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夫玲
現代信息技術教育進入基礎教學領域后,以培養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為核心的信息素養的培養,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新課程標準中無不體現著“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促進學生多方面且富有個性的發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教育理念。那么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呢?
一、多渠道教學,培養學生信息素養
在高中的信息技術教學中,靈活運用多種教學設備和工具進行多渠道教學,可以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和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信息素養。信息技術本身是一種多變的教學,其呈現的形式和方式是充滿教學魅力的,一般都是比較豐富和新穎,對于學生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在信息技術教學課堂中,教師播放一些用Flash制作的動畫,讓學生通過觀看動畫對課堂教學知識的認知和感受,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印象,并把抽象化的知識更加具體化和生動化。另外,MicrosoftPowerPoint也是比較常見的信息技術教學渠道,通過PPT的形式進行展示教學,可以讓知識更加清晰明了,更加直接地產生視覺的沖擊感受。還有Excel也是非常有用的教學工具,它可以把數據進行整合分析,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水平。除了以上的教學渠道之外,其實還有很多有輔助價值的渠道,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取利用,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產生興趣,并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
二、重視教學過程,樹立學生的信息道德
現在家家戶戶都有一種叫互聯網的東西,隨著互聯網的卓越發展,確實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好處,但是在有利的同時也有弊,大家可以看到在一些網站上面總是有一些不良信息的傳播,這種負能量的信息被學生看到之后會帶來三觀不正的影響。老師應該引導學生養成主動屏蔽不良信息的能力和意識,要樹立正確的三觀,做一個有道德素質的人,不要做傷害他人的事情。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要讓學生重視道德素養是件很重要的事情。所以在信息技術還不是最完善的時候,我們要多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我們要幫助學生健康成長。還有,老師要加強學生的良好風氣,提高道德素質,在這個到處都是網絡的時代,不能讓學生迷失自己,就此規范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在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教師需通過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法與措施對其教學有效性與時效性進行提高,并對學生具備的信息素養進行培養,從而使社會獲得更多的具有高信息技術以及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