。
三是畢業生競爭力明顯增強,近三年來,專業學生申報各級創新創業項目60余項,其國家級9項,省級11項,超100人次學生在遼寧省化工創新大賽、化工原理實驗等各級各類大賽上獲獎。學生考研錄取率一直穩居全校之首,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均超過92%,相當一部分學生到中國石化、大唐發電、恒力集團、盛虹石化等大型國企或民營企業就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明顯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